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百八十三期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职能转变
·崇阳校企合作加强技能培训
·抢修线路
·沙坪镇:勤念防汛“紧箍咒”
·铜钟村:齐心敲响希望钟
·特邀专家讲党课
·进村入户促帮扶
·专项整治建筑市场
·重视库区学生安全
·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591  更新时间:2015/5/21 10:50:0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铜钟村:齐心敲响希望钟

  
  (上接第一版)
  一路一树,一渠一景。该村结合县花县树科学选用苗木,规划完成村组公路10.1公里、干渠绿化3.6公里,实现村组公路和沟渠干渠绿化全覆盖。目前已经完成铜钟—丫吉—磨刀约4.1公里通组公路绿化样板路段,其他路段2.1公里,对尚未完成绿化村组公路和干渠,沿线栽种桂花、银杏、柿子、杨柳、桃树等苗木。
  在“三万”活动中,市长丁小强和县长杭莺均把铜钟村当作自己的联系点,先后10多次扎到村里调研指导工作,并给予了极大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市政府提供了1700棵桂花树、红叶石楠;县政府办提供了4000棵桂花苗、1600棵红豆杉;县交通局提供了6000元的苗木资金支持。目前,全村群众已在房前屋后栽种红豆杉、茶花等苗木0.8万棵,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呈现眼前。
  “现在无论走在咱们村哪里都是满眼绿树,环境真的好多了,等这些树长大后,我们家真变成一个绿树环绕的农家小院了。”看着村里变化一天一个样,村民刘亚章感慨万千地说。
  产业拓宽特色路
  市长丁小强在铜钟村调研时指出,传统农业是走不出“种田养猪”的怪圈,农民要致富,还得多想想其他的路子,探索特色农业之路。
  为此,该村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选准项目,一步一个脚印求发展。对红薯、花生品种进行改良,种植紫薯200亩,黑花生200亩,通过试种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栽种的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瞄准牛肉市场行情看好优势发展养牛大户一家,养牛30头以上,辐射引领了全村养牛业的开展。目前已建成2个专业合作社,建起木耳基地、紫薯基地、养牛场,壮大了集体经济,做到以产业兴村、以产业富民。目前,铜钟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左右。
  以茶商基地辐射大户、带动农户种植茶叶,实行“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种植模式,农民租田收租金,栽茶、摘茶算工钱,自家茶园订单收购。由乡政府引进的浙江茶商毛建华在铜钟村新建成1000亩茶叶基地,主要栽种白茶、黄茶、乌牛早、龙井等品种。
  据悉,三年来,铜钟村已建成了高产楠竹基地900亩,总投资74.4万元,包括新栽400亩,扩鞭100亩,笋竹两用林400亩,修通林区公路4.5公里。
  “项目建成后既能发展观光旅游,又是天然的防火带,可谓一劳永逸、一举多得。”铜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伙军信心满满地说。
  件件实事惠民生
  铜钟村以保障民生为出发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该村新农村建设按照统一设计、集中建设的原则,在快捷通道旁铜钟坪段建新农村,已引农入住42户;投资220万元新建的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目前已投入使用。争取市政府资金20万元,在原有的铜钟村卫生室基础上又新建起140平方米的丫吉片卫生室,解决了丫吉片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修通了2.5公里的水泥路,硬化了4.8公里村组路,完成了8公里公路的加宽。修建候车台2处,招呼站9处,错车道11处,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工程覆盖全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新修了2组、6组各一口当家塘,解决了7组的人畜饮水问题。
  盘点铜钟,细说变化,离不开市县领导的大力关心与支持。相信在各级干群的齐心协力下,千年古铜钟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必将希望和跨越发展的钟声再次敲响!

上一篇4 沙坪镇:勤念防汛“紧箍咒”
下一篇4 特邀专家讲党课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