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04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大塘村:党群同心打造幸福村湾
·东岳村:乡贤回归 共建和美乡村
·畅通“民生路”拓宽“致富路”
·塔坳村:打造清廉村居 助力乡村振兴
·自制竹埙响山间
·60余亩撂荒耕地获“新生”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反恐防暴实战演练进校园
·城区井盖穿上“铜鼓马甲”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156  更新时间:2024/1/4 15:58:2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大塘村:党群同心打造幸福村湾

  本报讯咸宁台全媒体记者罗世喜、邹治瑛、全媒体记者王勃、通讯员汪佳报道:崇阳县白霓镇大塘村是全省“共同缔造”试点村。今年9月,在省专班的带领下,经过大塘村党员干部、乡贤、群众共同努力,大塘村六组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日,记者在大塘村“杉木桥共享家园”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目前进入了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老人就餐、留守儿童托管、村民文化阅读的公共场所。
  在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个闲置的猪棚。今年,大塘村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动乡贤群众共建活动阵地。得知村里要建“共享家园”,六组村民饶方志主动捐出了自家闲置的猪棚用地。
  “这个共同缔造我们都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个田地都是村民自愿让出来建设美好的家园,捐资有235300元。”崇阳县白霓镇大塘村六组组长苏军标介绍。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塘村两委秉着“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干、大家的事情有人带头干、大家想干的事情一起干”的理念,发动乡贤,带领群众,进行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如今,大塘村房前屋后变美了、田地变绿了、沟渠变通了、水变清了,村民的笑容也变多了。
  除了改善人居环境,大塘村两委还着眼长远,积极谋划村级产业。大塘村六组118户494人,拥有200多亩耕地。但是这些耕地都是零碎的小田,不便于机械化作业,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村两委谋划,将六组零碎的小田全部改成集中连片的大田。没想到,这个计划一开始却遭到了许多村民的反对。“小田变大田以后,主要担心的问题就是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不知道怎么分配。”崇阳县白霓镇大塘村六组村民张永超说。
  为了统一村民意见,村里请回了在外经商的大家都认可的能人颜望德,让他来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颜望德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同时将几位村民的菜地进行整理合并。通过兴办示范点的方式,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小田改大田”的好处。“给他们宣传,小田变大田以后,第一是产量会增高,第二是机械作业的时候会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现在基本上有90%的村民都同意了小田变大田。”颜望德说。
  有了村民的支持,颜望德干事的信心更足了。目前,大塘村六组已将326块小田地进行了整理,按照“8至10亩一块大田”的标准,改造出7块大田共71亩耕地。“下一步准备去农业农村局去争取这个项目,把这个“小田变大田”的项目好好地发展一下。通过“小田变大田”提高大塘村土地的综合效益和农民的综合收入。”颜望德介绍。
  当前,大塘村两委正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紫皮大蒜、紫萝卜、紫上海青等农业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努力让大塘村的明天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一篇4 东岳村:乡贤回归 共建和美乡村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