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沈忱
他个头不高,面容清瘦,今年六十有五,精神矍烁。
不是亲眼所见,实难相信这么一位其貌不扬的老者竟在书法艺海独树一帜。他不仅右手书法见功力,左手书法也十分娴熟,左右脚亦可运笔,口含笔杆也能写,可正面书、反面写;顺着写,还能倒着写,双手“左右开弓”。一支普通毛笔便可得心应手,手到之处即可妙笔生花,能演绎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书法技艺。因其书法技艺新招迭出,人们堪称他为当今书法界之奇才、怪才。
他有多幅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有多幅作品被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收藏。他入编《中国当代名人词典》《世界书画名录》等数十部词典,成为国际文艺家协会、中国书协、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湖北省楹联协会会员。
这位具有传奇式的人物,就是“武汉象甫书画院”院长、国家特级书法家吴象甫。
良师益友缘书艺
吴象甫,艺名笔农,1945年1月出生于湖北崇阳县高枧乡一农家,有兄弟姊妹5人,排行老四。吴象甫能结缘书法,得益于他当过私塾先生的三叔。吴象甫八九岁时,便跟着三叔学写毛笔字,从此这支毛笔便再也放不下来了。
1964年,北京军区空军某部到崇阳征兵,得知消息后,吴象甫第一个跑去报了名。19岁的吴象甫因个子比同龄人矮了半个头,体检时被刷了下来,吴象甫急得直掉眼泪……世界上有很多事是很奇妙的,就在吴象甫以为无望之时,一只温暖的手伸向了他。这个让吴象甫至今提及感激不尽的人叫王天佑,是时任崇阳县高枧公社的武装部长。
王天佑拽着吴象甫找到了征兵的部队首长:“你莫看这伢子个头矮了点,身上却有蛮多特长……”
“他有啥特长?是会飞檐走壁,还是能以一敌三?亮出来瞧瞧。”部队首长笑哈哈地问。
“你说的这些特长他倒没有,不过这伢子一手毛笔字写得漂亮,保准你看了会叫好。”说话间,王天佑找来纸笔,让吴象甫当场写给部队首长看。
毛笔字写得好属不属特招兵之列,但吴象甫穿上了绿军装却是事实。新兵连集训结束后,吴象甫没去基层部队,却被分配到营部任文书,这自然又是沾了写得一手好字的光。
在部队的5年间,吴象甫从未间断过对书法的追求,尽管部队工作很紧张,但他每天总要忙里偷闲练上一阵,一天不握笔,心里便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在苦练中,吴象甫的书法功力与日俱增。但练着练着,一向感觉良好的他,却骤地有一种练不下去的感觉,以至于常攥着毛笔发呆,竟不知该如何下笔为好。
吴象甫是幸运的,就在他迷茫困惑之际,一位朋友将他介绍给了著名书法大师吴丈蜀老先生。在吴老的点拨下,一度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吴象甫,一跃进入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之中,正是在这一跳跃中,他笔下的毛笔字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
“文革”后,古城西安开办了全国第一家专供学书法的“长安书学院”,授课的老师均是当时国内书法界的顶级人物。为博采众长,吴象甫报考了“长安书学院”。学习结束后,他继而又报考了无锡“高等书法艺术研究生班”,通过连续数年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吴象甫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古人云:十年磨一剑,一剑指天下。吴象甫集近50年时光打磨的这支“书法之剑”,一经亮出便光彩夺人。他的作品在各类书法大赛中频频获奖,其部分作品1995至1996年连续两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更是引起轰动。
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书法之路,吴象甫感受颇多:“我能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一点微小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吴丈蜀等书法界前辈的真诚传授,还有公司领导对我的支持和关照……”
(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