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九十九期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高枧乡:着力构建“六型”高枧
·青山镇:全力打造五个青山
·经信局:“五抓五促”谋发展
·公积金办:“三个突出”保民生
·崇阳法院多措并举服务企业
·崇阳国土廉政风险防控获省厅肯定
·在崇阳县石城镇石下村大葱基地,来自安徽的胡志加正忙于大葱的田间管理
·崇阳公安机关组织执法资格考试
·金塘镇关爱退休老干部
·港口乡强化两项基金征收
·崇阳地税开展“双月”整治
·崇阳客运总站狠抓安全源头管理
·崇阳物流局治庸问责重实效
·捕鱼能手徐应生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点击数:819  更新时间:2011/12/7 9:18:59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捕鱼能手徐应生

  特约记者徐功频实习生杨渊
  “徐应生捕鱼的技术在这一带是出了名的。”“徐应生为人厚道,捕鱼遵守法律。”……在崇阳县陆水河畔,只要提起捕鱼,大伙无不对徐应生交口称赞。
  10月28日,记者慕名来到崇阳县天城镇洪下村2组,采访渔民徐应生。正忙于洗网的他,侃侃谈起自己的捕鱼生涯。
  今年49岁的徐应生,家无田地,中学毕业后,一心想学捕鱼,却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因为捕鱼风寒雨湿是个苦活。无奈之下,他只好随家人在责任林里砍伐竹木谋生,几年下来,山上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82年,从小在河边长大的徐应生执意捕鱼谋生。他砍来南竹,扎了一条小竹排,制作简单的渔具,无论刮风下雨,起早贪黑,撑着竹排,闯荡在河里的每一个角落。见到渔民就虚心请教,如何撒网、下网,什么鱼有什么特性,该怎样捕捉。还用小竹片、青芦苇等,学会了一种叫放卡子的捕鱼绝活,并教会一些年青人。
  原来的鱼多,一个人一天能捕100多斤。可价钱便宜,上好的鳜鱼也只有2元钱一斤,一年下来没有多少节余。
  徐应生花3万多元钱,买了2条机船和鱼具,爱人也跟着上了渔船。上世纪90年代,他们盖起了三间平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现在捕鱼怎样?”记者试着问道。
  徐应生高兴地对记者说:“目前天气好,昨天捕了7斤多鳜鱼和20多斤杂鱼,卖了300多元。近几个月,父子俩下河,每月有收入4000元。”
  野生鱼味道好,人们争着买,但鱼越来越少了。徐应生告诉记者,县里实行禁渔政策刚开始,好多渔民想不通。虽说短期利益受影响,但从远来讲有好处。现在捕鱼只靠秋冬季了,冬天捕鱼,河风呼啸,河水刺骨,手、脚都裂开口子、布满鲜血,象刀割一样,为了人们餐桌的美味和自己的生活,也得忍受。
  说到辛酸苦楚时,在徐应生身旁的爱人神情紧张。
  1987年深冬的一个晚上,徐应生和妻子带着1岁半的儿子,睡在小木渔船棚里。天黑雾大,一艘大机动渔船直奔过来,撞毁小船后,浑然不知地离开了。在睡梦中的一家被冰冷的河水浸醒时,小船下沉。危难之际,惊恐的爱人抱着儿子大哭,徐应生打着手电,大喊救命,幸好有渔民及时发现把他们救起。
  去年秋天,有渔民摆起“迷魂阵”违法捕鱼,徐应生机船的螺旋桨缠上了绳索,2次遇险,他希望打击非法捕鱼行动要持之以恒,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应生人好心好又直爽,经常给村民送鱼。70多岁的徐爹儿媳在外工作,应生一有空就送几条鱼给老人。”见记者采访,邻居的郑大嫂凑过来夸奖。“前不久,有2位城里人来钓鱼,一天工夫才钓几条小鱼,应生见状,给了他们一些白鱼、鲫鱼。”
  勤劳淳朴,依法捕鱼,徐应生就是这样一位普通渔民,周边县市的宾馆及农庄的一些老板都和他交上了朋友。

上一篇4 崇阳物流局治庸问责重实效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