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汪国文、沈忱通讯员孙如君、沈道强报道:3月27日,正在田间根植吊瓜的港口乡横岭村5组李步华,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种植2亩田的吊瓜,没想到获纯利8700多元,吊瓜让我尝到了甜头。”这是该乡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富民强农的一个缩影。
据悉,去年,该乡在横岭村和小东港村的山冲叉尾种植吊瓜100余亩,在平畈地区集中连片种植200亩,300亩吊瓜收获了5万斤瓜籽,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亩均纯收入2000至4000元。横岭村委会主任高国海带头种植10亩,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
为了鼓励农民种吊瓜,该乡先后组织农民100多人次到浙江吉安、江西武陵等地“开眼界”;从江西请来技术人员对吊瓜生产进行指导,开办“农村夜校”,让瓜农掌握架棚、育苗、施肥、除虫、采摘、洗籽等全套技术,并成立吊瓜专业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收购,并与瓜农签订协议,以每公斤24元的保护价格收购,让瓜农“零风险”。尝到甜头的农民今年热情高涨,今年开春后,全乡种植吊瓜已达1000亩以上。
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张正韶对记者说:“港口优势在山,特色在林,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强主导产业,在‘新天府’建设中凸现港口特色板块,把港口建成‘新天府’的‘天然氧吧’、‘绿色画廊’和‘笋竹两用基地’。”
为此,该乡落实“防、封、造、引”四字方针,增强林业再生能力,游家、畈上、洞泉等村群众在荒山荒地荒滩上植树造林,市公安局工作人员彭楠开发荒山800亩栽种楠竹,乡干部柯志军领办林业基地300亩栽种水果。全乡造林大户不断涌现,许多大公司被吸引参与开发。晨鸣公司已造林6300亩,五洲林木造林3000亩,凯迪、南华公司开发荒山4000亩。石漠化荒山综合治理试点成功,已栽种油桐14万株,枫香5万株,酸枣等杂木5万株。“把竹园当菜园、把竹子当儿子”的观念已植入竹农们的心里,乡里开办“农村夜校”,聘请专家到各村巡回传授楠竹丰产高产技术,楠竹产业基地由泉坑、大梅迅速向北山、小沙坪等周边村辐射,全乡楠竹面积由4.8万亩扩展到6万余亩,引进两家竹木加工厂,使每根楠竹增值5元以上,年净增收入400万元。
该乡还注重山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编制了《港口乡2010年—2015年楠竹发展规划》,向“人均新造10亩林、新造1亩竹”目标迈进;注重项目建设和环境优化,争取三到五年时间治理石漠化荒山,积极推介东港漂流、水晶洞开发等旅游项目,争取低丘岗地改造和低产林改建项目;注重农村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成立吊瓜、楠竹、香菇、特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注重树立民本意识和机制创新,多方筹资300余万元建成的港口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将成为“一站式”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