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三百零五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打响“舌尖安全”保卫战
·新《食品安全法》10大亮点解析
·县住房公积金两个月放贷4500万元
·县供电公司为驻点村安装路灯
·崇阳启动“女作家校园行”
·生产各种医用纱棉产品畅销海内外
·耗时30年写出剧本《王安石》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点击数:476  更新时间:2015/10/30 10:02:39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耗时30年写出剧本《王安石》

 
 
特约记者 甘明强 汪国文 通讯员 程雪
 

  85岁高龄的黄国初老人,耄耋之年仍然对文学孜孜不倦,笔耕不止。1985年,退休之后黄国初老人独具匠心花费30年时光写出了电视剧本《王安石》,其间精雕细琢,数易其稿,但这部倾其一生心血的作品最终能否搬上荧屏,却成了老人生前的夙愿。

30年磨一剑 写影视剧本《王安石》

  见到黄国初老人时,其独居斗室,正伏案疾书,满屋墨香,让人顿生钦佩。老人抬头时才见其双鬓雪白,但双目炯炯有神,像一位慈祥的长者。

  “我对文学剧本原本没有研究,为什么要写王安石,完全是基于我对王安石的崇拜!从他的人格到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让我抑制不住要写这部剧本。”黄国初老人一边向记者搬出了他的影视剧本《王安石》,一边娓娓道来。

  记者看到这部厚厚的文学剧本已经有些泛黄,但字里行间依然有不少新鲜的标注及校改文字。剧本共计20集,约30万字。黄国初说,从1985年开始迄今为止,这部剧本整整耗费了其30年时光。

  黄国初出生于1930年2月,19岁时他应征入伍,在湖北省军区独四师野战医院担任一名医护人员,在部队他十分爱好文学,经常有文学作品在《湖北文艺》等杂志上发表。1952年,黄国初退伍后被安置回崇阳老家先在合作社工作,1956年开始调入学校当老师直至1980年退休。

  黄老说,刚退休时恰逢80年代初,当时正值各种历史题材大上银幕之际,其间有一些正史、野史还有一些民间传说,但是他突然发现象王安石这样的历史人物居然没有出现屏幕上。连列宁都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历史功绩功勋卓著,不可磨灭。但为何没有人想到创作《王安石》的影视剧本呢?当他将自己的纳闷说给一些老年朋友们听时,大家都劝他:你不是喜欢写东西吗?既然自己想到了何不自己着手写。黄国初起初有些犹豫,觉得自己写剧本肯家隔行如隔山,有些不自量力。但是朋友们一再为他打气,他又有些蠢蠢欲动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毕竟这是第一次尝试写影视剧本,当时第一次的初稿就花费了3年。”黄国初清楚地记得,为了尝试写第一部文学剧本,他首先不耻下问,向县文化馆请教如何写剧本,然后即着手查阅资料。王安石是个严谨的历史人物,所有的影视情节不能杜撰虚构。为了充分了解历史知识,黄国初不惜借来大量历史书籍,并到省文化馆、博物馆等地查看宋史、文物等资料。令黄国初信心大增的是,当他将自己的第一稿20多万字的十八集剧本《王安石》送到县文化馆领导看后,当时文化馆长江心看了后十分赞赏,并代其将作品送往咸宁地区文联,后来通过有关途迳送到了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

  1989年,湖北省电视剧制作中心与黄国初取得了联系,并商谈合作改编拍摄《王安石》电视连续剧的有关事宜,但是对方提出了预算成本,一集电视剧大概需要几万元的资金,而根据合作规则,则由黄国初本人每集负责助资3000元。“我是一个穷教师,哪能弄到那么多的钱来?当时也找了有关县领导反映情况,但那时的财政太穷了,有些单位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钱来搞这个?”想起往昔的情景,黄国初一脸的无奈。自此后,他将这部剧本甩在抽屉里搁了三年。

  2001年,有关媒体对黄国初创作《王安石》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这一次,不仅引起了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的重视,连湖南江西等省的影视创作机构也派出人员与黄国初多次洽谈,但同样是苦于资金,面对日益暴增的影视拍摄成本和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黄国初只能摇头叹息。机遇一次次与他擦肩而过!

  但屡次的“碰壁”并没有让黄国初气馁,他坚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自此后,他越发反思的作品,不断精雕细琢,去其糟粕,反复修改,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这部作品数易其稿,现在已经改编成30多万字20集的影视剧本。很多人认真看完《王安石》后都赞叹,这是一部饱经沧桑、令人荡气回肠的佳作。

古稀之年依然写作言志

  退休后的黄老并没有真正的休息下来,他依然执笔奋书,在一边校对修改《王安石》剧本的同时,他还完成了一系列的作品,他在自己所编的《趣闻集》的序言中如此写道:“静思人生,怅然秋然;草生一春尚留浅绿于大地,人生一世,焉能如风卷之烟云?”人生在世,黄老勤奋治学,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以草芥尚留绿于大地,人生一世也可如风卷烟云无影无踪为诫己名言。

  《趣闻集》作为一部民间故事集,首先它寄托着黄国初寄情于家乡的溪旁泽畔,清荷茵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是透露着他对这一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的深切的爱。如《趣闻》首篇故事如此描写道:“桃花溪流过一片肥活的平畈之后,折向东行,经过一段幽谷,两岸排着绵亘起伏的土丘,土丘上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竹子。”短短二十三字,册水便鲜活的跃然于纸上。“折”字写尽溪流的曲折灵活,只言片语间,便是透露着对家乡山水无尽的热爱。

  不仅如此,黄国初所著的《趣闻集》更是一部规风动劝俗的作品。全书共收录25个民间故事,均为崇阳的名人轶事或是传说由来。本中收集的故事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但所有的故事莫不是对劳动人民勤劳的赞美,对土豪乡绅奸诈的嘲讽,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这个浮燥的社会,黄国初的文字天地是那样沉静、清新、朴实。

  一本薄薄的《趣闻集》短短的二十五个故事,这些故事取材广泛,或是神话传说,或是名人轶事,文笔朴实自然、精炼,绝无过多修饰。文章构思巧妙曲折,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想。都说:“言为心声”,这些平淡却又精彩的故事,写的是我们平凡人的所见所闻,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一块石头,一汪清泉,一座山峰。但黄国初却用诙谐幽默的笔触,将这些耳熟闻详的民间故事加以润色改造,最后汇集于这一本《趣闻集》,黄国初在自序中说道:“《趣闻》所录全系野花芥草,难登大雅之堂。然茫茫人海,千奇百怪,见识不同,爱好各异,又焉知无达人雅士,于涉猎庞杂,哭笑难言之余,一睹朴言野语,怡神悦目。亲来友往,饭后茶余,调剂谈资,规风劝俗,此则余之厚望也。”黄国初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本已是桃李满天下,但他却是心系社会,寄之厚望于手中的笔,望能规风劝俗。

  黄国初晚年耕笔不辍,被人笑称为笔耕不止的“老顽童”。都说十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三十余年间,他不仅创作了民间故事《趣闻集》、电视剧本《王安石》,回忆录《艰难岁月》,纪实小说《丹心谱》和故事静思斋文选《诗文集》等长篇,还有近体诗词、散文、杂文散见于省内外刊物和辞书。

  今年20岁的黄涛是黄国初的外孙女,目前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年暑假期间,黄涛特意陪在外公身边,同外公一道练习书法,帮他读报纸,校对文字。黄涛说,她特别钦佩外公,或许从小受到外公的文学熏陶,她也一直喜欢看书、写作。对于外公创作的《王安石》,虽然躺在深山人未识,但她只能在内心默默祈祷,但愿这部作品能在外公的有生之年搬上荧屏,了却外公的心愿。

上一篇4 生产各种医用纱棉产品畅销海内外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