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终于在迟到的暖秋,我回到了乡下老家,回到了瀛潭边的故乡。久违了,故乡的土地,不停擦泪的外婆,树底下汪汪吠的土狗,院子里嘎嘎叫的鸭子,飘落一地的枫叶。
瀛潭边的故乡,丰收后的大地并不荒凉,油菜冒出了绿绿的叶子,一畦畦,一田田,一片片,铺在隽水河边广阔的田野。这是多年未见的场景,我仿佛看见一个金灿灿的春天向我走来。田埂边有新修的沟渠,到了春天,淙淙的沟水会再一次流淌,流淌的不仅是水,还是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怀。在废弃的旧沟渠里,还留有一丛枯黄的芦苇迎接我的目光,秋风吹拂着雪白的芦苇花在深秋的暖阳中闪闪发光,摇晃着、闪烁着村庄旧日的乡愁。
旧日的乡愁也挂在那棵依然墨绿的枫杨树上,又投射在清幽的树荫下。乡愁流动在旧日的溪港边,潺潺汇入隽水河。溪港上的那座桥还是那座桥,底座依然是石砌的圆拱,青藤缀蔓参差披拂;港上的那座桥又不再是那座桥,它围上了朱红的栏杆,就像挂上了一串红玛瑙项链。桥边的老人在忙什么?他在忙着砍缠上电线的葛藤。一定是村里指定的护路员吧。我走近他,是杀猪的黑龙爹,他不再杀猪了,没有猪下水打牙祭的他比以前瘦了,但身板依然硬朗。放下杀猪刀的他拿起了柴刀,忙完田里忙地里,老辈人永远闲不住,他不是护路员,一把柴刀一张锄头,干活干到到哪儿,就把路清干净到哪,把缠树的藤砍尽斩绝。那棵枫杨树,得益他的柴刀,再也没有藤蔓和它争抢营养阳光了。“别人总说我是没事干,但是天会知道。”“是的,人在做,天在看,这是积德积福的事。”一座桥需要围栏守护,一棵树需要人的守护,一个村庄需要责任的守护。
跨过石桥,走向隽水河滩,露出水面的青石群是天然的垂钓台,专心的垂钓者静默地注视着水面,斜照的夕阳把垂钓者的身影和着近处的水对岸的树远处的山剪成一幅定格的山水画。水上再也没有轰隆隆的淘沙船,只有一叶扁舟凌波而来,怀着小小贪欲,撒下大大的渔网,水依然浑浊不清,水边浮漂的凤眼莲有些碍眼。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变不是一天实现的,我需要足够的耐心期待,像等待春天的油菜花一样有耐心,凡事循序渐进,我不能急。看,被废弃的沙场,被什么铺满了?粉红的青葙花!在疏松的沙土里,在迟到的暖秋里,它们不慌不忙,不约而同,一时间全部绽放,我踏着温暖的鹅卵石,看着粉红的青葙花夹道欢迎我,搭建一个放飞心灵的舞台。花开了,我来了,我们一起放飞心灵。
外婆说,十月的日头是最短的,我恋恋不舍背着橙红的夕阳,踩着长长的影子,又走上了大路,就地取材的鹅卵石人行道像两道金边镶嵌着大路。在鹅卵石外还有夹道齐齐站立的法国梧桐如卫士守护着故乡的路,它们是刚立稳了脚的小伙子,腰脚才刚刚稳健,我耐心等待,等待它们硬朗起来,走向秋天的金黄,扇动一路的掌声,闪烁金色的光芒,庆贺大地的丰收,庆贺农村的蝶变。
故乡越活越年轻,我们越活越成熟,在生命成熟的岁月里,我们越来越深地爱上泥土的芬芳,故乡的气息,空气的清新。缭绕的炊烟慢慢地把迷路的游子牵回了家,也可能是迷路的游子魂溯回炊烟的源头摸到了故乡温热的灶头。我看见一脸平静的表舅,脸上挂着汗水的表舅妈,一场大病如洪水侵袭过后,他们决定抛弃城市的繁华,剪断名利的渴望,回到故乡,重新拿起了锄头,敲碎了祖先耕耘了千千万万遍的泥土,种下绿色的希望,亲手捉住菜叶上的虫子,贴近虫鸣鸟唱的春秋。我看见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邻居种出的畦畦青菜,绿油油地在风中挥动着小手,迎接阳光的洗涤。我看见舅舅养的鸡鸭遍布房前屋后,从前的他最讨厌粘稠的鸡屎,最恨外婆养这些不爱干净的家伙,现在变成外婆嫌弃他折腾,为了儿女回家喝到放心的一碗汤,他饲鸡喂鸭乐在其中,言语里透出的是成就感。生命是一个轮回,在沉淀的岁月里,我们重新扛起浸透着父亲汗水的锄头,扛起农耕的勤劳传统,扛起乡村新生的责任与希望。
瀛潭边的秋色淙淙泻下,漫向深秋希望的田野,浸润的双目,蝶变的故乡,梦幻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