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三百零一期4版
3 上一版   
·合力攻坚大造势众志成城勇争先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414  更新时间:2015/9/23 16:16:29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合力攻坚大造势众志成城勇争先

  ——崇阳县出台精准扶贫“35860”行动计划
  特约记者王新华沈忱通讯员蔡子奇
  崇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市“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玲5次调研崇阳的指示,科学制订了精准扶贫“35860”行动计划,群策群力,勇于争先,大造声势,取得了良好工作开局。该县精准扶贫“4+X”产业扶贫菜单、“五个一批”帮扶举措、精准扶贫·志愿先锋在行动等内容在《湖北日报》、《咸宁日报》、省市电视台、省扶贫简报、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网站、搜狐网、新华网湖北频道、腾讯网、荆楚网等相继予以报道。目前,该县精准扶贫工作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掀起了新高潮。
  “六个精准”再发力
  精准识别。从7月份开始,崇阳进行了新一轮贫困人口复核工作。通过借鉴贵州毕节经验,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驻村工作队、扶贫干事召开多次会议,明确复核工作要求,按照一看房子,二看仓子(粮食),三看票子(收入和存款),四看学子(读书郎和发展后劲),五看身子(健康状况)的标准,严格遵循入户调查、村委会审核、初次公示、党员群众代表复议、村登记汇总、乡镇审核、二次公示、县级复审公示公告等操作程序,认真审核认定贫困户。目前上报贫困人口6.33万人,通过精准识别,确定贫困家庭9603户,贫困人口30525人,做到了精准扶贫底数清、情况明、定性准、措施实。
  精准分类。以前上报到市里的脱贫目标是:2015年脱贫2.63万人;2016年脱贫2.18万人,贫困村出列19个;2017年脱贫2.23万人,贫困村出列28个。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2017年全县整体脱贫”的目标,现拟计划在2015年度脱贫3.27万人;2016年度脱贫1.22万人;2017年度脱贫1.83万人。其中2016年和2017年度脱贫对象为这次复核后贫困人口。对每个新核定的贫困家庭,按照“五个一批”的帮扶途径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扶贫计划。现确定贫困家庭9603户,其中扶持发展4210户,移民搬迁1159户,低保兜底2532户,医疗扶助3094户,教育培训683户。按照“一户一策”制规划,“五个一批”全覆盖的思路,根据不同致贫原因,要求制订不同的帮扶措施,确保不落一人。
  精准决策。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座谈、广泛征询意见、反复组织修改,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35860”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意见以精准识别为前提,以分类指导为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定“在幕阜山走在前,在湖北省敢争先”决战信心,规划“三年实施攻坚,两年提升巩固,一年挺进前列”,精准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不落一户、不穷一人,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出真招,出硬招;挖穷根,摘穷帽;真扶贫,扶真贫,确保崇阳早日进入小康社会。
  精准指挥。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统筹规划、决策部署和检查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协调督办、检查考评等,发挥其抓精准扶贫的参谋助手作用。各乡镇按照“3+3”模式,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了领导责任、工作专班。坚持把精准扶贫当作一场攻坚战役来打,设立全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全县划分沙石、天城、金塘、白霓“四大战区”,组建十二个“扶贫军团”,由四位指挥长挂帅出征,率领相关参战单位,以全县12个乡镇为主战场,决战脱贫攻坚。按照“五个一批”扶贫措施,拟成立五个工作专班,同步发力,整体推进。
  精准派人。全县通过开展“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助万家脱贫”活动,共派出186个帮扶工作队,落实帮扶责任人7703人,对全县新核定的贫困对象实现了帮助结对全覆盖(除低保兜底对象外)。在帮扶方式上,按照“五个一批”的分类,结合行业特点,进行对口帮扶,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教育部门干部职工重点帮扶贫困家庭教育培训,县卫计、民政部门重点帮扶因病贫困家庭开展医疗救助,县开发区、工商、经信部门组织开展了“千名个体工商户结穷亲”、“100家企业联100个贫困村”、“企业向贫困家庭送岗位”等活动。同时,积极创新活动载体。9月12日,我县隆重举行“精准扶贫·志愿先锋在行动”启动仪式,向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发出倡议:立即行动起来,到贫困群众身边去,到“精准扶贫”一线去,为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县直机关党员干部纷纷响应,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攻坚主战场。
  精准办点。办好一点,带动一批,指导一方。省人大副主任王玲在白霓镇浪口村、小港村,结合绿色幸福村建设,创建精准扶贫示范村,为全县精准扶贫树立了样板。为了增强精准扶贫的指导性,县“四大家”领导快速行动起来、各级党组织快速行动起来、全县党员干部快速行动起来,各级各部门快速行动起来,纷纷深入基层结对帮扶和办点示范。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干部到联系点白霓镇油市村、铜钟乡铜钟村入户走访,摸准摸实贫困对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帮助制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县政协组织干部深入金塘镇石店村,走访座谈,切实为贫困对象制订帮扶计划。县人大在沙坪镇堰市村率先办点,积累了从精准识别、到因人施策、到结对帮扶、到项目支撑等一套好的经验。堰市村贫困农户皮落秋,通过落实房屋改造项目、水稻制种增收项目,以及介绍就近务工,已成为全镇全县率先脱贫的典型。
  “五个一批”再保底
  产业扶持一批。坚持产业扶贫的核心地位不动摇,长短结合,分类指导,百花齐放,全面实施“4+X菜单”(竹、茶叶、油茶、水果)精准扶贫工程,最大限度帮助贫困群体都能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是借船出海,着力“四大产业”扶贫。楠竹由县林业部门对贫困家庭,按照每户不超过5亩标准,每亩补贴800元;茶叶、油茶、水果,由县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按照每户不超过4亩标准,每亩分别补贴1500元、800元、1000元,其中茶叶苗无偿提供。通过四大主导产业扶贫,确保贫困家庭人均最少1—2亩高效经济林。二是因情施策,着力“X菜单”扶贫。制订产业扶贫菜单,重点推介一批在我县已取得成功经验的短、平、快产业扶贫项目,明确扶持政策,由贫困家庭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产业政策,按照市场要求不断推出一批投入不大、见效较快、增收稳定的产业扶贫项目,充实到产业扶贫项目菜单中。到2017年,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提升,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以上。
  培训就业一批。针对贫困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智力帮扶”行动,为精准扶贫提供后劲保障。县教育部门对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或中职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寄宿制学校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对考上大学(全日制)的贫困家庭一次性补助5000元,确保零失学。整合扶贫、移民、人社、农业等各类培训资源,围绕市场需求和贫困对象意愿,实施技能培训,开展劳企对接,实现再就业或转移就业。
  搬迁安置一批。对穷乡僻壤贫困户,动员实行整体搬迁。主要是进城、进集镇、进中心村、进居民点。对搬迁贫困户按照每户不超过140平方米的标准,给予3—5万元补助。重点对居住在雨山山区、港口片区、青山库区、大湖山区域和石城、桂花、沙坪受灾区域等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家庭,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住建、国土、环保、移民等部门,制定详细整体移民搬迁安置方案,做到应搬尽搬,应补尽补,应帮尽帮,切实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
  医疗救助一批。紧紧抓住国家全面建立和实施临时救助等政策机遇,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由卫计、民政、残联等部门落实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贫困户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实行三年免交、两年减半的政策。县卫计部门将贫困人口现行的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并取消起付线;对患长期慢性疾病治疗的每年给予1000—2000补助;民政部门对大病救助补助1000—5000元,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问题。
  兜底保障一批。实行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对农村“两无”人员确保最低保障标准每人每年不得少于3300元,并依据县域农村常住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稳步提高保障补助标准。到2017年,让他们同步迈入国家关于农村小康监测指标中确定的收入水平线。
  “八大项目”再落地
  产业扶贫项目。利用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山区贫困地区扶持资金、巩固退耕还林、坡耕地、低丘岗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生猪调出大县等项目,高位推进产业扶贫。积极争取发改、财政、扶贫、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农机、金融等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为产业扶贫提供政策支撑。建立一批农村产业扶贫项目库,帮助每个贫困村找到壮大集体经济的产业项目,扶持每个贫困户上一个适宜增收的项目。围绕“4+X”产业菜单,大力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稳步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主副结合、长短配套、不拘一格、百花争荣的产业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合作组织。依托旅游资源,着力旅游扶贫,鼓励开发乡村旅游。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培育整合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加工、仓储、保鲜等设施建设,带动贫困村牛羊肉、中药材、蔬菜、果品、蜂蜜等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
  基础设施项目。利用以工代赈、一事一议、通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理、农村安全饮水、小型沼气池建设、粮食增产工程等项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乡道路联网工程,加快推进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和危桥“三路一危”改造;升级改造一批重要的县乡道路,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条件,并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贫困区域村组道路、生产路、入户路纳入通村道路规划和建设,增强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立通村道路维修养护机制。2017年前全县所有行政村通客车。2017年前要完成饮水安全不稳定的贫困村组供水改造提升工程,2020年前建立从源头到“龙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体系和保障安全饮水工程持续运行管理机制。抢抓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机遇,应突出对山区、边远地区、库区、贫困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保障贫困地区优先受益;统筹安排全县村组路灯建设,重点发展太阳能路灯,优先支持贫困村组先行亮起来。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步伐,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为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打好基础。
  安居工程项目。利用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移民避险解困、农村能源、保障房建设等项目,大力打造安居工程。积极争取上级危房改造计划和补助资金,确保在2017年前实现农村无危房目标。贫困户危房改造财政补助在现有标准上翻番。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对资金缺口大、又无能力自筹的贫困户,包扶单位应给予适当资助。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家庭,要进行易地扶贫搬迁。积极探索基地安置、中心村安置、城镇安置、廉租房安置等模式,确保贫困户搬得起、住得好、可发展、能致富。
  金融扶贫项目。利用助农贷、扶贫贷、农业综合开发贷款贴息、再就业贷款、金秋助学等项目,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完善面向“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镇)。用活用足国家金融扶贫政策,积极搭建平台,实行基准利率,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以我县“4+X”产业菜单为扶持重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农商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扶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破解贫困群众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户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努力推进贫困群体金融知识普及,进一步推进金融信用县和诚信文化建设,使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科技扶贫项目。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科技特派员、茶叶、优质稻示范基地等项目,大力推进科技扶贫。整合全县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便捷有效科技服务。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优先在贫困地区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对相关项目给予资金和信贷支持,对科技人员给予专项补助或奖励。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为扶贫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2017年每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培育2至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乡镇建成2至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农技推广“云平台”,开通三农服务热线建设,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2017年要达到55%,2020年分别达到57%和60%以上。
  电商发展项目。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项目,推进电商发展。加快山区和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到2017年底,实现宽带信息网络终端全覆盖。全力破解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尤其是有机食品销售难题,积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以村为单位,依托群众服务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平台的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通电商服务站。借助村村通客车,发展农村物流,引进委托电商企业建设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力量,创建电子商务孵化园,优先安置贫困家庭子女落户创业,对开设网店的贫困家庭适当给予补助,并提供技术服务。县职业教育要为电子商务提供人才支撑,力争到2017年全面完成47个贫困村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全县开办扶贫网店100家,让贫困人口共享农村信息服务带来的实惠,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旅游项目。利用生态林保护、畜禽养殖排污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省级旅游乡镇、村、农家乐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大生态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石漠化荒山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争取力度,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在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实施秀美村庄建设和河道绿化工程。大力开展国土综合治理,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建设,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中小型畜禽养殖综合治理率不低于55%。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舍)、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乱建工作,保护历史遗迹、古树名木等人文自然景观,创建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宜游区贫困户搞好远景设计,发展生态旅游。对首次评定为全省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对首次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星级农家乐,分别奖励10万元、3万元、1万元。支持开展观光游览、参与娱乐、休闲度假、品尝美食、劳动体验等多项活动,实现“富生态”与“富口袋”双赢。
  社会事业项目。利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以及贫困村医培训、贫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特困生活困难补助、重度残疾居家托养等项目,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要把推进智力扶贫作为长期战略,提高贫困家庭新生代受教育程度,阻断贫困代际相传。重视学前教育,到2017年全县村级幼儿园实现全覆盖,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3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改薄”工程项目优先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到2017年,贫困村学校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对贫困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要把提高贫困家庭健康水平作为稳定脱贫成效预防返贫的重要举措,做强医疗服务网络,在2017年前,贫困村按照“五室一房”业务用房不少于120平方米、配备相关医疗设备、器械的要求实现全覆盖。制定实施贫困村村医专项培训计划,三年内对贫困村村医培训全覆盖。要着力推进文化扶贫、按照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在推进乡镇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同时,加强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三下乡”活动要优先满足贫困群众需求和愿望。要提高贫困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服务保障水平,确保到2017年,广播电视对贫困家庭全覆盖。要加强贫困村救灾、救济、救助,重视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要重视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县妇联对贫困村妇女创业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六项机制”再创新
  资金整合机制。紧紧围绕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撬动金融投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提高农民能力素质等六个方面,以规划引导、源头整合、搭建平台、创新管理、典型带动的方式方法,有效整合发改、住建、交通、水利、扶贫、财政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投入到扶贫攻坚的战斗中去。按照“统筹规划、统一调度、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方式,坚持优先解决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困难的原则,使项目落地精准、使用成效精准。县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按照国家和省级投入的40%安排配套资金,同时将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15%用于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及社会发展项目资金使用由部门行业提出年度使用计划,经县统一平衡核准后,将计划印发到乡镇和村,由部门行业组织实施,年终统一验收,并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长、乡镇党政一把手签发验收表。到户产业扶贫资金经审核后,通过“一折通”直拨贫困家庭。
  产业发展机制。要积极发挥对农民的引导扶持作用,落实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激发农民发展规模种养的积极性。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要创新产业带动、合作经营、大户帮扶、村企联合、自主发展等模式,特别是鼓励种养大户、运销能手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联合贫困农户创办合作社,以强带弱、强弱组合,激发主体活力,实现贫困户的稳步脱贫。
  金融扶贫机制。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拘一格创新融资。深入全面开展万名干部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干部对贫困家庭提供小额担保,扶持一批短、平、快项目发展。对贫困家庭用于产业发展的扶贫贷款,县政府与相关银行对接,县财政可给予三年的贴息支持。由县财政统筹资金,组建崇阳县扶贫开发担保机构,建立精准扶贫贷款基金,将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入的重点支持范围,为扶贫对象等提供贷款担保,免收担保费用。提高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容忍度,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风险共担机制,对万一形成的贷款损失,按比例共同承担。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构建命运共同体,筹集建设资金。对于没有资金投入的贫困农户,可直接运用林地抵押或以林地间接融资方式进行投资。
  驻村帮扶机制。从县直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到贫困村党组织任第一书记,引领扶贫工作。优选熟悉农村工作又年富力强的人员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协调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帮助贫困村开展建档立卡、规划制定、资源引进、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班子建设、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健全驻村帮扶工作组织领导、经费保障、检查考核、政治激励等措施,推进驻村帮扶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做到不脱贫不脱钩。驻村帮扶工作队每年要制定帮扶工作计划,重点推动落实“六个精准”、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等。
  社会参与机制。引导、鼓励县内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订单采购农产品、共建生产基地、联办专业合作组织、投资入股、科技承包和技术推广等方式参与扶贫开发。加强对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的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继续深化“个体工商业主结穷亲”、“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党员志愿先锋在行动”等活动,构建社会化“大扶贫”格局。全面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项目资金扶持。
  改革助推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土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它农业项目;探索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投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按股分红、负盈不负亏,对该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农业项目可给予资金、贷款贴息等支持。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重点向扶贫攻坚主战场倾斜。县乡村三级建立公告公示制度,全面公开扶贫对象、资金安排、项目建设等情况。建立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扶贫资金分配与贫困发生率、减贫人口、扶贫绩效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效果挂钩。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主要以贴息、担保、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方式投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务工、就业、创业等形式在城镇落户。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