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百九十五期4版
3 上一版   
·青山踏浪出磨刀石上流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696  更新时间:2015/8/12 15:50:50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青山踏浪出磨刀石上流

 
——来自青山镇磨刀村的报道
特约记者 沈忱 通讯员 刘旺云 刘文佳 黄攀
 
省、市、县领导到磨刀村调研
栽种茶叶
村级公园
 

  【核心阅读】 “大眼泉,小眼泉,荆竹出来磨刀源;要饭吃,等新熟;要肉吃,望过年。有女莫放磨刀源,干死蛤蟆,饿煞老鼠,脚脚绊到葛麻藤。” 这是过去崇阳县青山镇磨刀村的一首很形象的民谣。

  弹指一挥间,磨刀石上流。如今,再次穿行回访磨刀村,只见青葱滴翠的山峦,生机勃发的田园,炊烟笼霭的村庄,一个既有古老乡土气息又有现代节奏氛围的新农村扑面而来。

  “大眼泉,小眼泉,荆竹出来磨刀源;要饭吃,天天有;要肉吃,猪满园,幸福生活甜又甜。”一首代之而起的新编民谣让人耳目一亮。

  引干净水 筑连心路

  磨刀村位于青山镇东部,东临铜钟乡,南接水库村,西连南林村,北挨长林村,全村有9个组,626户,2766人,党员55人,村干部4人,18个自然湾,耕地面积3944亩,山林面积2万余亩,人均纯收入11300元。

  自古以来,磨刀就是干旱缺永、贫瘠落后的代名词。而从磨刀源却先后走出了抗日英雄刘定一、九三学社主要发起人之一吴藻溪、开国少将赵国泰后,一时名声大噪。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青山水库建成蓄水,让东干渠绕村而过,汩汩清流基本解了磨刀人的干渴。近年来,市、县有关部门进驻磨刀村后,该村党支部一班人殚精竭虑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磨刀村开始旧貌换新颜,迈入小康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干净水引进了心坎里,连心路修到了家门口。”说起磨刀村这两年的变化,村民们无不感念村“两委”班子。

  磨刀村7、8组过去人畜用水都靠门前的小水塘、小水井。 四、五百人口的饮用水得不到保障,村支书廖晚岳心里没有轻松过一天。

  为寻找水源,廖晚岳会同群众爬上了海拔几百米高的王山水嘴头,终于发现,被两个山窝簇拥的小山峰流泉淙淙,澄澈清亮。

  引水下山,工程大,成本高。廖晚岳来到镇、县水利部门,请来行家实地勘察测量,但整个工程造价80余万元,对于一个无任何村办经济实体的山区村落,只能“望水兴叹”。

  廖晚岳向青山镇党委书记王雄伟作了详细汇报,王雄伟当即表示,镇政府给予5万元资助。驻村的市园林局领导也表态解决引水资金10万元。

  经过多方筹措,工程终于上马。3个月后,清亮的水,从高山上汩汩流进了群众家。

  磨刀村9组偏于一隅,由一条机耕路进入,路面坑坑洼洼。由于屋场稀散,距离较长,一直未能修通水泥路。有群众到村支部诉苦:磨刀村其他组湾之间都修通了水泥路,他们200余人口不知还要走多久的泥巴路。

  村党支部一班人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他们多次找有关职能部门及9组在外的成功人士。为修路找人、办事,磨刀村副主任赵炎祥骑着摩托车载着村干部一行来来往往行驶了2000余公里,终于筹齐修路资金。去年7月中旬,一条近一公里的水泥路贯穿磨刀村9组,伸到家家户户。

  站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群众动情地说:“再也不用颠颠簸簸走机耕路了,多亏了廖晚岳及村委会一班人!”

  磨刀村红家窝与铜钟乡丫吉村相邻。两地于五年前修通了水泥路,而中间 1.5公里范围内几无人烟,仍是一条机耕路。路面为黄土质,经常人倒车翻;碰上雨水长时间浸润,经车轮碾压后路面就成了泥潭,摩托车常常轮陷其中动弹不得。

  为打通最后1.5公里,全线贯通水泥路,需资金30余万元,廖晚岳又带领着村一班人四方奔波。7月初水泥路开工修建,8月初水泥路竣工。村民赵光明感叹:多年来无人问津的两条“老大难”路,未向群众集资一分钱,在2个月内相继修建通车,确实不易!

  跳欢心舞 办实心事

  广场舞的兴起和风靡,使群众走下了赌场走进了舞场,锻炼了身体,跳出了激情,舞出了风采。

  为了丰富村民的生活, 2010年,磨刀村新建成面积6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集全村党务、村务、商务、医务、服务“五务”为一体,成为全村党员群众的议事、学习、休闲、娱乐场所。接着,又在去年筹划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今年5月,投资50余万元的磨刀公园投入使用,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乐园。

  在一些屋场稀散的地方,群众有习舞意愿,因周边无舞伴和缺乏设备而被迫放弃。村民潘凡亮试探着向村委会反映:他们屋场稀散,集不齐资,购不了音响设备,形成不了舞蹈队,能否帮忙想想办法。

  廖晚岳一班人当即组织潘家、何家等几个地方群众召开会议,集中征求意见,确定习舞人员、资金及习舞地点。同时采取村委会资助一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的办法,购买了音响设备。

  如今的磨刀村,组组响起了歌声,跳起了舞蹈。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多亏了村委会,我们天天像过节一样,真的好开心、好快乐!”

  市园林局是磨刀村“三万”活动的驻点单位。自驻村工作组来后,该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村民的生活垃圾没有统一的处理点,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市园林局工作组驻村后,投资8万元新建了垃圾处理池并对村级公路进行绿化,今年还投资2万元清运垃圾。为帮助村民致富,工作组为该村635户农户免费提供红叶石楠苗木万余株,且经常入户询问种植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在与村民的接触中,工作组了解到村中有些农户家生活特别困难,当即开会讨论确定帮扶对象,结成一对一帮扶,共计帮扶资金1万元。

  广拓富路 发展产业

  据了解, 磨刀村有水果基地2660亩,种植专业大户12户,养殖业专业大户16户,有村集体企业2家,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6.7万元。

  今年56岁的县人大代表、青山镇磨刀村党支部书记廖晚岳,在磨刀村担任村干部已有20余年,连任书记已6届,是县里有名的红旗村书记。多年来,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他最牵挂的事情。

  为此,他和村党支部一班人依托山地资源,积极招商引资。2009年至2014年先后引进了湖北森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维德食品有限公司、崇阳县大泉日用品制造厂以及千亩大泉生态园等5家企业,使500余名富余劳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仅村民到公司务工一项年收入达百万元,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4年10月份以来,该村依托政策优势,除招商引资外,开发荒山2万余亩,全部栽上了茶叶、油茶。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现代农业也正在蓬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规划全村发展油茶、茶叶面积各1000亩,并落实到田块山头。至年底,全村2000亩茶园已实现深耕平整,发展茶叶500余亩,油茶600余亩,预计3年后可实现丰产丰收。年收入可突破60万元。

  同时,通过大户示范带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全村掀起了发展产业致富的热潮。5组吴佛良种丰水梨60多亩,引进晚秀、圆黄、脆冠、喜水、黑宝石等品种,并套种西瓜、黄花,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类似的还有4组药材大户刘胜华、水果大户刘章军、麻花大户曾维德、大棚蔬菜示范户刘良刚的葡萄园等。更具叫绝的还有民间雕塑艺人吴天兵、书画怪才赵世新、名人画家吴陆兵等脱颖而出。

  而今年40岁的打工回乡农民吴仲祥更是大胆超前、设想惊人:他在引进同学加老板王祥军周密考察后,规划先期投资千余万元开发磨刀村人文自然景观,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自去年11月开始,已在三屋赵家崖门前筑起高1.5米,主坝长220米的人工湖40亩,开发大泉眼溶洞,恢复海瑞寺,兴建赵国泰将军故居博物馆,建一个休闲农庄......

  对此,廖晚岳自豪地说:“全县亮点在磨刀,拉练检查看磨刀!今日磨刀离不开市县驻村工作队的关心支持,才使村庄更绿、更美!”

  近3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投资80余万元,对磨刀水库进行了整险加固;硬化20多公里修通磨刀村至铜钟村断头路,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投资30多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村幼儿园、卫生室,为村小学改厕、危房整治投入20多万元;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宽2米、高15米的小农水石砌硬化3公里;投资近40万元新修成徐家垄、洪家窝、崖门口桥梁3座;投资8万元硬化洪家窝地段渠道1600米;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修好了垅圳堰、潘家堰、毛屋堰、董家郾、曾家堰、白叽堰等6座堰,使全村所有良田得到旱涝保收;新造林1000亩,绿化村组公路15公里,实现户户房前屋后新栽苗木50棵。

  靑山踏浪出,磨刀石上流。随着农业基础实施建设基本完善,村组公路全面硬化、绿化、亮化,农房建设规范有序,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一个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磨刀新村正吸人眼球,让更多山外人踏步而来,游兴正浓!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