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十五期1版
   下一版 4
·崇阳开展创先争优后动总动员
·电影《白蛇传说》正式选景崇阳
·崇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科技园里好风光
·崇阳农业成现“四增”好势头
·崇阳国税实现“双过半”
·崇阳地税增长收入21.7%
·崇阳社保金突破6500万元
·向彼岸起航的冲浪者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点击数:739  更新时间:2011/8/5 15:42:37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向彼岸起航的冲浪者

  特约记者沈忱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学木匠出身的湖北友宁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正启的创业经历启迪我们:上苍赋予每个人的机遇条件是平等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命运,捕捉机遇,搏击人生。
  少年磨难心灵手巧
  1963年9月,程正启出生在崇阳县青山镇洪桥村一程姓大户人家。他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在那个狂热的特殊年代,父母尽管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但程正启天生身体单薄,常常是怕冷怕热,连晚上村里放电影都不敢出门去看。
  1979年,年仅16岁的程正启进入高一时,因家贫身体不适,只好忍痛弃学随父学艺。他的父亲程关佑是团方一转有名的木匠师傅,据说可见什么造什么,其木工活常常是东家接,西家请,一年忙得不亦乐乎。
  程正启很听话很懂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下,他从刨料、削树皮等,常常是起早摸黑,重活、脏活抢着干。父亲也常常告诫孩子们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名师出高徒。仅短短一年,程正启便样样木活精通,圆满出师了。一年后他即自立门户,下带几个学徒,一干又是4年。期间成为全县最早的万元户,在当地第一个买起了时兴的50摩托车。
  1984年,程正启在大哥程正球的影响下,一起到原蔡墩梓木承包乡办竹木加工厂,过了一阵后,又到原塘口承包竹木加工厂。在办厂的艰难期间,兄弟俩配合默契,大哥在家管生产,弟弟就在外面跑业务。
  此后,兄弟开始轮换角色。这几年,每年为地方上交的利税达几十万元。
  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犹如一支清醒剂给全国改革开放注入了新鲜和活力。位于华中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到处春潮涌动,商机起伏,令人垂青。
  此刻,通过长达9年业务积累的程正启似乎早已敏锐地洞悉其中。他和大哥一拍即合,决定移师武汉办厂创业,在武汉成立了“崇阳前进物贸公司”。仍靠着过去的业务往来关系,专门量身订制销售木门、木窗等建筑材料。
  从崇阳老家的半成品及成品门窗加工,程正启这个从山沟里驶出的“小木筏”开始了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借鸡生蛋初露锋芒
  成功人士,人们往往只看到其辉煌显赫的一面,却很少知道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辛酸苦辣。
  程正启每当想起自己初到武汉创业的经历时,常常是“往事不堪回首”:在与武汉老板谈业务时,他逼着自己学普通话和武汉话,为节约用钱,他常挤公交车,拿到订单后,他舍不得花钱打的,有时徒步走回租住的地方,脚板磨起了水泡。特别是在租住的原汉口王家墩机场附近的简易工棚内,常常是夏天蚊虫叮咬,酷暑难当,冬天又是寒风凛冽,全身刺骨。
  穷则思变。他仔细琢磨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与时俱进,木门木窗已淘汰落伍了,代之而起的是塑钢门窗。
  (下转第6版)

上一篇4 崇阳社保金突破6500万元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