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石武军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巨浪滔天,县域经济经受严峻考验。
迎击金融风暴,考验执政能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定目标,崇阳县委、县政府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战略思路,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年即将过去,崇阳人欣然回望: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数字令人振奋,发展速度加快,项目建设顺利,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数字见证着时代的发展,见证了县域经济经历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全过程,也预示着经济社会蓬勃向前。
引导企业扎堆抱团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逆势上扬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崇阳县工业企业扎堆抱团,积极应对,骨干企业、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钒产业是该县工业重要支柱和税收来源,危机初期,钒产业价格暴跌、有行无市、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县委、县政府紧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组织协调,出台优惠政策,搞好信息沟通和服务,融资4000多万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将县内钒企业捆绑到一起,组建集团,抵御危机。
面对钒价暴跌的不利形势,多数企业仍展现了较强的竞争力,实现增长。全县规模以上钒业企业新增5家,达到15家,完成产值5.85亿元、税金1891.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7.3%、63.1%。
卫材业属外向型企业,产品主要出口,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该县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鼓励企业开拓市场,增强发展信心。全县16家纺织企业组成松散型的联盟,互相协作,调整产品结构。
建材产业方面,昌华实业投资2.2亿元的120万吨水泥旋窑项目于今年6月竣工投产,同时投资1200万元在通城建立30万吨粉磨站,产能成倍扩大。展化纤公司抓住国内大部分化纤企业停产的机遇,启动第三条和第四条生产线,新上织布车间,扩大产能,生产链更趋完整。
主动突击,赢得市场。今年以来,该县所有工业企业基本做到了不裁员、不减薪、不减产。
【点评】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载体。任何一个区域经济,小到村镇,中到县市,大到省和国家,没有产业的升级和支撑,就谈不上发展。崇阳县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东部产业转移、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调整等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逆势而上,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业,完成了食品、新能源、建材化工和卫材纺织四大产业振兴规划,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招商引资成为经济建设强大引擎
危机中,崇阳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武器。
县委书记程群林认为,发达地区的企业受到危机冲击较大,这为内地招商引资带来良好机遇。实现崇阳赶超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依托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做大经济总量,只有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推动工业大提速,才能后来居上、奋起赶超。
年初,该县通过招商部门牵头,精心选择和包装了30多个重点推介项目,将招商引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从县直11个科局抽调专人组建了11支招商小分队,奔赴珠三角、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及武汉等地开展招商宣传活动。
同时,加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园区固定投资达4.8亿元,新征土地900亩,新建了精武大道、丰日大道和太和冲路,新建了精武鸭产业城、丰日电源城和4万平米廉租房,园区面积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
简化入园手续,实行“一企一议”,让入园企业早建设、早峻工、早投产、早收益。
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先后举办两次员工招聘会,参会企业20多家,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年后新增员工2800多人。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担保公司注资1000万元,担保公司为企业新增担保贷款7000万元,县财政为精武集团配套4000多万元。加大银企对接力度,每月召开一次金融联席会议,以“贷款立行”的理念,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新增信贷规模2亿多元,同比增长36%。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止11月份,该县新签合同项目64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0个,合同引进资金17.6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38亿元,同比增长80.3%。
【点评】金融危机导致能源、资源紧张,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在原有的环境生存空间下降,这对内地引进外部人才、技术、资金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崇阳县围绕本地资源优势,从市场需求、融资渠道、经济效益等方面,精心论证、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真正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优化服务环境,强化金融服务,让进来的企业充分体验优质服务,进而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上的主体作用,以商引商,形成滚动投资、持续发展的格局。定位“项目落户年”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国家调动4万亿资金,对抗金融危机。
崇阳县委、县政府敏锐洞察这一信号,在第一时间对中央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县“四大家”领导班子带头研究国家政策,指导分管单位和部门打造项目,加大跑部进厅力度,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掀起县域经济建设热潮,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今年,该县向上争取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共向上申报10个方面的项目102个,总投资66.8亿元,申请资金7.36亿元。全县在建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13.45亿元,已完成投资8.3亿元。
以交通为例,该县今年共争取和规划了天城至路口公路、工业园区道路等10个交通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
同时,该县还按照“谁投资、谁担风险、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城市经营理念,筹措资金滚动发展。相继启动了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农贸市场建设、以及城市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
根据统计部门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全省县市区中排第7位,居全市第一位;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为该县城镇建设投资规模历史以来最大的一年。
【点评】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央迅速调整了经济工作的重心,本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基本原则,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税政策及措施。崇阳县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精心筛选,主动出击,积极争取项目,使一批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计划笼子,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其次,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积极筹措社会资金,借鸡下蛋,夯实了发展基础。惠民生,促和谐推动全民创业寻找经济增长点
11月30日,全市推进政法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在崇阳召开;12月8日,全市民政系统在崇阳召开现场会。
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两个关联“民生和谐”的市级现场会在崇阳召开,推广“崇阳经验”。
县长陈武斌介绍,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乡统筹,注重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便民、惠民、富民、安民”工程,推进各项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今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放心消费、群众安居、农村改造、扶贫开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六大民生工程”,涉及交通、电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10大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创历史新高。
该县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17个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县之一,县职业教育中心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全县6所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5120人,培训就业率达92%。全县参合农民35.6万人,参合率为97.7%。全县农民住院补偿金额1400万元,同比增加960万元。向上争取民政专项资金6000万元,同比增长43%;农村低保争取新增低保指标3000人,城镇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为弱势群体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该县在转变领导工作作风上下功夫。该县组建了开发区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等指挥部,成立了钒产业、鸭产业、水果产业、竹产业、旅游业等5个产业化办公室,县级领导干部全部下到一线,靠前指挥,贴近基层为群众服务。
一系列惠民、亲民措施,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全民创业热情。
据该县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廖木香介绍,开发区在天城工业园规划了一块创业板块,专门落户创业投资额在200至300万元,占地3至5亩的小项目,并建立相关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环境,许多中小投资者纷纷进园创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县新进规模企业24家,到年底可突破30家,比上年度增加三成以上。
【点评】危机之年,中小企业成长壮大,规模企业一年新增三成,这个数字来之不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返乡人数不断增加,一些农民长期在外打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有熟练的生产技术,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崇阳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出台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有一定资金积累和技术的优秀返乡人员创业。同时,该县从党风、政风、民风和人文风气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整治,促进和谐,全方位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社会风貌,提升全民创业热情,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