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04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大塘村:党群同心打造幸福村湾
·东岳村:乡贤回归 共建和美乡村
·畅通“民生路”拓宽“致富路”
·塔坳村:打造清廉村居 助力乡村振兴
·自制竹埙响山间
·60余亩撂荒耕地获“新生”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反恐防暴实战演练进校园
·城区井盖穿上“铜鼓马甲”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160  更新时间:2024/1/4 16:00:10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自制竹埙响山间
全媒体记者 邹辉 通讯员 杨锦隆

 

  位于崇阳县城东十公里处,苍苍莽莽的群山环抱中,初冬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白霓镇龙泉村。一曲悠扬婉转的乐曲响彻村湾,空灵的乐声扣人心弦,烘托出村庄古朴宁静的美。

  12月6日一大早,村民胡从德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制的竹埙站在老屋场门口吹奏,埙声苍凉沉厚,令闻者如痴如醉。不一会周围的邻居都围坐过来,跟着悠扬的节奏打起了拍子。

  龙泉村的山里有大片大片的竹林,胡从德从小就和这些翠竹相伴长大。自己的祖辈都是做雕刻的工匠,加上自小就喜爱音乐,2009年在网上看到竹埙演奏后,胡从德就被深深吸引,暗自下定决心开始学习演奏竹埙。

  好景不长,由于父亲因公受伤致残,哥哥也是个残疾人,沉重的家庭负担让仅仅上一年大学的他就退学了,从此开始了打工生涯。虽然要赚钱养家和照顾家人,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梦想,一直坚持学习音乐。2020年,胡从德回到老家,在家里建起了竹埙作坊,聪慧好学的他不光学会了吹奏竹埙,还摸索出了竹埙制作工艺的门道。

  村民胡从德说:“我从小就很喜欢音乐,村里大片的竹子让我想到利用这些竹子制作乐器。竹埙的音色非常独特,是别的乐器无法代替的,比如在很安静、很失落的时候吹奏它,可以感受内心的安静,抚慰心灵。竹埙制作技术方面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基本上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

  竹埙是用竹筒制作,具有埙之音色的乐器,已于2021年列入非遗。因易于吹奏,且音色柔和低沉,弥补了我国民族管乐器中低音的不足。

  大的、小的、高的、细的,在胡从德家中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竹埙。目前,他每个月都要制作30余个竹埙。

  由于竹埙制作工艺周期长,从选取原料到成品出炉,竹埙的制作一共分为十几个步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同时,竹埙制作对制作者有较高的乐理知识要求,竹埙产量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是目前胡从德遇到最大的问题。

  “我目前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做,每天只有利用5、6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晚上光线不好,没有办法调音。”胡从德说,过完年,他打算去云南系统学习竹埙制作的新工艺,回来后尝试制作树脂埙,从而提高产量和效益。

  生活虽然充满了挫折和挑战,但是竹埙和音乐让胡从德的人生变得充实而丰盈。他说自己会一直坚持下去,努力赚钱养家的同时,更好的改良竹埙工艺,让更多人知道竹埙、认识竹埙、爱上竹埙。

  “我现在就是希望有更多人来认识竹埙这个乐器,我想把它推广到更多的群体中,把我们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胡从德目光坚定地说。

 

上一篇4 塔坳村:打造清廉村居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4 60余亩撂荒耕地获“新生”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