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百九十六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众手浇灌菜园飘香
·从军从教慰平生
·金塘镇党员干部参与“十户联管”
·抢修河堤利民生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498  更新时间:2015/8/19 11:09:0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从军从教慰平生

 
——访抗战远征军老战士刘懋昭
 
刘懋昭近照

  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闻听崇阳县白霓镇有位健在的青年远征军老兵刘懋昭,8月11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采访。

  初秋,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气凉爽,空气格外清新。记者过古镇白霓街,沿着乡村水泥路,来到绿树掩映,河水清流的白霓村6组刘懋昭的家里。老人家堂屋墙上张贴着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开国十大元帅的头像。

  刘懋昭老人头发银白,理着平头,身体硬朗,很是精神,只是耳朵有点背。谈访声音稍微要大声点。老人说话温柔,一字一顿,慈祥和善,很难与一位抗战的军人联系起来。后来才知,这与他从事40多年的教育工作息息相关。在记者的询问下,今年93岁的老人打开了封存的记忆。

  刘懋昭老人1922年11月6日出生在崇阳县白霓桥。刘懋昭说,当时日本联队司令部驻白霓饶桂水,攻占了毛家山。自己年小调皮,对日本鬼子不敬,挨过耳光,目睹了日军烧杀掳抢的罪恶行径,刘家大屋成片的房子被烧,90多岁的祖父祖母挨打,伯父被杀死,肝、肺、肠子都垮出肚皮,血肉模糊,惨状目不忍睹。说到这些,老人连连摇头。日本人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凶恶手段在他幼小心灵上深深地铬下印记,心中暗暗发誓:有机会,要报家仇国恨!

  崇阳沦陷日军的铁蹄之下,属第六战区,崇阳没有办中学。当时他父亲刘学昌在湖南长沙第九战区政工大队大队部工作,写信回来说,沦陷区学生可免费上中学。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邀约到邻近的龚汉英、饶伯英、魏季达3位同乡少年前往长沙求学。临行前,祖父教育他,在外要稳当,好好学习,保家卫国。4个少年腊月冒着风雪,抄山路从崇阳高枧入江西修水全丰、湖南平江、通往长沙,经过8天8夜的步行,脚都磨起了水泡,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不久长沙也沦陷,他们几经周折,先后在来凤县黄茅嘴、建始县三里坝、宜昌上初中高中。省第六高级中学是当时全省有名的重点学校。老人说,当时条件艰苦,学校老师开荒种菜,上山砍柴,经常遭到日军飞机的空袭轰炸,但是同学们还是十分珍惜宝贵的时间,学习时一丝不苟,分秒必争。

  1944年8月,当时国民政府发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动员知识青年踊跃参军。想起日寇的罪恶行径,刘懋昭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参军报国,上前线杀敌人,把日本鬼子赶出祖国是他渴望多年的梦想。那天,学校600多人参加体检,180人验上,刘懋昭就是其中一员,他兴奋得跳起来,迅速写信把从军的消息告诉祖父。1945年元月,到达四川万县,编入青年远征军第204师610团一营步兵6连二等中士。

  战乱期间,四川达县沙坝土匪多。有一次,刘懋昭所在部队接到参加达县沙坝剿匪的命令,连队进驻子云观,战友们在黑夜中架起了机枪,准备了手榴弹。不久后,一队土匪果然进入埋伏圈,随着一声令下,枪声大作,土匪乱作一团,逃向丛林,当晚擒获土匪3名,击伤2名。

  1945年,前方战事紧张,远征军10多个师全开往印度、缅甸,刘懋昭所在师部作为梯队,作好接应。同时,部队按当时的作战计划,准备在9月1日发起对日大反攻。8月14日晚,军训一天又累又困的战友倒在床上,呼呼入睡。夜深,连长一阵紧急的哨声打破军营宁静,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日军投降了!当时,有一个战友惊喜得和着被絮从铺上翻滚下来。那一夜战友们欣喜若狂,彻夜无眠,当夜把小镇上的店铺的鞭炮全部买下,痛痛快快地欢腾一通宵。之后,继续在宜昌高中读书,老人喜形于色地讲述着。

  军民一家亲,人民军队为人民。讲述起崇阳解放的往事,老人特别兴奋。 1949年5月崇阳解放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崇阳,饱受战争之害的乡亲们看见穿军装的来了,只好又躲到山林里。从过军的刘懋昭告诉乡亲们不要怕,解放军是人民的队伍。他和乡亲们放起鞭炮迎接解放军。解放军扎驻在大屋刘家,因当时部队供给不足,兵荒马乱之时,粮食十分紧张,刘懋昭发动乡亲们,你20斤,我50斤,一家家凑起,送到部队,由部队出具借条,后来全部抵交公余粮。解放军指导员感激刘懋昭,当他知道刘懋昭曾是一名军人,对本地路线熟悉,打击保安旅要他助一臂之力,刘懋昭义无反顾,在他的带领下,解放军一举击散了保安旅。

  1949年7月崇阳县招考青年干部,刘懋昭被录取,并学习清匪、反霸政策和群众工作,尔后,担任扫盲学校校长。在白霓区工作时,办起了木业社、缝纫社、纺染社等进行社会主义新建设。1957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白霓大市、灯塔、更新、金龙、红光等中小学任教40多年。刘懋昭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从不体罚学生。对于一些家庭贫寒的上不起学的孩子,老人常常陷入沉思,从军打仗,是为人民的幸福,现在新社会,孩子们没有文化,社会主义将来谁来建设?每当有孩子辍学,老人便上门家访,做家长思想工作,并总是慷慨地伸出热情的手,从微薄的工资中给予资助,先后有近100名农村孩子在他的帮助下,重新回到学校。

  1980年刘懋昭办理了离休手续,但他退休不离职,被白霓镇小学聘任,继续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40多年仿佛就在昨天。1995年,73岁的刘懋昭恋恋不舍告别辛苦耕耘的教坛。

  刘懋昭年青时兴趣广泛,因枪法好,爱好打猎,还能拉得出一手娴熟的二胡。退休后对居住处的自然环境十分赞赏,远陂堰河水清沏透底,房前屋后桂花树、银杏树、林竹茂密,俨然一个世外桃园,乐享天年之地。老人注意锻炼身体,早些年,伤风感冒都不曾患上。近两年,每年有时吃点药,最多也没超过3000元的药费。他原来每天骑自行车到镇上一趟。现在自行车骑不动了,每天来回在乡间的小路上、小河边散步。

  刘懋昭热爱公益,先后为修路修桥、植树绿化、新建祠堂捐赠3万余元,还带头在新栽楠竹10多亩。

  谈笑间,刘懋昭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休息后,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每天三餐都要喝二两酒,有乡村人酿成的米酒,有儿子托人在邻近县市购买好点的谷酒、高梁酒,家中酒从来没有断过,他说从不超量,没有醉过。

  如今,刘懋昭的长子刘红光,长媳曾尔华分别在县林业局、林业制材厂退休。次子刘红灿技校毕业后在原县水泥厂上班,下岗后,老人鼓励他重新创业,兴办起麻花厂,生意还不错。二媳妇刘蓓蕾任教于崇阳一中。最让老人欣慰的是1990年出生的孙子刘航,在2008年考上大学填报志愿时,曾经从军的老人建议他上军校。可喜的是他如愿地被空军工程大学录取,现任空军某师司令部参谋。每当孙子电话向老人问安时,老人总是再三的叮嘱,要一个做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好战士,尽一个军人的本职,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多作贡献。

上一篇4 众手浇灌菜园飘香
下一篇4 金塘镇党员干部参与“十户联管”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