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三百零一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功勋垂青史 大爱励后昆——纪念赵国泰将军诞辰100周年
·转变作风履职责突出重点抓整治
·石城国土所服务灾区重建
·县运管局开展“打非治违”行动
·县烟草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赶着牛羊奔小康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4357  更新时间:2015/9/23 16:13:15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功勋垂青史 大爱励后昆——纪念赵国泰将军诞辰100周年

 
 
 
 

  赵国泰将军简介

  赵国泰,男,1915年9月12日生于崇阳县青山镇磨刀村岭背。幼家贫,八岁为佣工。1930年5月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经历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曾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历任司号员、班长、司号长、红军大学教员;晋察冀二分区十二大队政治处副主任,营长兼教导员,一支队队长兼政委,直属游击团政委;辽宁一分区副司令员兼鞍山保安司令,安东保安旅长兼安东保安司令,一分区副司令员兼通化卫戍司令,安东三分区司令员,辽东独立大队司令员兼政委,东北军区163师师长;志愿军50军150师师长,5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崇阳籍唯一的一位开国将军。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将军情深于家乡,他曾于1949、1951年短暂回崇探亲。1960年3月,他奉命回崇阳调查研究,对家乡数十万人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后,靠寻野菜、剥树皮充饥,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形十分震惊和心痛。万般无奈之下,他不顾个人得失,在赵李桥火车站拦下开往越南的军列,卸下30节车皮四百余万斤援越大米,分发给崇阳、通城、赤壁、通山等地及饥饿群众。其救民于生死关头之举,感天动地。他还想方设法支援家乡汽车、车床、机电设备等物资,为家乡建设费心尽力。

  1974年11月28日,赵国泰将军在旅大警备区副司令任上逝世,享年59岁。但他的光辉形象与业绩永远铭记于人民的心中。

  开国少将赵国泰是从鄂南崇阳走出的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身经百点战的抗日英雄,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今年9月12日是他的100周年。回顾他奋斗历程,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学习他坚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赵国泰(1915.9.12—1974.11.28),崇阳县青山镇大眼泉三屋赵家人(现青山镇磨刀村)。童年讨过饭,8岁给地主放牛,少年当过店铺小倌。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到崇阳,赵国泰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历任司号员、班长、司号长、营教导员、支队长、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警备副司令,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赵国泰幼时家里十分贫寒,父亲赵河清是个木匠,家里无田地,靠常年外出做工维生。母亲吴梅喜带着赵国泰和他的弟弟,常帮地主家当佣人。 1930年5月,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攻下崇阳县城,不满15岁的赵国泰找到部队驻地要求参加红军。部长首长见他年小个矮不同意,他只得转回家中。几天后又找到部队请求入伍。接待的首长是纵队宣传队长王平(阳新东源乡人,解放后曾任总后政委)见他态度坚决,就让他担水试试力气,看见他能担满满一担水,才同意他入伍。母亲找到部队,赵国泰躲着不见,母亲含泪托人给他送来一双布鞋。他在红三军团四师任司号员。

  赵国泰参军不久,就参加了攻打长沙、榆州、龙岗的战斗。他作战勇敢,负过伤,受过嘉奖。后来,他又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他在广昌保卫战中再次受伤,右大腿血流不止,战友杨树根(江西清江县,现樟树市人)背着他走了200里,住进了红军兴国医院。在没有麻痹药情况下动手术取出子弹。从此成为三等甲级残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准备长征。赵国泰伤初愈体弱,脸肿得厉害,领导不同意他参加长征,要他留下打游击。他说:“留下等敌人来杀,不如随军战死!”首长见他态度坚决,就任命他为红三军团保卫局通讯班班长。这样,他跟随毛主席和红一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险。

  到达陕北后,他参加过直罗镇战斗和东征黄河战斗,先入志丹红军学校学习,后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开始时期,他随聂荣臻到晋察冀边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先任灵寿营教导员,营造,这个营在他的领导下,屡建战功,后来成为1949年开国大典天安门阅兵唯一的步军方队。后任三分区一支队队长(相当于独立团长)。在此期间,他曾亲自化装通过日军炮楼深入敌后侦察,他所带的部队在冀中一带很有影响。后来,保定地区日伪军一个团,经我军策反起义(即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关敬陶起义的故事背景),起义伪军团长叫王博,辽宁新城人,其部改编为晋察冀直属游击军。王博任团长,赵国泰任政委。王博战死后,赵国泰任团长。这个团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人民军队,他率此团参加了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及唐县、王京车站战斗。

  抗日战争后期,赵国泰被派南下开辟鄂豫皖根据地。他当时有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因不便携带行军作战,便将女儿送给了延安当地百姓,后随王震359旅干部支队南下。部门到达河南孟县,因日军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其部奉命转赴东北战场。部队从山东渡海到达北辽东后,赵国泰先任辽阳一分区副司令兼鞍山保安司令。当时部队兵员少,于是积极扩军。其时蒋军占据大城市,敌强我弱,我军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对策。其间,赵国泰率部参加了几次重要战斗。其中最主要的战斗是攻打救兵台。救兵台是沈阳,本溪的外围据点,工事森严,驻守救兵台的蒋军207师一个美式装备加强营,我军四纵十师四次攻而未克,伤亡千余人。赵国泰时任163师师长,兵力不足6000人。他向上级请战。他与政委王一伦研究作战计划,制定了兵分三路夜间奇袭方案。拂晓前战斗打响,数小时激战,我军全歼守敌500人,我部伤亡极少。这一奇袭制胜战例,受到东北民主联军和辽东军区嘉奖。

  1948年10月底,赵国泰率全师5000人,用两天时间,全歼本溪守敌5000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战备物资。60年后的2008年,本溪市人民政府在该市的平顶山公园,建立了赵国泰将军铜像,并在铜像基座题词:“六十年前,英勇善战的赵国泰将军指挥了标志本溪全境解放的平顶山战斗,为本溪立下了卓越功勋。六十年后,将军塑像矗立平顶山上,是本溪人民对将军的永远怀念,也是将军对本溪永久的祈福。”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赵国泰于1951年7月率150师入朝作战。该师守卫丹东至平壤200里西海岸线。当时战况吃紧,敌人利用海空优势,准备从西海岸登陆两栖作战。东西夹击我军。防守西海岸的难点是艾岛。敌军可以利用艾岛为跳板,开进大型军舰向我海岸阵地攻击。为了解除西海岸威胁,赵国泰坐船到海边察看敌情,观察海水潮汐现象和流速,制定了攻打艾岛的计划。并于1951年11月攻下了艾岛,消灭美军500多人,为志愿军海岛作战创下了成功的战例。

  1954年,赵国泰从朝鲜回国,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班学习。当时,他已患有高血压,但他刻苦攻读。因家贫,他从小未进过校门。参军后一直刻苦自学,每天坚持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一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理科成绩达到高中,文科达大学水平。军校毕业后,赵国泰升任五十军副军长,正军长曾泽生是长春起义国民党军队中将。他长期在京兼任政委工作,实际军权由赵国泰行使。赵国泰好学上进,多才多艺,他治军严谨,部队敢打硬仗。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9年庐山会议反对彭德怀的斗争中,赵国泰坚持实事求是,为受到错误批判同志辩护,因而被错误地批评为同情右倾。在十年动乱中,他不为四人帮高官厚禄引诱,在种种政治压力下仍坚持真理,保护受迫害的老同志,如当时王平上将(南京军事学院政委)受到迫害,造反派三次找赵国泰“外调”让他提供王平“罪证”。赵国泰气愤地说:“王平同志是对革命有贡献的好同志。”气得造反派拂袖而走。1982年,时任军委后勤部政委的王平和军委领导廖汉生,到大连看望赵将军遗孀彭芬絮女士,对在场的人说:“赵国泰同志英勇善战,对革命是有贡献的,他诚实、正派、心地厚道,实事求是,是个好同志。”

  赵国泰出身贫苦农家,参加革命离家几十年,成为共和国开国将领后,仍对家乡一往情深。对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竭力相助。家乡崇阳县财办、工办、供销、物资部门的采购人员,成为赵将军家的常客。他曾支援家乡汽车、拖拉机和钢材、电缆等等紧缺物资,以及帮青山水电站解决了一部行车(天车),还给县造纸厂解决多台锅炉和电动机等设备。特别是1960年春,赵将军回乡见县内闹饥荒,饿死了不少人,在赴省求援无果情况下,他毅然到蒲圻(赤壁)赵李桥火车站拦下援外军列,卸下四百余万斤粮食,解除了崇阳20多万饥民饿毙之险境。这种将个人前途和性命置之度外,救民于水火的赤子之心,如冬阳温暖万千民众。其恩德似悠悠隽水,永远流淌家乡人民心田。激励着家乡千百万青年男女,为家乡的繁荣、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将军虽离开人世四十多载,其功绩宛若千仞高山,让后辈世代景仰。

下一篇4 转变作风履职责突出重点抓整治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