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百九十二期4版
3 上一版   
·崇阳农村公路网的嬗变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611  更新时间:2015/7/22 15:50:40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从方便快捷到品质出行——
崇阳农村公路网的嬗变

 
 
 
特约记者 汪国文 通讯员 程雄兵 甘林芳
安全便捷的崇阳县农村公路
肖岭乡金不村公路的波形钢护栏
为农村高危路段修建混凝土防撞墩
改造加固后的青山镇常岭桥
农村水毁公路的抢修现场
修复沙坪镇庙铺村水毁农村公路

  核心阅读

  逢年过节,在外的亲友家人,可以轻轻松松开着小车到家门口;大小车辆行驶在各条村道组道,公路两侧绿树葱郁,赏心悦目……这是崇阳县农村公路变化的一个缩影。

  “以前这条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坐车到港口乡集镇都要半个小时以上。”看着门前如今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港口乡石岭村村民王木林感谢县交通部门办了件大好事。他说,现在,到乡集镇只要10多分钟,到县城也方便多了。

  近三年来,崇阳县委县政府将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来抓,成为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改建农村公路2186公里,全部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3.5米,全县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及主要连村公路全部完成,通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

  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县交通建设者的辛勤努力,换来了该县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便捷,道路景色越来越亮丽。

  不仅如此,崇阳交通不仅仅满足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农村公路品质的提升,让农村公路成为人民群众的安全路、便捷路、致富路,更成为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带、文明带、景观带。

  联网成片 方便快捷

  近三年来,崇阳县交通运输局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提高功能”的原则,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统一布局,以国省干线公路为起点,向周边村纵深发展,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国省干线“出口路”、贫困地区联片开发“经济路”、通往闭塞乡镇行政村“通达路”的规划建设和农村公路循环公路的规划建设,形成连接国省县乡道、辐射各村、干支相连、相互贯通的农村公路立体交通网。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该局严格遵循申报立项、施工图设计、施工队伍选择、签订施工合同、路基工程施工、路基验收、水泥路面施工、竣工验收建设程序。公路开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开工,避免盲目开工引发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同时统一了建设标准,路基宽不低于5米、路面宽不低于3.5米,交通量较集中地段路面厚度达到18公分,砼标号必须达到C30以上,路面宽不低于4米,以保证机动车安全通行。通过科学规划,统一标准,使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做到了建设有依据,施工有标准,经济又适用。

  同时,对于农村公路建设,该局充分发挥乡镇是建设主体的能动性,激发干部群众的修路热情,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而修路难,难在建设资金不足。为此,该局争取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在建设中占用土地、山林、三杆迁移及涉及到的有关税费,全部实行减免优惠政策;发动在外仁人志士捐资助建;利用村民“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组织义务投工投劳或处置集体闲置资产弥补资金缺口;争取县直部门对口支援。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8200多万元,缓减资金压力,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只有修路,没有退路。

  采访得知,该县最难断头路之一的天城镇松柏至桂花泉镇仙坪通村公路,是崇阳与赤壁的咽喉部位,而“海拔最高、工程量最重、环境最险、施工条件最苦”是修建这条路的真实写照。

  该路全长17公里,连接天城镇松柏村、桂花泉镇仙坪村和赤壁市荆泉办事处,位于山岭起伏的丘陵地带,路基平均海拔300米,最高达680米。

  由于施工便道坡陡、弯急、路窄,工程所需的材料,先要用大车运到离工地最近的县道,再分散装到农用车,倒换成小拖拉机运到施工现场。

  历经60多个日夜奋战,崇阳交通人硬是在悬壁陡坡间一点点地“抠出”一条公路。仙坪村村民说,以往进一趟城要花2个多小时,现在一刻钟就到了。

  类似这样“难啃”的村级公路,崇阳交通人仅用一年时间就修通了沙坪镇石坳至幸福公路、松柏至仙坪等8条省、县、镇、村“四际”断头路,而且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修建肖岭乡金不村的龙潭至湖南临湘市龙源乡公路等7条断头路。偏远山区过去的“担心路”、“闹心路”变成“放心路”,为跨省联村的公路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至此,随着咸通高速、杭瑞高速的建成通车,武深高速的全面建设,崇阳以天城为中心15分钟到达周边石城、青山、白霓、路口等6个乡镇的“大天城一刻钟经济圈”已显山露水,四通八达的全县乡村基础交通网正悄然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境内已建成四级以上农村公路2100余公里,纵横交错,循环往复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只要进入其中的任何一条公路,就可以顺着乡村公路到达另一个乡镇,为全县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创造了快速安全便捷的通行条件。特别是今年实施的“村村通客车”工程,全县已开通农村客运班线58条,修建农村客运候车亭141个,招呼站182个,辐射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中的182个行政村,村村通班车达到98%。

  一路通则百业兴,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在极大地满足农产品外运和物流畅通的同时,也方便了村民们出行,村民们由衷地说:“农村公路已成为我们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消除隐患 安全出行

  近日,记者随县交通局农村办工作人员一起到乡镇了解村级公路安保情况。来到肖岭乡金不村村级公路,只见沿台山水库修建的村级公路两旁,绵延近4公里的弯曲公路都在靠近水库边缘处建起了波型钢护栏。据介绍,以前这里每年都有车辆翻到水库里,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而建起防护栏后,没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故。

  路桥建成,安保先行。

  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特别危险路段安保工程建设力度,共投入资金3560万元,在苏高线、官石线、黄山线等县乡公路,高枧乡中山村、金塘镇黄沙村、路口镇雨山村、柳林村,肖岭乡金不村、石城镇宝林村、沙坪镇庙铺村、天城镇松柏村等农村公路上的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特别危险路段以及事故多发地点,建设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规范的防护栏、防护墩等安全防护设施192公里,逐个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同时进一步科学规划,在一般危险地段继续修建有效的安保工程;在较为危险的路段,设置各类警示标志标牌110块,及时提醒过往的行人车辆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以前我在这条路上开车,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交通事故。自从这里全线安装防护栏和防撞墙之后,车在路上行驶时,心里踏实多了。”近日,正在高枧乡中山村级公路上行驶的司机张兵对记者感慨地说道。

  危桥改造也是安保工程的重中之重。

  全县农村公路桥梁多,使用年代久,荷载标准低,日常缺少维护,大部分农村公路桥梁出现严重病害,存在安全隐患。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村公路桥梁的运营安全,预防出现安全事故,近年来,该局逐步加大投入,对农村公路县乡道上中级以上的桥梁中的危桥进行改造加固,目前已完成台桥桥、沈家墩桥、畈上桥、大江畈桥、熊家桥、黄家桥、常岭桥、肥塘桥、钒厂桥等15座中型以上桥梁,投入资金突破1000万元。危桥改造工程的逐步完成,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让过往群众走上了放心桥。

  同时,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近三年全县共新建了白马大桥、白云潭大桥、大山渡桥等大中桥梁3座,投入资金2500万元,同时资助各乡镇和村委会280万元修建中小桥梁15座,让农村公路网络更加方便快捷。

  随着农村公路向所有乡村的延伸,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工程的完成,大部分高危路段、易发事故路段的安全隐患逐步消除,农村公路上的事故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均大幅度降低,通行环境不断好转。

  绿化美化 品位更高

  “以前这里还是一条泥巴路,路面杂草丛生,连路肩都看不见,车子十分难走,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行驶在铜钟、丫吉至青山镇磨刀、南林的公路上,记者遇见了50出头的村民陈国新,他向我们讲述了眼前的变化。“现在你看,水泥路面干净又平坦,路肩加宽后整整齐齐,道路两旁新栽的树木郁郁葱葱,沿途的几个现代农业基地很抢眼,这一路的风景十分迷人呢!”

  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变化,得益于县交通部门的细致规划和老百姓的积极参与。

  其实,与国、省道相比,农村公路本来等级就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和养护,会造成农村公路的路况质量下降,服务水平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技术状况和使用功能,使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也势必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

  建设是发展,管养也是发展。

  为此,该局大胆创新,树立生态环保、水土保持、绿化美化新观念,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工程,积极向群众宣传农村公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了解、支持农路建设和管理工作,形成强大合力。

  据该局农村办负责人陈亚斌介绍,全县186个行政村中需进行路面改善6.2万平方米,加宽路基850公里,整治路肩520公里,实施安保设施180公里。为有效改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该局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方式,选择铜钟至丫吉至磨刀至南林公路、铜钟至白石港公路和铜钟至港口公路3条农村公路进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全县村级公路品质。

  如今,全县农村公路可谓“一路一景”、“一路一品”。只见沿公路两旁选栽的红叶石楠一片火红,非常艳丽,极具生机盎然之美;鄂南名贵桂花树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已长大的香樟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沿着公路慢慢行驶,两边山峦起伏,山花烂漫;走进道路两旁村落深处的农家,水泥铺成小路,树竹掩映堂室,绿树青草,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公路文化也已成为一种时尚。

  行驶在该县省级样板路的崇青公路上,沿途可见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打造的文化墙和文化广告牌,让人赏心悦目;驶上团沙公路华陂段,路基旁有5米宽的绿化带,每隔40米就有一盏路灯,路旁还有文化广场、简易的健身器材等设施,一时让人有了城市道路的错觉……

  与此同时,在该县农村,每个分岔路口前都竖有醒目的指路牌,方形的蓝底大金属牌上,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名,地名下分别标有大大的方向箭头,简单易懂。目前,这样的指路牌已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公路,与公路安保设施、标线一起,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路通行条件,让村道也实现了“无问路通行”。

  “简单易懂,一目了然,省去了停车问路的麻烦。”自驾到桂花森林公园的游客朱先生对这种简明的指路牌赞不绝口,本地的农家乐老板也笑称:“托了指路牌的福,咱们的酒香再也不怕巷子深了。”

  对此,该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周国香说,随着全县统筹城乡交通发展的深入,指路体系已不仅仅是合理引导交通流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路网服务性的关键,对人车出行安全系数可大幅提升。

  青山碧水,“玉带”狂舞。如今,在鄂南崇阳,一条条更安全、有品位的乡村公路环绕在蓝天碧水青山间,“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网,正在悄然改变着崇阳这块古老而神奇的沃土……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