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十九期4版
3 上一版   
·剑 与 盾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948  更新时间:2011/8/8 10:41:07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剑 与 盾

  特约记者甘明强
  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3个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有幸在“八一”这天走进了驻扎在崇阳县的两支神秘的部队:武警崇阳中队和崇阳公安消防大队。
  武警中队:利剑高悬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在社会治安一线屡建奇功,他们似一把利剑,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人民群众把他们称作“最信赖的子弟兵”。他们就是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的武警崇阳中队。
  武警崇阳县中队主要担负崇阳县看守所看守勤务和担任崇阳县处突维稳任务。长期以来,中队全体官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驻扎一方,守护一方,用实际行动为崇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近年来,崇阳县武警中队官兵协助公安机关成功处置突发事件20余起,协助公安机关执行抓捕任务30余次,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缴获枪支、刀具等凶器38件,押解人犯1300余人次,成为崇阳县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战场上名符其实的“拳头”和“尖刀”。
  今年以来,崇阳县武警中队积极主动与公安部门联系,了解治安动态,中队官兵苦练军事技能,修订和完善各种处突预案,在确保执勤目标安全的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黑除恶、缉凶追逃等严打整治斗争,另外他们还担负着城市武装巡逻和春运执勤等任务。
  走进崇阳武警中队,记者感觉宛如进入温馨花园。只见鸟语花香,绿草如茵,花木盆景,郁郁葱葱。官兵自己动手美化营房,使中队营区花团锦簇。中队自己种有菜地,眼下各种蔬菜长势正旺,一片丰收景象。记者看到,菜地里种有花生、玉米、豆角等。中队还建有猪栏,三条肥猪正在呱叫着抢食。
  在中队的荣誉室里记者看到:该中队1979年被湖北省公安厅表彰为“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先进集体,1980年被公安部树立为“公安战线十面红旗”,连续7年被省武警总队评为标兵中队。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2人荣立一等功,4人荣立二等功,38人荣立三等功。这里曾走出原副营职中队长刘正志,2003年获得全国第六届“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称号,是湖北总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成了享誉荆楚大地的一颗耀眼警星。
  采访中获知,现任中队领导学历都较高。中队长杨勇军,29岁,2005年7月毕业于武汉武警指挥学院,2008年2月从武警咸宁支队三中队排长调任崇阳中队长。曾荣立过三等功一次。杨勇军从小就向往军营,从他名字就可见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勇敢的军人。能够调任崇阳中队任中队长,杨勇军既感到荣幸又感到巨大的压力。荣幸的是崇阳中队一直是全省的模范中队,压力是如何让曾经的辉煌延续、红旗不倒。杨勇军上任后,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在县公安机关和市支队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完成了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和营房改造。今年4月,上级机关又把一位年青的好帮手推荐到杨勇军的身边。26岁的刘韶灯是赤壁人,家里有兄妹三人,他是老大。其外公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在战场上一条腿被炸断。由于从小受到外公的影响,刘韶灯从小就立志要当兵。20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警广州学院。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咸宁武警支队四中队任代理中队长。调到崇阳中队任指导员后,刘韶灯与杨勇军配合非常默契,二人成了不折不扣的好搭裆。
  “八一”这一天,中队领导依然没有忘记查岗查哨。眼下高温醒暑季节,值勤战士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体力消耗非常大。记者发现,站岗战士一丝不苟,坚守岗位,非常专注,就像一颗锣丝钉一样纹丝不动。
  记者看到,当晚的节日大餐是六菜一汤,不过在原来的伙食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荤菜,干部战士只能喝饮料代酒。当晚中队官兵自己组织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茶话会,大家自娱自乐,唱歌、弹吉他、即兴表演等,场面庄重又不失热闹,他们以这种方式度过了“八一”这个神圣的节日。
  消防大队:盾牌在握
  这是一支精锐之师,他们在无情的火场用生命谱写着忠诚,用手中的水枪交织着一道看不见的盾牌,捍卫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就是崇阳县公安消防大队。
  消防大队座落于天城镇西门岭上。当时在西门岭这处满眼都是荒草的山岗上,消防官兵高呼“艰苦创业,勤俭建队”的口号,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奇迹般地完成了营房基础建设。1989年5月,崇阳县消防中队被湖北省武警总队授予“艰苦创业中队”,1991年被总队授予“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防火灭火工作的需要,1994年8月,在原消防中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崇阳县公安消防大队。他们担负着维护地方经济建设和防火灭火的神圣职责。在承担繁重艰巨的防火灭火任务的同时,他们积极地参与抗洪抢险及其他灾害事故的社会救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2年3月12日,崇阳县路口镇下岩村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事故现场周围一所学校有数百名学生,情况万分危急。此时在公安机关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消防官兵在当时没有防化装备的情况下,每人硬是捂着一条毛巾,迎着生与死的考验,冲到泄漏的氯气钢瓶边,将泄漏点成功封堵,及时消除了一起灾害事故。
  2002年12月26日凌晨,一辆牌号为湘F50997的上海至湖南的长途客车途经崇阳县翠竹岭隧道时突然着火,车上有40多名乘客。当接到火灾报警后,消防大队的官兵迅速赶到现场,当时天寒地冻,呵气成冰,但战士们依然抱着冷冰冰的水枪在现场坚持将火完全扑灭。并将逃出火海的38名乘客安全转移。
  2005年7月20日,崇阳县沙坪镇突降暴雨,该镇石坳村一废弃矿坑突然崩塌,7名在矿坑边避雨的村民被埋。虽然山体随时有继续崩塌的危险,但消防官兵一身泥水始终站在施救现场第一线,担任现场警戒、搜寻、抬运尸体等最辛苦、最危险的任务。整整17个小时,无一人吃饭,无一人合眼,直至任务圆满完成。
  2006年6月23日7时39分,崇阳县一辆由县城发往三山的班车坠入桂花泉镇横山村20多米深的山沟,车内乘员生死不明。接到“110”的指令后,消防大队领导立即带领10名消防官兵,携带救生器材,登上消防车火速赶往事发地点。事故现场距县城30多公里,时间就是生命,从接到命令到达现场,消防官兵仅用了40分钟。从8时20分开始营救,9点钟不到12名受伤的幸存者全部被送上救护车,前后不到40分钟。由于抢救及时,其中8名伤者脱离生命危险。
  今年7月10日崇阳县境内普降暴雨,山洪暴发,河水迅猛上涨,白义镇大市村2组村民庞家强不慎被困在河中树枝上长达十几个小时。接到报警后,6名消防官兵组成了救援突击队,他们奋不顾身,在滔滔洪水中架起了一道生命通道,经过两小时的紧张救援,最终将受困水中长达19个小时的庞家强成功营救。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自2000年以来,崇阳消防大队共参加各类社会抢险救援60余次,其中处置灾害事故20起,社会救助20多次,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崇阳消防大队是一支快速反应、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机动部队,成为崇阳县社会抢险救援的主力军。多年来,他们能征善战,战无不胜的表现,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他们先后赢得全省消防监督先进单位、全省消防部队后勤管理先进单位、执勤备战岗位练兵先进单位等荣誉,1995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部队官兵先后有30多人立功授奖。近年来,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功扑救各类火灾100多次,参与大小战斗上千次,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难忘八一:军民鱼水情深
  是啊,正是这样一群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甘愿为人民赴汤蹈火,付出一生的武警指战员和消防官兵们,他们为保护崇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治安一线和无情火场屡建奇功,面对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他们就像一柄利剑,剑露锋芒;面对肆虐的火魔,他们又像一面坚盾,守护安宁。他们无愧于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人民安全的守护神!
  军民鱼水情深。崇阳人民时刻也不会忘记这些最可爱的人。每到“八一”建军节,远在崇阳桂花泉镇东源村的农民张日平总是第一个来到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慰问干部战士。几十年前,张日平的父亲张道全每年“八一”这一天总是把家中的肥猪宰了,然后用箩筐挑着走了几十里山路来慰问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张道全先后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民政部授予“全国拥军模范”称号。如今,张道全老人去世了,他的儿子张日平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拥军的“接力棒”,重走父亲的“拥军路”。在消防大队,记者看到署名张日平的一张大红慰问信已贴在大楼前。
  据悉,八一前夕崇阳县领导陈武斌、陈礼高、舒建明、陈勋清、王光新、廖建鸣、郑耀英、魏涛、吕移山等先后前往崇阳武警中队、消防大队进行慰问。他们向广大官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分别送去慰问金。县委、县政府领导代表全县人民对武警、消防官兵为崇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武警、消防官兵今后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克服困难,刻苦练兵,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坚强队伍,为建设繁荣和谐崇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图①省武警总队首长慰问武警官兵。图②县长陈武斌(右2)、县委副书记陈礼高(右3)慰问武警官兵。图③县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长魏涛慰问消防战士。图④坚守岗哨。图⑤学习军事。图⑥温馨家园。图⑦节日巡逻。图⑧刻苦练兵。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