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49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崇阳提升“造血”功能激发致富“源动力”
·崇阳助力钢化玻璃产业“加速跑”
·桂花泉镇双港村开通公交专线便民
·白霓老年学校提琴戏班开班
·雨山村:深山养牛“钱”途广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太极进乡村掀起健身热
·助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
·打造施工围挡“标准范”
·崇阳举办少警工程授旗仪式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1/22 15:34:37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架起“幸福桥” 跑出“加速度”
崇阳提升“造血”功能激发致富“源动力”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田明、见习记者沈庭萱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崇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多措并举推出多样化的就业平台,多领域扩展的就业渠道,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从而提升劳动者自主“造血”功能,激发致富“源动力”。
  11月5日,在石城镇跑马岭村的一处养殖基地内,农业专家和种养大户正向前来学习种养殖技术的村民讲解肉牛的养殖方法。村民们现场了解肉牛的日常饲养管理,相互交流饲料投喂、饮水管理、牛舍清洁等日常饲养注意事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技能提升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崇阳县依托高校、企业、合作社等产学研机构,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在稳就业、促就业和扩就业中的能动效应,建立了“个人意愿+产业主导+专班”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让劳动者在就业中培训,着力补齐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短板,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实现稳定就业、家庭增收的目的。
  在沙坪镇古城村一家生产手工灯笼的工厂内,每天有几十名村民忙碌在各个生产环节。村民何斌从工厂创办初始便来到这里务工,她将裁剪好的纸张在手里熟练地裱糊着,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红彤彤的灯笼就制作好了。
  “一天能赚60多元钱,早上6点多钟就来了,从办厂开始我就在这里做工,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沙坪镇古城村村民何斌告诉记者。
  为了让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工厂还巧妙地利用家庭作坊的形式,将生产原料交到村民手中,村民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在家进行产品代加工,这样既方便了一些需要照顾家庭的村民,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让更多的村民通过一盏盏小灯笼实现了在家中就业,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从曾经的扶贫工厂到如今的乡村振兴车间,不少企业通过在村内扩产,进一步增强了生产能力,村里也通过参与经营、土地入股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更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位于青山镇西冲村的乡村振兴车间内,村民们正忙碌地加工一批药瓶订单,百余平的车间内,十几位村民娴熟地将瓶盖零件组装到一起。这批药瓶加工订单,是村里和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的。企业提供原材料,将简单易加工的组装环节交到村里开办的“微”车间,在保证成品符合标准后运回到企业。今年全县不少制造业企业订单量回升,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100余位村民陆续到这里务工。
  “工厂对我们这些家里有小孩、有老人的,都很照顾,我们在这里务工也很开心。”青山镇西冲村村民程迎艳说。

下一篇4 崇阳助力钢化玻璃产业“加速跑”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