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675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崇阳2000余名学生家门口上学
·崇阳税务打造礼仪式服务
·乡村大舞台 舞出新风采
·崇阳警方破获一起连环盗窃案
·推动“两新”组织“活”起来
·爱心温暖残疾人家庭
·力促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提升医保服务能力
·石城镇八一村“龙虾直销”撑大农民“荷包”
·逐梦希望的“田野”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点击数:176  更新时间:2023/5/17 16:44:5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逐梦希望的“田野”

  (上接第一版)
  2014年底,年仅24岁的程桔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田间地头设计梦想中的美丽乡村。
  彼时的大市村,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不完备;没有村委会办公楼,村民办事不方便;村集体经济为“零”;很多贫困户没有收入来源。
  程桔设计了“建强村党支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治理”的思路。这些年,她吃住在村里,几乎没有周末。她戏称:“刚回村什么都不懂,只能笨鸟先飞。靠着一个本子了解民意,汲取民智;靠着一双腿走通部门大门,敲开群众心门。”
  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路通了,刷黑了,村民出行便捷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起了,设施完善了,村民办事方便了;家家户户楼房修葺了,门口绿化了,村民居住舒心了。
  村级产业从以前的零基础,到如今拥有8个基地、5个小微企业和1个村委会小康车间,带动100多户就近就业。
  村民程鹏说:“我们5名村干部中,4名是80后、90后,很多在外的年轻人陆续回村搞建设,村组发展蒸蒸日上。”
  在崇阳,像程桔一样的“乡村追梦者”共有1189名。近年,该县先后实施“崇才回崇共建家乡工程”“乡村振兴人才计划”“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整合全县各部门对乡村振兴人才的激励保障政策,实现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人才的回归,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广袤乡村不仅让青年实现了追梦,更实现了再造。”崇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助兵认为。
  乡音难舍里的价值重塑
  4月18日,在肖岭乡肖岭中学,38岁的丁敏给学生上了一堂有趣的物理课。
  他将一枚硬币放入空杯中,缓缓加水,硬币突然不见了,可当水加到一定量后,硬币又出现在孩子们视野中。孩子们的脸上满是神奇和疑惑。丁敏说:“这是光的折射,今天要学的知识。”
  丁敏从海南大学毕业后,通过9年拼搏,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做到了区域经理,可谓事业有成。
  人生在2017年转了一个弯,难舍乡音的丁敏返回家乡。
  那一年,父亲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家备考,准备当老师。没想到,丁敏爽快答应了。
  爽快的背后,是丁敏在大都市一路进取、一心拼搏,身倦了,心累了。他不想以金钱挂帅,而是努力去寻找新的人生价值。
  “除了金钱,我们更要追求健康、知识、家人等新财富,而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价值。”尤其是,当丁敏看到农村青年因缺乏知识在深圳等大城市屡屡碰壁时,更坚定了自己的抉择。
  到肖岭中学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老教师的话就印在他心坎:“教室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农村家庭的全部。”
  丁敏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重塑人生价值。
  课上,他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和不断闪现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课后,他关心学生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去年3月的一天,气温骤降,寒风呼啸,大雪突至。丁敏看到很多孩子没带棉衣,一大早就从家里抱了一大捆衣服送到学生宿舍。几名学生惊喜地跳起来:“老师,谢谢您!”
  “他用城市眼界培养孩子,用家人心胸温暖孩子。”肖岭中学校长肖善来把丁敏6年的作为看在眼里:丁敏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丁敏符合3年进县城任教的资格,却一次次选择留守肖岭乡。
  在乡村留守,丁敏每月工资4000多元,是在深圳时的十分之一;他每天上课、备课12个小时,比在深圳还多2个小时。
  “在大城市,我只是沧海一粟。在这里,孩子们更需要我,家乡也更适合我。”丁敏对记者说,“在当下这个技术、市场、商业环境发生剧变的时代,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看到一批批孩子学成毕业,我所获得的成就感,旁人难以体会。回乡任教6年,我很满足。”
  在乡情感召下、政策激励下,崇阳的田间地头,各类人才正在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新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愿更多青年转换思维方式,勇敢去迎接挑战,去创造美好新生活。”崇阳县副县长王顺荣感触道。

上一篇4 石城镇八一村“龙虾直销”撑大农民“荷包”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