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县里组织的“荆楚文艺轻骑兵——崇阳文学小分队”在白霓镇纸棚村采风回来,就一直在问自己,能写点什么?
虽说纸棚村从2018年起就被县政府调整为局里的精准扶贫驻点村,虽说也有幸参加了漫水桥的动土兴建、新村委会的选址、奠基、落成,但由于自己的扶贫对象在天城镇菖蒲村,就把自己定义成一名过客,所以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直至深秋的一个清晨,随县里组织的“挖掘纸棚村文化底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主题采风。在进入乡村的弯曲公路上,一只跳跃的小松鼠挡在了我们的汽车前,见到行驶的汽车也不害怕,似乎也在欢迎我们这些文人的来访、发掘“纸棚村--这块文明的处女地”。
纸棚村的历史,由来已久
相传清顺治年间,咸宁人氏王耀南在双泉冲开设了第一家水力制纸作坊,从双泉坪沿纸棚港共有20多座水碓,几十栋槽屋,方圆百里,全是冬茅覆顶的竹棚,这便是“纸棚村”的由来。
历经360余年,至今仍有两座保存完整的水碓仍静静地守在双泉冲的峡谷中,几个村民正在为它们建一个遮风避雨的“家”。同行的蔡世明书记指着一大片开垦出来的荒地告诉我们,村里将在这里建一个50亩的有机蔬菜基地,一个60亩的水果基地,一个面积3亩的冷水鱼养殖基地。这竹棚只是两座几成化石水碓“临时的家”,还会请专家来规划、设计、施工,让大家可以参观“造纸码头”遗迹、采摘时令果蔬、欣赏中华鲟、品尝农家菜、住古民居。
纸棚村的渊源,随处可见
这里有建于宋代,兴于民国九年(1920年)的包拯之支脉后裔的饶狮垄包家古民居,门楣上镌刻的“龙图衍庆”四个大字昭示着这个家族的渊源。
这里有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历经11代人,230多年历史,一进三重六连排十天井的熊家大屋。
这里有始建于明朝,历经500多年,有房舍110间,占地面积达4100平方米的龚家大院,走出了龚望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龚懿(鹏瑞利置地集团(新加坡)经济分析师)、龚光亮(湖南伟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合伙人)3位龚家娇子。
这里有掩映在大樟树、老柏树下的蔡家老屋,蔡家的七个女儿均已出嫁,一个儿子在北京。蔡家大女儿说这栋房子是在父亲的坚持下,才得以幸存。1982年修整房屋时,也只是在二楼的阁楼木板上直接铺上一层水泥。如今来祖屋参观的人很多,自己打算把雕花门窗重新做油漆,把雕花大床重新铺好,搞个家庭旅馆,让游客来纸棚体验古代大家闺秀在绣楼中的风情。
这里有建于乾隆22年的古桥2座、宣统贰年的古桥1座,120年前的古桥4座。
这里有25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保护树1棵,还国家二级保护树11棵,三级保护树18棵。
2018年12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纸棚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秀山丽水龚宋门,不用装饰天生成。炎夏凉爽神仙赞,寒冬炉火客人称。”这是76岁的龚昌胜老人自创的赞美家乡的一首小诗,就用白色粉笔写在自家的大门上。
原来,这里还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村庄。
纸棚村的发展,日新月异
纸棚村坐落于金沙岭西、羊角尖山北,是崇阳一片原始清纯、森林氧吧地。地形似聚宝盆,四周高山屏障,覆盖茂密森林,野兽珍禽名贵植物丰富,原始的森林公园,森林景点封闭早,自然资源保存优,距县城仅25公里。
该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发展落后,主要经济来源是山上竹木,出外务工,加上村级公路连接等级低,农民生产生活资料进出困难,农村基础设施欠缺,无骨干产业,无规模种养殖业和其它产业提供致富门路,全村2293人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306人,贫困发生率15.2%。
还记得,当时第一次到纸棚村村委会,当时村委会设在原一所闲置的学校内,整个办公室显得很是拥挤。
2018年刘秋芬副县长带队入驻扶贫,按照全县扶贫攻坚战役部署,突出基础建设补短板,培养产业强支撑,至2018年10月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以前的几乎为零增加2018年年收入8万余元。
县政府在“九有”补短板中,投资纸棚村近700万元,新建桥梁一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个,硬化夏家、余家、长坑沟、蔡家等地的通组路面6.6公里。
在通电、饮水、河堤整修加固、发展产业等方面给予足够支持。先后投入60万元,村路拓宽约9公里,水毁道路维修14公里,河堤护砌350米,砌石方1050立方,安装石栏栅100米,扎竹篱笆900米,砖砌格式围栏40米,河道清淤近2000米,河堤两岸各拓宽2米,植绿增绿栽花,还修建了休闲步道。
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房改造户55户,完成 55户,改造资金66.15万元全部到户,到户率100%;异迁户拆旧率、复垦率、入住率均达100%。一些在城里呆了几十年的老人们陆续回到村里成了乡贤,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村里涌现了养殖户舒夏泉、种植户蔡必豪、餐饮服务户蔡昌名等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与信心。
因病致贫68岁的贫困村民熊中久在村委资助5万元扶持资金的帮助下,新建了手磨豆腐作坊,每天清晨5时许,熊中久推石磨,老伴蔡天云负责烧水、加豆,一粒粒饱满的黄豆,浸泡后被磨成豆浆,雪白光滑,像牛奶一样,生豆浆煮开后点盐卤,聚成散豆花,再经过简单压制,散发着柔和香味的豆腐就做成了。
老蔡介绍自已总是习惯于先舀上一碗豆腐,放点葱花,加点盐和醋,再放上一点“老干妈”,豆腐倏地滑到肚里,鲜嫩中透着一股清香,涌上来的全是满足。
老人反复表达着对党精准扶贫政策的感谢,对村委会大力扶持的感谢,说驻村工作队正在将附近的几户村民聚在一起,准备成立一个豆制品加工合作社,争取注册一个商标,老人还希望在外打工的儿子也能够回家乡发展创业。
村“两委”与几位种植业大户联手,先后流转土地700余亩,建设吊瓜基地200余亩、油菜基地300亩、药材基地60亩、蔬菜基地50亩。实现了“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产业共对接脱贫户4户,农户2户,其中脱贫人口 9人,年发放工资达2万余元。
在进村的路口,成片的吊瓜象一个个金色的葫芦挂满了大棚,自然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这里除了土地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也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青山绿水间孕育出浓郁的乡士文化。
“金盆荡,荡金盆,金盆荡在纸棚村。”位于崇阳县白霓镇纸棚村的“金盆荡军事教育基地”和金盆荡户外拓展基地,是由湖北三开户外拓展教育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磨坊、酒窖、泥陶、土灶台隐乎于山水之间,开心靶场、真人CS、轮胎乐园让人青春激昂,乐此不彼,人们在这里寄情山水,怀念乡士,领悟生活,金盆荡成为崇阳首家集户外体验、教育培训、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体验式教育机构和自驾游营地。
对于纸棚村,我终究还是一个陌生的过客,因为她有深厚的文代底蕴,正处于发展的前沿,这里民风淳朴、勤劳踏实,村委会班子们想干事、村民们会干事,就一定会干成一番好事。她会和全县的34个重点贫困村一样,走出贫困,在乡村振兴中日日新、月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