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十八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绿叶对根的情意
·从乡间走向京城的骄子
·崇阳回归经济四大变化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1347  更新时间:2011/8/8 10:14:4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绿叶对根的情意

  特约记者周漓通讯员宋景明
  创业大潮强劲涌动,回归经济方兴未艾。走在崇阳工业园区,一些熟悉而响亮的名字,那亲切的乡音,无不昭示着崇阳回归工程成熟、稳健的步伐。
  青山钒铁、展化纤、中健医疗、天鸟精工、京阳钒业等回归企业,年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创税金3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人。全县实现回归创业工程以来,回归企业已发展到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
  在崇阳,“回归”已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经济现象,回归工程已成为崇阳经济跨越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
  曾几何时,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涌来,勤劳善良的崇阳人民抢抓机遇,扑入滚滚商潮中,投入到一轮又一轮打工大潮中去。
  “山山水水找财路,剩余劳力找出路”。在区位不占优势,交通不便的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敢吃螃蟹的崇阳人将茶叶、麻花等土特产品贩运全国各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万元户。据资料显示,至九十年代末,崇阳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之多,占全县总人口五分之一。打工热潮,使崇阳这块贫瘠的土地得到了及时的滋养。每年通过县邮政窗口汇回打工款就高达10亿多元。
  崇阳钒矿资源丰富,冶炼加工技术雄厚。非法小钒厂封闭后,一批懂技术的能人纷纷外出发展,涌现一批资产过千万元的老板。
  崇阳外出打工浪潮历经三次冲击、洗礼,会“游泳”的渐渐浮出水面。短短几年时间,崇阳外出打工人士中,便冒出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外出打工潮最大的沙坪镇,今年3月就有千余打工大军去西部淘金。该镇党委书记、镇长黄颖介绍,全镇因钒业致富的比比皆是,在该镇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百万不算有,千万才算富”。有一次,外出回乡创业的打工者一次购进26辆高档小轿车,这下在镇上炸开了锅。
  在广州开公司的崇阳肖岭柳祠外出青年舒志勇,九十年代独闯深圳时,身上只有千把元钱,他看中代办机票的巨大商机,几年下来,赚得盘满钵满,如今拥有千万身家。类似这样“从奴隶到将军”的崇阳籍“大腕”可谓数不胜数。还有到甘肃创办钒业的沙坪老板陈佛进,拥有崇阳打工人员5000多人,年创造产值3亿元。
  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从崇阳走出去的这群“打工仔”渐渐成熟,县委、县政府密切关注着在外打工者的行踪,从2004年开始,县里组织专班拍摄了20多部反映崇阳经济和变化的电视专题片,制成光碟送到外出打工者手中,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故乡的牵挂。
  2005年8月,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工业的有关负责人,赶赴广州、深圳,举办同乡联谊会,在广深地区的崇阳籍知名人士和打工者代表300多人,汇聚一起共话桑梓,交流情谊,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随后,广州崇阳商会、岭南崇阳商会相继挂牌成立,网络了广州和深圳等地区的创业精英。
  紧接着,在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区先后成立了崇阳商会,每年都要举办同乡联谊会,每年都有崇阳籍老板签约回乡创办实业。展化纤、青山钒铁、中健医疗、天鸟精工等就是回归创业的代表,全县共有48家回归企业,其中规模企业17家,这些回归企业年创产值、税金占到全县总产值的40%和38%。
  (二)
  新世纪开始,在县域经济退公还民的产权转换格局中,崇阳县委、县政府对国有企业实施破、卖、股、租、联,有效破除产权制度改革难题。
  崇阳崇锻锻压机床厂是一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国有企业,在退公转私产权改革中,机床厂成为改革第一刀。一时间,国有资产流失论铺天盖地,县委、县政府态度坚决:无论姓公姓私,厂子搬不走,得益的还是广大职工。于是果断挂牌出卖。
  旅居加拿大创业多年并具有加拿大籍的崇阳人士龙志平独具慧眼,大胆斥资2000万元,多轮谈判,购得了崇锻锻压机床厂。经过一番技术改造,机床厂产品销路大增,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
  有了这惊人的一刀,接下来的改革有序进行。在崇阳国企享有盛名,占据县域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县医疗卫生材料厂,被深圳创业的崇阳籍人士汪定斌“有心抱得美人归”,接着在北京经商办厂的老总胡嘉投资5000万元,创办京阳钒业。一时间,回归经济风生水起,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县委书记程群林认为,回归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增长了财税,又促进了就业。
  在这些回归企业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落户青山工业园的展化纤公司,该公司投资1亿元,占地10万平方米,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所生产的温度调节纤维等高科技产品,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科技含量最高,集生产、销售、科研、外贸于一体的化纤基地。
  为了引进这家企业,可谓费尽心思。2004年12月,时任县审计局党支部书记的廖维斌得知成都化纤公司有外迁的意图,通过多方联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与香港投资公司的老板签下合同,不料对方突然反悔,一时间山穷水尽。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一方面继续与成都方面加强联系,另一方面又通过崇阳籍在广州办厂的人士找到新的投资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审计局、招商局负责同志辗转苏州、广州等10多个城市,行程5万公里,经过17轮谈判,终于签定了正式合同,并于2005年12月28日奠基开工。
  为了这个项目,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到崇阳籍人士、深圳聚友集团成都泰康化纤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兴祥的家乡金塘镇黄沙看望其母亲,并帮助落实村里的通村公路,是忠诚感动了他。工程剪彩当天,吴兴祥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是县委、县政府的满腔真诚,才使我萌生回来创业,报效桑梓的愿望!
  (三)
  崇阳县委、县政府从县直各单位抽调60多人,组成15个招商引资小分队,奔赴沿海发达地区,通过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以及招商引进环境政策,先后在鄂港(粤)经贸洽谈会、环勃海经济洽谈会等大型会议中,成功签订回归投资协议6个。
  崇阳籍钒铁老板戴细斌毅然返回崇阳创业,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了青山钒铁公司,年实现产值1.2亿元,年上交利税900万元,成为回归经济的龙头企业和全县税金贡献最大的企业之一。
  为凝聚合力引导回归,崇阳县通过目标激励、悬赏重奖的办法,动员全县上下人人争做招商引资的主体,采取中介招商、代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办法,纵深推进回归经济。天鸟精工有限公司老总定文在亲情、友情、乡情感召下,将自己在福建创办的企业整体搬迁到崇阳工业园区,年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税金300多万元。
  崇阳县委、县政府向200多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寄发《回归创业倡议书》,介绍家乡的发展变化、优惠政策、优势项目和优良环境,吸引更多的在外工商界人士回乡创业。在重要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通过电话、座谈会等方式,与在外人士沟通联系,送去乡情,联络感情,促进回归。
  经过十年的回归打拼,崇阳的回归经济终成气候。县委书记程群林介绍,昔日10万打工仔,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如今一部分成为老板、经理。据不完全统计,崇阳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的老板有6000多人,其中资产超百万的有近1000人,超千万的有300多人。
  县长陈武斌感触地说:“崇阳正从打工大县向创业大县迈进,并成功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回归创业——带动就业——全民创业的新路子”。
  目前,回归创业工程已带动城乡就业3万多人,民营经济税收占到财政收入的80%以上,48家回归创业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县的48%。
  如今,崇阳正不断掀起回归者创业的热潮,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深深情意。
  回归的见证
  崇阳是个贫困山区、革命老区、红色苏区,没有大的矿产资源,没有大的资产存量,没有大的交通带动,没有大的政策扶持。但这些年来,崇阳在发力,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奋进,就像一盆充满能量的炭火,慢慢地燃起来,旺起来,回归经济就是最好的见证。
  崇阳在爬坡。近几年来不甘人后爬陡坡,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回归经济方兴未艾,前景大好。县委书记程群林在崇阳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振奋人心,前景宏远,让每个崇阳人激情澎湃。
  崇阳在追赶。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崇阳县委、县政府决策者精心筹谋:要有一种“睡不着、等不起、输不得”的精神,要憋一口气,争一口气,苦干加巧干,干个三、五年,打好翻身仗,打好进位仗。要把握起跑线上的争夺,要有一种笨鸟先飞的精神,要善于把握先机,超前一步,抢先发力。
  崇阳在腾飞。无论是回归创业者的反哺家乡,还是寒气逼人的国际金融危机,崇阳谋划在前,在逆境中奋进,在危机中使劲,凭借“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赶超精神,奋力实现超越,回归经济就是经济前行的缩影,是崛起的最好见证。
  崇阳在变美。这些年,回乡创业的老板越来越多了,穿梭在崇阳大街小巷,挂着苏、粤等外地牌照的宝马、奔驰等高档豪华轿车越来越多了。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社会更和谐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指数节节攀高了。

下一篇4 从乡间走向京城的骄子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