崇阳周刊第四十三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编织交通大网络 打造通畅大天城
·借鉴宁海办学经验 打造鄂南教育强县
·创新城市建设理念 打造宜居宜业天城
·坚持生态立县 发展现代农业
·深化银行信贷服务 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搭建企业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打造就业服务平台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533  更新时间:2011/8/10 17:18:57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借鉴宁海办学经验 打造鄂南教育强县

  崇阳县教育局局长龙志凡
  宁海教育实施“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创造每年近500人上重点大学的佳绩。借鉴宁海办学经验,结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及崇阳实际,振奋精神,奋勇争先,大胆开拓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崇阳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布局,夯实根基。继续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完善学校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夯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基。一是继续完善城区学校布局。新一中投入使用后,将下津中学迁入一中原址,同时扩建天城中学、四小,并新建第五小学,实现城区学校布局最优化,彻底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二是加大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项目和资金统筹,对农村永久保留学校校舍进行改扩建,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标准场所,确保全县没有一所薄弱学校。三是加大“六室一场”建设力度。拟筹资1500万元,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六室一场”(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和运动场)标准化建设。力争明年8月份全县村完小以上学校实现班班通,在2013年实现由“校校通”到“班班通”的跨越。
  深化改革,健全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一是健全小学联校一体化管理机制。下最大气力完善农村小学“1+X”联校一体化管理机制,使之打造成为崇阳教育机制改革的最大亮点,为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添砖加瓦。另外,学习宁海集团化办学方式,在城区尝试大学区制,以县实验小学学区为试点,将实验小学与周边的西门小学、龙背小学组成一个学区,实行集团化办学,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县推广。二是健全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机制。在每个乡镇建好一所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在每个托管中心设立亲情室、视频室、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广泛组织“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完善相关帮扶及管理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是健全师资建设机制。完善教师大开放培训机制,继续深化与华师大、咸宁学院及汉阳区教育局的合作,搭建教师交流培训大舞台。加大教师高端培训力度,每年选拔一定教师到北师大、华师大进修学习。完善城乡教师对口交流机制,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均衡配备城乡师资。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在崇阳教育网上开辟教育先锋专栏,宣传推介功勋教师;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外出进修培训,加快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步伐,增加教师的幸福感。
  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推广“农村公办为主,城市公私并举”的办园模式,鼓励社会投资办园,大力提升私立幼儿园办园水平,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目标考核和评估制度。计划明年新增1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使全县公办幼儿园达到37所,入园人数达到85%。二是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加大配套投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计算机、电子电工、数控模具、幼师等专业品牌。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校企联办的培养模式,力争三年内使崇阳职校跻身于全国示范中职学校之列。三是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坚持“公私并举,三驾齐驱”的高中办学格局,加大对民办高中的扶持及规范力度,全力打造好新一中,改革普通高中管理制度,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扩大学校自主权。加大从华师大、北师大招聘骨干教师的力度,倡导教育行家办学,走特色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上一篇4 编织交通大网络 打造通畅大天城
下一篇4 创新城市建设理念 打造宜居宜业天城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