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二百八十二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任子文:提琴制作的一代传人
·七旬夫妇赡养九旬孤寡老人
·水产干部拾金不昧受称赞
·县安监局深入企业安全培训
·县国土局开展全员业务培训
·为地震灾区献爱心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719  更新时间:2015/5/15 11:19:45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任子文:提琴制作的一代传人

 
特约记者徐功频
 
任子文正在调试提琴

  崇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2000 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 2008年,崇阳提琴戏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崇阳逢年过节、喜事庆祝,都搭台唱提琴戏,提琴戏已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少的精神文化食粮。

  提起提琴戏,人们就会联想到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师崇阳提琴制作者任子文。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了天城镇肥塘村二组,71岁的任子文精神抖擞,和蔼可亲。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机械,仅大小的磨石就有500多个,且个个都有标记……堂屋格外拥挤,加上近期购进200多把崇阳提琴的制作材料,显得有点杂乱。

  成功制作第一把崇阳提琴

  任子文出生在崇阳一个木匠世家。祖辈都会制作崇阳提琴。任子文从小在这样的环境熏陶,10岁时,就能帮打粗、配料,学会了技术要领。

  由于家庭贫困,任子文小学毕业后,从事农村初级社生产劳动。他酷爱音乐,劳作之余,尤其喜欢看崇阳提琴戏。当县剧团及乡村的戏班来演出时,象着了迷一样,连续能看好几场。有时甚至步行20多里,到乌龟石、白石港等地过“戏瘾”。看到演员手上精致的琴,拉奏出悠扬、婉转的声音时,任子文暗想,自己一定要制作出外观更漂亮、琴声更美妙的崇阳提琴。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

  在那物资紧缺的年代,制作崇阳提琴的材料并不简单,崇阳虽盛产竹木,但是马鬃、琴弦等市场上都很难买到。为弄到一张大的蛇皮,一次,他翻山越岭80多里,到深山金塘,在亲戚的帮忙下,才如获至宝。当他亲手制作出了第一把崇阳提琴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任子文年轻时,对新鲜事物总爱动脑筋,多琢磨。邻组的村民汪伯昌“报料”说:“任爹满脑的智慧,是有名的老发明,小时候我骑过他制的木自行车,见过他制造的粉墙机,当年木制自行车那咯吱咯吱的声音至今能清楚地记得。”

  谈起这些,任子文诙谐地笑着说,那些都是未成正果的事情。

  荣获民间工艺技能大师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50多年,任子文无论是从事木匠、还是雕匠,从来没有停下制作提琴的活儿。

  制琴是个耐心、细致的工作。为把琴做得更好,任子文还拿着做好的琴到县提琴剧团向音乐老师求教,还把琴送到民间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试拉,找出不足再改进。

  由于他刻苦钻研、虚心好学,经过多年的努力,不断的改进,任子文制作的提琴更牢固、更美观、音色更好。近年来制琴600多把,主要销往崇阳及周边县市等。

  在崇阳提琴的圈内,任子文结识了不少朋友,有老有少。采访时,两位青年骑着摩托车,拿着琴象亲戚一样径直来到任子文家。一位是天城镇桃红村的熊志飞、一位是青山镇蔡墩村的邓志君,硬是打断采访,一要修琴,二是帮通城朋友选购一把崇阳提琴。说起任师傅,他们一个劲地伸出了大拇指称赞说,手艺高,服务好,对年青人特别关爱,是多年的忘年之交。

  崇阳提琴给任子文带来人生莫大的荣耀和无限乐趣。

  2013年3月,由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文联联合举办的湖北省百名大师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才评审活动启动。崇阳县文广局推荐任子文,并让他作好参赛准备。2013年10月24日,任子文带着3把崇阳提琴成品和一把半成品来到参赛地点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来自全省200多位参赛人员云集。按参赛的规则,任子文既要展示成品,还要将半成品制成崇阳提琴。

  任子文艺高胆大。装好琴杆、打磨抛光、琴头雕刻……每道工序、每个细节、专心致致、严谨认真、从容对待。在评委睽睽的目光下,他娴熟地操作,一把漂亮的崇阳提琴一气呵成。

  2014年3月,从省城传来喜讯, 任子文荣获“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师”荣誉称号。4 月,崇阳县领导、文广局、人社局和文联等部门负责人将“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牌匾授予任子文,鼓励他再接再厉,制作更多的艺术精品,为崇阳民间工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不遗余力,再作贡献。

  不遗余力传艺后人

  一时间,四乡八邻的村民、崇阳提琴制爱好者都来向他祝贺。

  任子文没有被荣誉陶醉,始终还是随和谦逊,不断提升崇阳提琴制作工艺技术。同时,他对西洋小提琴制作也产生兴趣,每年花费5000多元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参观学习,今年,担任美国南犹它大学指挥教授、美国南犹它文响乐团总监、常任指挥的美籍华人孙逊在武汉演出,专程到崇阳看望了任子文并合影留念。

  为了鼓励更多的年青加入队伍,任子文让自己的儿子带头学制琴、拉琴,把珍藏多年、亲手制作的第一把崇阳提琴送给了外甥。邻村村民任大兵对琴情有独钟,无论是制作还是演奏,都具有天赋,任子文毫无保留,手把手地传教……

  人逢喜事精神爽。任子文高兴地告诉记者,省人社厅奖励15万元奖金已经到账,他现在正准备建一个120平方米的工作车间,计划发展民间乐器工艺团队,让更多爱好者都做崇阳提琴制作的传承人,让崇阳提琴戏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在任子文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韧劲、一种希望,相信崇阳民间文化的明天一定更灿烂、更辉煌。

下一篇4 七旬夫妇赡养九旬孤寡老人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