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04期第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线薯粉
·最后的年猪
·盘点金沙(三)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161  更新时间:2024/1/4 15:56:44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最后的年猪
廖金义

  “等立了冬就回来把年猪办了吧!”母亲不止一次来电向我絮叨。
  “立冬了,回来把年猪办了吧!”11月8日,农历9月25日刚一立冬,母亲就来电催促我回去办年猪。“其实红薯、玉米、薯藤等猪粮还有,是人吃不消,饲养不住了!”听到这,我鼻子不禁一酸连忙说:“这个星期放假就回来!”其实,以往我也是常回家看看的,每两周至少回一次老家看望父母,但这次被一些事情缠身,没有按惯例回去,以致对家里的近况一无所知。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养的年猪还从未有过一立冬就办的。总要等猪粮吃得差不多了,孩子们都放寒假了,父母才张罗着办年猪的事,一大家人老老少少围在一起喝新鲜猪旺子汤,其乐融融。随着父母一年一年变老,也随着家境的逐年好转,我不希望父母还那么劳累、还那么艰辛,早几年便劝二老不要再养猪了,可两位老人劳动惯了,一定要坚持养猪,还说什么买肉过年总是不齐备的,大细伢子回来过年没头年猪像个什么人家!就这样父母又坚持养了几年年猪。虽然我每年付的买猪钱、油糠钱都在2000元以上,足够买过年肉的了,但买肉过年与自家办年猪过年的氛围是截然不同的。今年9月,父亲意外摔伤轻微中风,大小事情都只能由母亲独自承担了。母亲今年农历8月也满了70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兄弟俩本打算为她老人家庆生的,但母亲不允许,便让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平平淡淡地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从姨妈口中得知,这次母亲急着催促办年猪,原来是她的右手在近期也摔伤了,不方便喂猪食,还是姨妈和母亲的几个老伙伴时不时的来帮忙。
  因此,11月11日周末一早,我便带上妻儿驱车回家办年猪。
  由于事先都联系妥当,一切都很顺利。屠夫师傅手艺娴熟、技术精湛,半小时左右便破边了。母亲凑过来说:“也过过秤吧,原先见过的人都说不低于二百六,这段时间饱餐饿餐,瘦了很多。”一过秤,二百三十九斤!母亲喃喃道:“连二百四都不到,真是瘦了很多,真是瘦了很多!”脸上写满了失落和无奈。屠夫师傅斩钉截铁地说:“二百四铁稳,只会往外跑,我刚才把肚皮下泡的都割了,起码割了四、五斤,您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养了这么大的年猪,真是不简单啦!”谁知母亲却伤感地说:“人老了没用咯,再也不能养猪咯,养了几十年的猪,明年起不养猪了,也养不动了,今年这是我养的最后一头年猪,该送人的总要送一点,琴琴(我姨妈的女儿)远嫁浙江,几年都没回来过年,要送一条前脚腿给她;雄义(我哥)没饲猪,也要给他一条前脚腿……”就这样两斤、四斤、六斤的送出去百来斤。
  父母一向教育我们要常记人好、不念人过、莫欠人情,在她老人家养的最后一头年猪的分配上,这种人生的信条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猪办好了,可我一点也没感受到像往年办年猪那样喜乐的氛围。此后,每年只能买肉过年了。我会买年猪过年,但再也没有母亲养的年猪的味道了!想到此,我内心不禁泛起一丝惆怅与伤感。望着母亲满头华发,想着父母“常记人好、不念人过、莫欠人情”的教诲,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对父母的感激与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年猪办好了,过年肉也腌好了。望着腌制好的过年肉,我心里默念道:“养育恩情重,今生难报偿。寸草春晖意,惟愿父母康!”
  就这样,办母亲养的最后一头年猪的情景,已定格在我脑海深处,成为我今生永恒的记忆……

上一篇4 线薯粉
下一篇4 盘点金沙(三)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