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九十九期4版
3 上一版   
·石城黄龙:青山绿水红日子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2413  更新时间:2011/12/7 9:27:25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石城黄龙:青山绿水红日子

  特约记者锦阳通讯员龚益来曾卫平周启星实习生杨渊
  崇阳县石城镇黄龙村两边是山,中间是良田和农舍,106国道横穿其村而过。全村12个村民小组,584户,2723人,耕地面积2500亩,山林面积6000亩,人平年纯收入3900多元。主要经济来源于水产养殖、蔬菜种殖。
  走进黄龙村,只见村头有朴实的老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院落,怡然自得地享受着阳光沐浴,小孩子们跑来跑去,不时能听到他们悦耳的欢笑声,鸡鸭成群结队的在争相吃食,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挥汗如雨,这样一幅和乐、富有生气的动人画卷,无不令人心生向往,陶醉其中……
  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记者走进崇阳县石城镇黄龙村,一栋栋贴着亮白瓷砖的小洋楼和阔大气派的平房遥相呼应(照片),而青黑,长了苔藓的瓦片房越来越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路面贯穿其中,一路走来,芳草鲜美,绿树成荫,俨然一幅宁静和谐的模样。
  到村东头,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口口池塘和苍翠欲滴的草木交相辉映,伴着一线余辉,轻轻掠过波光粼粼的塘面,水里时不时冒出水泡,原来鱼儿在寻觅食物蠢蠢欲动。放眼望去,看见郁郁葱葱的草地和一棵棵高耸的泡桐,像是手握钢枪的战士,乍一看,瞧见路边的野花探出脑袋在端详着什么似的。村里头有朴实的老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院落,怡然自得的享受着阳光沐浴,小孩子们跑来跑去的玩耍,不时能听到他们悦耳的欢笑声,鸡鸭成群结队的争相吃食,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挥汗如雨。这样一幅和乐、富有生气的动人画卷,无不令人心生向往,陶醉其中。
  黄龙村风景优美。因受天地的灵气和大自然的拥抱,又横卧在青山绿水之中,其境内的山林被特色林果装扮得郁郁葱葱,成为村民的免费“天然氧吧”,还有“天鹅抱蛋”的景点形象逼真,受到了数以万计的好奇者的追捧观赏。在该村“藤树下”,有一口古泉井,古井边长了一颗大古树,古树上缠满了树藤。古泉井,常年泉水喷涌,冬暖夏凉,清澈味甜,水质经省检测,各项指标达到饮用水的指标,现在,石城集镇居民的自来水就取于此。
  “夭折天子”的神奇传说
  错把“白骡”当“白马”,怀孕三年零六个月的天子夭折了。关于黄龙村还有着一个惊天动地的神秘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高人来到境内今白骡村六组,发现一块风水宝地——黄龙抢鸽。这位高人决定把这块宝地告诉当地刘员外。他说:“我指的这块宝地定出真龙天子,但我告诉你后,我会瞎眼,所以你要对我生养死葬。”刘员外一一应允。结果刘员外把父亲的尸骨安葬于此,这位高人果然眼睛瞎了,刘员外的妻子也怀孕了,这一孕就是三年零六个月,与此同时,今黄龙村五组那山冲的地下也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这一响也是三年零六个月,故名铁炉冲。
  有一天,这位瞎眼高人在外归来晚了,佣人就要在甑里盛饭给他吃,饭虽然干净,但是专供猫吃,不久,家人说漏了嘴,说他是个吃猫饭的人。高人听了,觉得刘家不凭良心,天子硑出来,就这样待我,于是就对刘员外说:“员外呀!你家目前有贵无富,其原因是你家那只黑狗不祥,夜夜爬上屋顶睡觉,必须除掉该狗”,其实那是神狗,化作乌云遮住朝庭观星斗的视线,同时取到保护胎儿的作用,刘员外不知隐情,果然把狗杀了。
  当天,刘夫人就对着腹中的胎儿说:“伢崽哎,为娘怀你三年零六个月,你也该出世呀!”腹中的胎儿说:“娘啊!如果白马来了,你就喊我出来!”没过三天,来了一只白骡,刘夫人大喊:“白马来了!”娇儿当即降生,纵身骑上白骡响鞭三声,白骡不动,娇儿顿时含血喷天,气绝身亡,白骡站在原地打转,故名白骡畈。此时真正的白马从江西腾云而至,到了今沙坪台桥一大畈中转悠一圈寻找主人,故名白马畈(今肖岭乡白马村),接着飞奔至今汉兴村桃源岭,在岭上跑来跑去寻找主人,故名跑马岭,接着狂奔至今方一村二组,因找不到主人公,成了无疆的野马,被当地人割下头颅,故名马头畈,但神马还是向前狂奔,奔至今肥田二组,被当地人把皮剥了,故名皮田畈,但神马还向前飞跑,到了今青山梓木,被当地人下了汤锅,故名汤锅畈(汤田畈)。并且一夜间,今鹿门荆竹爆的竹子全部炸了,每个竹节里都有一位将士,传说这些都是天子的兵马,有诗为证:
  荆竹报喜两分开,天兵天将齐出来;
  护驾北上登基业,兆民祈祷在天坛。
  至今荆竹爆的竹子,每个节内依然有人形的花纹。而铁炉冲的打铁声就是为这些兵马造刀枪,但黄龙抢鸽这块风水宝地成了废穴,有诗为证:
  盘古开天挥鬼斧,九洲异地下神工;
  白骡南北双龙舞,奋力飞鸽两扑空。
  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
  行走在黄龙村的田野山水中,最引人注目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大小不一的精养鱼池。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鱼,全村养鱼水域面积达1200亩,年水产量达到100万斤,总收入达到400余万元,水产养殖收入占据该村农业收入的大半壁江山。
  谈到黄龙村的水产养殖业,村民们无不对该村养殖大户沈新和啧啧称赞。这位50多岁的农民,自1989年承包10多亩鱼塘来,他夫妻俩一直在这片水域里摸爬滚打——从常规放养到科学精养,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成立养鱼专业合作社,从养家糊口到步入小康,沈新和在养鱼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如今的他还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石城镇人大代表。
  记者见到沈新和时,他和往常一样,自驾着三轮摩托车,装运着饲料,沿着颠簸的土路,亲自到鱼塘喂食。他熟练地将饲料分别倒入2个投料机,不到10分钟,只见太阳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不时冒出鱼儿吐出的小水泡,鱼儿蠢蠢欲动寻觅着饲料。而沈新和的脸上则露出欣喜的笑容,他又在心里盘算着今年的养鱼收成,养殖水面150亩,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
  “我最初只承包10多亩鱼塘,卖出的第一塘鱼稍有赢利,初尝甜头后逐步扩大了规模。养鱼不仅解决了我的基本生活,还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其中两个还是研究生。去年,小孩在天津买房,我出了8万元呢。”沈新和充满自豪地对记者说。
  黄龙村里涌现出一大批像沈新和一样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共有养鱼大户40多户,如二组的邓中明、邓文渊,五组的宋详斌,六组的刘胜良,都有上百亩的水面。该村已成立3家养鱼合作社,其中黄龙养鱼专业合作社社员有15户。
  “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水源使其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再加上养鱼技术的日趋成熟,促进了黄龙村水产业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如今,山坡封山育林,山下拦水建池塘养鱼,全村形成了以养鱼为主导产业的养殖产业链条。水产业已经成为黄龙村的主业,成为农民经济增收的主渠道。“我们村的鱼不愁销路,还不到出鱼季节,鱼贩们早已踏坏了门槛等着定购,往往是有市无货。全村依靠水产养殖致富,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宋明华高兴地说。
  乡村起飞的“雄鹰”
  黄龙村人杰地灵,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有影响的人。
  该村魏协安(1896~1934),1926年参加农会保卫团,次年5月编入崇阳农民自卫军。魏随崇阳农民自卫军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特务连,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上了井岗山。后历任排长、连长、团长等职。民国23年,任红二十二师代理师长,兼六十五团团长。时为师政治委员、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方强这样高度评价魏协安:“为人老实,言语不多,执行命令,作战勇敢,是个好同志,好干部!”
  该村二组的徐育华(1880~1952),湖北武昌市师范学堂毕业。公费留学日本东京商科大学,曾任中国银行日本神户分行行长,举家迁居日本。1928年受邀请,徐放弃在日本的舒适生活,毅然举家回国,与张难先等人创建湖北银行。后任北京大学、法政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教授,武汉大学讲师、中国银行总行科长、神户分行经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他十分尊重,湖北省参事室聘任他为首任参事,他以极大的热忱,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1970年4月出生于该村的刘陈魏,1992年获应用物理学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应用、咨询服务工作。他先后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进入美国科学应用国际有限公司(简称SAIC),参与癌症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现在美国从事研究开发人类早期癌症的分析仪器,通过从人体身上取一小滴血样,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和高精度的质谱仪器系统,取得血液中的相关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处理,就能判断此人是否有某种癌症。
  还有现代的龚明时在书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受到许多爱好者的青睐,系国家和省级书法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邓建刚现为三峡大学教授,祖传专治中风病、民间济世救人的医者徐日阳也是该村二组人。
  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黄龙村文化氛围浓厚。学、唱、跳、娱在该村得已全面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石城镇有4支文艺宣传队,黄龙村就是其中一支。“不化妆、不搭台、田边地角演起来”,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受此影响,该村男女老少都会露两手,喊两嗓子。该村5组的邓先枣、4组的王艳萍,很擅长唱红歌,采访时,他们现场献艺,赢得了围观群众的交口称赞。
  村里在原村部小学建有篮球场、兵乓球场,为有此爱好的村民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多年的积累,黄龙村的篮球水平还不赖,在2000年全镇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每三年举办一次传统的民俗活动“玩龙灯”,鼎盛时期曾玩过“二龙戏珠”、“龙虎相斗”。
  干净整洁、别具风格的村委会办公楼座落在106国道旁。一楼设置有便民小超市、村卫生室,二楼是村两委办公室和休闲娱乐室、农家书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广播室、农村信息化服务点。
  记者采访时,农家书屋有10多名群众正在阅读图书,还有村民正在聚精会神的对弈着。该村党支部书记宋明华告诉我们,该村农家书屋是石城镇最早建立的,1996年建村级图书馆,现已藏书几千册,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全村蔚然成风,每天都有村民前来学习查找有关资料。农村远程教育室里,以农民、党员学习了解政策法规、观看农技知识为主,按扭轻轻一按,浏览崇阳县政务公开、粮食值补国家惠农政策一目了然,农村种养植技术片应有尽有。
  农村信息化服务点开设也是全镇比较早的,现有6台电脑,对全村村民免费开放,村民不但可以上网学习有关农技知识,还可与在外务工亲人视频通话。记者在农村信息化服务点看到,该村五组村民沈落雨因长期在外打工,其3岁的女儿放在娘家照管,路途遥远不方便时常回家。赶着不上班的时间,他电话里头和岳母联系好,把孩子带到村里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点上网,通过视频和孩子通话见面,解除思念家乡和孩子之苦,在外安心工作。
  谈到对黄龙村以后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宋明华说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设想:“依托新农村建设契机,把村民集中到106国道马路沿线,集中建设居民住房,把原来的住房土地还田,既可节约土地,又便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对于居民自来水、生活生产用电、网络信号覆盖等一系列问题,可以集中处理。新农村建设已申报,把农村当城镇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进步伐。”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