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百九十九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无师自通的农民雕刻家
·县人社局开展打击医保欺诈专项行动
·国土石城所推进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建设
·县供电公司加强配电网建设
·县运管局专项整治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395  更新时间:2015/9/9 15:55:4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泥腿子”廖佛送——
无师自通的农民雕刻家

 
 
特约记者 甘明强 汪国文
 
 

  今年53岁的廖佛送,是崇阳县高枧乡一位正儿巴经的“泥腿子”。 13岁时,一个偶然机会,他狂热地喜欢上了雕刻这门技艺,就算走路看到一个烂树蔸,他也琢磨如何雕成一件作品。当时,他的创作之路受到很多冷嘲热讽,就连家里人都认为他不务正业,性格倔强的廖佛送坚持潜心钻研雕刻,最终成为响当当的农民雕刻家。

  没想到雕刻也能养家糊口

  20世纪90年代初,廖佛送雕刻出了第一幅作品《弥勒佛》,这尊佛雕得口大肚圆,慈眉善目,笑逐颜开,令人一看就爱不释手,当时有人以30元的价格买走,廖佛送屈指一算,30元钱能买几十斤米,够全家人吃一个月,这比起种田种地来说要划算多了。从此,廖佛送的雕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每月创作四、五件作品,出售到崇阳、通城和赤壁等周边县市。随后,一大批以寺庙佛像等人物为内容的雕刻作品迅速流传至方圆百里,廖佛送开始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雕刻家。

  到1991年,自学雕刻不到两年的廖佛送就已基本掌握了瘦空、镂空、立体圆雕等雕刻技法。从雕刻花卉、飞禽、走兽等,到雕刻各类工艺品,廖佛送的雕刻技艺在一天天长进。1992年,廖佛送正式在自家院落里办了一个家庭雕刻作坊。刚开始,他一边务农,一边在业余时间学习木雕。他用锯子自制成刻刀,在自家的烧柴棍上时刻时画。几个月之后,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改学雕刻,日夜埋头于雕刻艺术中。从那时起,他几乎再也没有心思去做雕刻以外的任何事情了。

  虽然只上过初一,廖佛送却自己钻研学习,学会了素描、水粉等绘画技术,最后自己竟无师自通从事雕刻,28年时间,他共雕刻了一千多尊佛像和神像。大家都称他为“农民雕刻家”,现在在崇阳、赤壁、通城等县市的不少寺庙里,也能看到廖佛送雕刻的塑像,十八罗汉、阎罗王……件件传神。

  “刚开始的时候是在家里反反复复练,练了一个月左右,有点感觉了才敢开始雕刻。”廖佛送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学画画是因为觉得好玩,后来发现这恰好为自己以后的雕刻提供了基础。由于小时候读书不多,他经常躲在课堂里画画,先是照着书里的插图画,后来画多了,只要看到样板,就可以直接画出来了。当初廖佛送最擅长的就是人物画,以至后来不管画什么人物他都能够得心应手,成为绘画能手后,他开始揣摩雕刻技术。同绘画一样,雕刻也是廖佛送“现炒现卖”的。而喜欢上雕刻则是因为十几年前的一次偶然。廖佛送到一寺庙去游玩,看到了一个观音雕塑,廖佛送觉得挺好看的,就想着能不能自己弄一个雕塑。

  回到家后,廖佛送的雕刻生涯就正式开始。观音老母、岳飞、关公、五百罗汉……只要有时间廖佛送就在做雕塑。

  “每件雕刻作品动工前,我都是先在纸上画好图案,然后才开始雕刻。”廖佛送喜欢画人物,也喜欢雕刻人物,而他最喜欢的就是忠孝节义的古代人物。学会雕刻不久,廖佛送的名声就传了开来,经常有人来请他雕刻神像或佛像,在家乡方圆一带的不少寺庙里雕塑都是廖佛送制作的。

  雕刻人物,功力在于“开脸”,为了学习“开脸”的技术,廖佛送买来“麻衣相学”等书籍,借鉴综合古人的书画、篆刻等作品的表现手段,运用于自己的雕刻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经验,创出自己独特风格的雕刻技艺和表现形式,经过数年细心揣摩,他发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嘴巴与眉毛有很大的关系,可谓眉目传情。各种神态眉毛与嘴唇的变化无常,掌握到这些技巧后,他的雕刻更加细致入微,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栩栩如生,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让人叹为观止。

  经过多年历练,廖佛送的作品逐渐打响了。1992年,他的作品第一次被收藏家购买。同年底,时任崇阳县委副书记的黎时忠同志到高枧乡调研时,偶然发现了廖佛送这个“典型”,更被他的各种雕刻作品所吸引。参观完后,黎时忠当即为廖佛送挥手写下了一副对联“佛手雕佛黄泥腿子成佛子,圣心修圣下里巴人真圣人”。当时咸宁电视台和县电视台记者闻讯都赶来采访报道,廖佛送更是声名远扬。1999年,他耗时2个多月完成的《伟人毛泽东》的雕刻作品被人高价收藏。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磨砺,廖佛送的雕刻技艺名声大振。其作品构思奇妙,意境高远,刀法老辣,栩栩如生,成为当地一绝。其雕刻艺术的代表作《老寿星》,2010年7月在全省参展时获得了众多收藏家的青睐。他从而也被湖北省民间艺术协会、省美术家协会、省文联文学艺术院、省博物馆授予“民间工艺艺术家”称号。

  近年,除在传统的人物雕刻上一展身手外,老廖还在木雕和根雕工艺上潜心钻研,他说,人活一辈子,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得象样儿。凭着一把雕刻刀,廖佛送将雕刻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逐渐发扬光大。

  一生与佛有缘,已雕佛像千余尊

  1952年3月,廖佛送出生在崇阳县高枧乡石咀村5组,他早年生活充满坎坷,读完初一后,他在家乡的茶峰寺看到几尊菩萨,那精巧的构图、优美的线条、和谐的色彩,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从此,廖佛送对雕刻艺术的痴爱一发而不可收拾。

  说起家乡的茶峰寺,廖佛送与这个寺庙还有一份特别的缘。据他介绍,自己的名字就是缘自茶峰寺。廖佛送的父母廖兴庚、张自云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张自云一直到45岁时还没怀过身孕,为了求子,廖兴庚和张自云夫妇决定到寺庙修行积德,以求神灵庇佑赐子。没想到,两人在家乡的茶峰寺修行一年多后,已46岁的张自云果然怀孕,并产下一子。夫妇俩对佛祖感恩戴德,决定将儿子取名“佛送”。冥冥之中,也似乎注定了廖佛送与佛有缘。在以后的雕刻时,他雕的佛像和神像最多,现在算起来,已超过一千多尊。最起先,他出于替母感恩的目的,为茶峰寺雕刻了60多尊菩萨。后来,他越来越觉得雕刻佛像与神像似乎心有灵犀,在雕刻每尊作品中都全神贯注,倾注了自己的虔诚与敬畏。很多寺庙都对廖佛送雕刻的佛像非常满意,都愿意聘请他雕刻。

  2014年12月17日中午,廖佛送用红布包着两尊新雕刻的佛像从老家出发,辗转到青山大泉洞乘船,经过几个小时的车船颠簸,最终他将两尊佛像送到了崇阳县天城镇郭家岭东岳大殿。这座寺庙建于1995年,里面供奉着大大小小近40尊佛像。据庙长宋艳明说,里面的佛像有一半以上都是请廖佛送雕刻的,来庙里的“香火客”都对廖佛送的作品赞不绝口,认为他雕刻的东岳娘娘、东岳大帝、观世音菩萨等佛像最传神。如今,在赤壁百花岭寺庙、通城余公庙、九宫庙、沙堆五帝庙、及崇阳鸡鸣峰、台山祖爷庙、天灵寺、大觉寺等邻近县市寺庙里,到处可见廖佛送雕刻的佛像。

  1995年,通城县沙堆一吴姓人家请人雕刻刘公定主的佛像,先后共换了八个雕匠,但所雕的佛像主家还是不满意。最后这户人家又请来廖佛送,并事先声明如果雕得不好的话不给工钱。廖佛送呵呵一笑,当即答应下来,只是提出一个条件,先让他看看先前八个雕匠所雕的佛神。廖佛送反复观察后得出结论,有些是神似形不似,有些是形似神不似。为了确保这尊佛像的工钱不打“水漂”,廖佛送反复揣摩主家的要求,先在心底画下了主家要求的佛像图,最后他凝神聚气,全身心地沉下心来,经过一个星期的精雕细刻,一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呈现在众人面前,主家一看后当场击掌叫绝!并请来11位乡邻反复观看,众人无一异议。吴姓人家皆大欢喜,最后给了双倍工钱,并燃放鞭炮欢送廖佛送返程。

  雕刻活人像活灵活现

  1998年,白霓镇回头岭村一甘姓老人要做七十大寿,甘老先生的子女请廖佛送为甘老先生雕刻一个雕像,要求赶在父亲寿诞前完工,这也是廖佛送第一次碰到为活人雕像。他只有看着留下来的一张甘老先生照片,开始动工了。半个月后,廖佛送在规定时间内将甘老先生的雕像送上门了。甘老先生的儿孙子女一大家人左瞅右瞄后都发觉这个像与甘老先生的像片上是一模一样,但是与真人相比又觉得有些不象。看到这些疑惑后,廖佛送说:“能不能让我与甘老先生见一面呢?”在见到甘老先生后,廖佛送立即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甘老生生曾因车祸导致左眼近乎失明,但在照片上根本看不出来。廖佛送立即手持刻刀,略施雕虫小技,仿佛神来之笔,眼前的雕像一下子与真人完全一个样,围观者无不啧啧称奇。

  廖佛送是个普通的农民,但他从来都闲不住,农闲的时候总能看到他研究制作雕塑的身影,家里到处都堆放着制作雕塑的工具和木头。让廖佛送欣慰的是,以前家里人都反对他从事雕刻,现在当看到自己有所成就后家人再也不反对了。廖佛送的老伴廖菊桃告诉记者,以前她一直反对老廖做雕刻,认为是不务正业,现在只要他自己喜欢就行了。“农闲的时候他自己干他喜欢的事,家人再也不好反对了。”其实廖佛送的儿女对雕刻都不感兴趣,没有一个人愿意继承他的“手艺”,廖佛送说,这是各人的天赋,子女们不愿学这门手艺,他也为自己的手艺“失传”而感到忧虑。

  雕刻其实很麻烦,工序繁多,时间也比较长,但因为喜欢,廖佛送一直坚持着。“做雕刻用的木料需要柳树等上等木料,要等木料干好后才能用。”廖佛送做事很认真,做起雕刻来更是一丝不苟,制作雕刻前不仅要先画好,还要选择木料,然后一点一点地修改,一个雕刻要修改好几次。特别是根雕,必须得先到处去挖树蔸根。为了能挖到好树蔸根,他几乎跑遍了崇阳的山山水水,有几次差点从悬崖绝壁上跌落下去。

  现在廖佛送正在雕刻一尊佛像,这对他来说并不难,因为他已经制作过好多次了,但他还是很认真,研究透了才动手制作。“这个佛像比较大,是一位客户订做的,已经制作了一个多月了,再过几天就可以上色了”,廖佛送告诉记者,现在制作的这个佛像有一米多高,是通城的一户人家慕名过来请他雕刻的,还要几天才能完工。

  虽然廖佛送看起来身板有些佝偻,50多岁的人了,但他看起来仍很健朗,他告诉记者,因为喜欢雕刻,他会坚持做下去。

下一篇4 县人社局开展打击医保欺诈专项行动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