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九十六期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为打造活力天城建设富饶崇阳而努力奋斗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1207  更新时间:2011/11/16 9:38:4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为打造活力天城建设富饶崇阳而努力奋斗

  (上接第5版)预计到2011年底,全县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15家,比2006年净增68家;完成产值45亿元,是2006年的5.86倍;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是2006年的5倍;实现税金9000万元,比2006年增加6380万元;实现利润9000万元,是2006年的近10倍;完成外贸出口创汇3300万美元,是2006年的7倍;综合效益指数提高161个百分点。全县8个企业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7家企业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著名商标企业,五年合同引进资金156亿元,到位资金92.4亿元,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功能增强,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8.9亿元,比2006年底净增7.7亿元。
  ——这五年,现代农业蓬勃兴起,基础建设全面铺开。引进汉口精武、正大集团、福建坤旺、湖北森旺、湖北成祥等一批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养殖种植,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依托全国新增粮食产能重点县、国家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国家森林经营试点县等金字招牌,“五个万亩农业示范区”、“五个农业大县”、“五大区域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争取和实施农业项目86个,总投资达20多亿元,是前五年的两倍。积极推进农机下乡,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达16.37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水平提高11个百分点。全县已基本形成肉鸭、牲猪、精品水果、优质稻、“两竹”、马铃薯、大棚蔬菜、特色水产等农业板块,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农业效益明显提升。到2011年底,全县水果面积达12.06万亩,“两竹”面积近40万亩,马铃薯面积5万亩,牲猪出栏45万头,肉鸭出栏1300万羽,优质稻达到30万亩,新增特种水产养殖面积2000亩。青山镇成为全省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
  ——这五年,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城乡面貌变化巨大。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成功破解建设资金难题,大天城建设规模超历史。“四纵六横”城市道路网络建设基本完工,“五城同建”快速推进,以居住、商贸和行政服务为内容的一批城建项目亮点纷呈,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市供排水管网、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完善。五年城市建设投入资金18.6亿元,县城面积达到13.9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3.5平方公里;全县城市人口达到13.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2%,比2006年增加4.8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6年的18.2%提高到28%。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与“清洁家园”工程,古城村、洪下村、楠林村、石山村、小港村等一批村庄脱颖而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交通建设完成总投资12.39亿元,西外环道路、路口至天城公路、浪口大桥、咸宁至崇阳旅游公路、天城至铜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加速推进,杭瑞高速公路崇阳段竣工通车,咸通高速进展顺利,内通外畅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43.18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通村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电力建设力度空前,累计完成投资3.45亿元,完成电网建设项目27个,路灯建设项目20个,220千伏鹿门变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用电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这五年,民生事业超前发展,和谐崇阳加速构建。投入资金6.2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新城的规模和环境全省一流,崇阳职校成为全国重点中职学校。整合资金3.6亿元,新建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卫生服务城;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稳步上升,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物零差价销售,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得到缓解。文化管理机构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成功举办“八个一”为内容的文化建设活动,中国崇阳影视文化城、鸭产业文化城等项目进展顺利,文化产业蓄势待发。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项社会保险比2006年增加1.35万人。天城镇6个村新农保试点取得圆满成功,我县已被纳入第三批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县城乡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改造农村危房和完成灾后倒房重建4487户。完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20多万平方米,面积和速度居全市第一。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78个,减少贫困人口1.9万人。信访、综治、维稳和人民调解机制不断完善,创建“群众说事厅”平台和“以房管人信息共建共享”社会管理新模式,坚决果断地开展打击黄赌毒、“打盗反抢”等专项行动,社会矛盾得到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秩序稳定,我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持了社会平安稳定。
  ——这五年,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活力迸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效能建设年、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创先争优”和“三万”活动,开展民主评议百名股长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总体要求,加强乡镇、村、社区、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跃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改革,推行县委常委署名推荐干部制、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工程代建制、招投标制度和土地招拍挂制度,开展强农惠农、抢险救灾等专项资金清理,加强扩大内需项目、“三重一大”的监督检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五五普法”验收。
  五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五年工作目标提前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五年,是各项建设投入最大的五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崇阳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崇阳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我们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坚持和发展:
  第一,只有始终保持稳定为先,才能全县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我们十分注重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大力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县委始终高举“团结、发展、廉洁”三面旗帜,坚持民主议事、协作共事、干净干事,积极营造协作互助、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全县上下高度团结,不内耗,不折腾,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开创了全县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只有始终保持创新争先,才能增强竞争优势,锐意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增动力,改革添活力。这五年,我们越是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越是锐意改革,创新机制体制,破解发展难题。完成国有企业、乡镇综合配套、文化管理体制等系列改革,理顺了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经济管理模式,设立4个产业办公室,加快了产业发展步伐。运用经营城市、置换土地、担保融资等办法,较好地破解了融资难问题。打破思维定势,精心谋划一批带动全局的发展项目,开辟了发展的新局面。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工业提档升级,不断培植新兴产业,取得了经济转型的良好态势。建立干大事的大部门机制、解难题的市场机制、重实效的考核机制和保平安的综治机制,较好地破解了征地难、拆迁难、招工难等难题。
  第三,只有始终保持实干抢先,才能实现富民强县,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空谈误事,实干兴县。这几年,县委始终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带领全县人民,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提前一年或半年谋划了来年的项目,使发展具有持续性和冲击力。健全了城市建设、开发区建设、旅游文化建设和农业开发等责任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项目督办制度和工期倒逼制度,加快各项建设进程。
  第四,只有始终保持民生优先,才能凝聚民心民力,共建共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在民生建设上加大投入,实现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事业超前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实践证明:民生也是生产力。只有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才能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大项目少,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农业没有形成主打品牌,农民持续增收较难,城乡差距较大;土地、资金、用工等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对此,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县站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发力、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奋力超越的重要阶段,又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推进跨越式发展,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一是中央先后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下大决心解决城乡差别、区域失衡问题,省委、市委已旗帜鲜明将跨越发展写进“十二五”规划纲要;二是中央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省委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壮腰”工程,市委提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战略,我县有望列入幕阜山和罗霄山脉经济开发试验区,这些将为我县在政策措施、项目布局、资金安排上获得更多倾斜,为我县跨越发展提供历史机遇;三是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武汉城市圈产业合作对接不断加强,为我县充分发挥潜在优势,承接先进技术和资本,拓宽对外发展空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四是杭瑞高速建成通车,咸通高速即将投入使用,武深高速和岳九铁路过境崇阳,大天城交通网基本建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加快流动,我县处于“中三角”经济区(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地带,将极大地增强发展区位优势,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五是经过历届县委的艰苦努力,特别是近五年的快速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环境得到优化,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城市交通建设和民生保障来势较好,全县上下心齐气顺,斗志昂扬,信心不断增强,为我县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府一城,三个崇阳建设”是经过实践证明、符合崇阳实情的战略思路,必须毫不动摇地继承与坚持。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念谋求新发展。打造活力天城,建设富饶崇阳是“一府一城”的继承与发展,是“三个崇阳建设”的创新与升华。打造活力天城,就是以产业发展的爆发力、城市建设的拉动力、商贸流通的辐射力和机制体制的创造力,始终保持大天城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建设富饶崇阳,就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大幅度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一府一城,三个崇阳建设”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打造活力天城,建设富饶崇阳,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县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省中上等水平。具体是“八个翻番”: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65亿元增加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6.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2亿元增加到5亿元,年均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58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2.3亿元增加到40亿元,年均增长26.6%;外贸出口由3409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由680万美元增加到25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883元增加到1915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00元增加到8000元,年均增长10%。万元GDP能耗比2011年下降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未来五年工作主要任务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富饶崇阳。
  (1)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小型工业向新型工业的跨越。突出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和核心地位,实施大招商,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打造大集群。力争到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由50家增加到1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2.3亿元增加到40亿元,税金由9000万元增加到2.5亿元。
  着力强投入,打造大园区。按照布局合理、产业聚集、发展集约、功能齐全的思路,全力以赴推进开发区建设。大力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钒深加工产业园、纺织卫材医药产业园、森工科技园、物流产业园等五个区中园,建设城西清洁产业园、昌华建材化工产业园、后溪百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铜钟生物科技产业园、石城新能源产业园等五个区外园。整合担保公司资金、项目资金、政府预算资金、土地收入资金,实施多元主体投入园区建设。运用BT方式筹集资金,在崇阳经济开发区平整荒山5000亩,实施水电路配套,扩大园区面积,打造鄂南地区基础最好、环境最优的省管经济开发区。采取县乡联动建设办法,支持鼓励各乡镇到开发区兴办企业。力争到2016年,县经济开发区框架达到20平方公里,进园企业总数达到120家,工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上缴税金达到2.3亿元。
  着力抓招商,引进大项目。树立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和以诚招商理念,建设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招商队伍,出台税收分成政策,鼓励乡镇、县直单位参与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商,重点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产业转移区域,积极对接优质资产和核心企业,引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扎根型、龙头型和集群型项目。围绕现有的钒、医药卫材纺织、建材化工、食品加工和机械电子制造等五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围绕我县丰富的水、竹、旅游、矿产和风能等优势资源招商引资,围绕新科技、新能源招商引资。对招商有功人员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切实抓好“回归工程”、“全民创业工程”,动员崇阳籍在外老板回乡创实业,鼓励崇阳人在家创大业。力争五年内招商引资合同引进资金200亿元,到位资金达到150亿元,引进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个,引进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
  着力壮实力,实现大升级。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撑,改造升级钒、食品加工、建材化工、卫材纺织和机械电子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壮大产业实力。整合钒业资源,抢占上游矿山原料,控制中游钒深加工,抢滩下游高科技产业,延伸钒下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绿色钒业、高新钒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所合作,提高钒氮合金、80钒铁、高纯钒生产技术,攻关钒电解液、三氧化二钒、纳米钒技术,把崇阳建成绿色环保、产业链条完整、技术先进的重要钒业生产基地,打造“中国钒业之乡”。以汉口精武公司、正大集团和众望公司为龙头,开发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5年内有1到2家公司上市,把崇阳建成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以昌华公司和秦江木业为主体,引进新企业、新项目,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把崇阳打造成湘鄂赣重要的建材化工基地。以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增加产业科技含量,提升卫材、化纤和包装材料的发展水平,把崇阳建成中部地区卫材纺织基地。以兴民钢圈和欧亚电子为主体,整合本土企业发展,大力引进配套企业,建设鄂南汽配产业园和光电产业园。力争通过5年努力,建成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2个,税收过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10家。
  着力优服务,推进大发展。强化“纳税人是上帝,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充分尊重企业家,精心呵护企业家,大力培育企业家,积极营造亲商、护商、安商、富商良好氛围。推进园区道路、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金融、税收等国家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的各项政策,实行大部门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职能部门联合办公机制,开通项目核准“绿色通道”,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积极破解企业发展所需土地、资金和用工等难题。优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各家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职能,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强对企业品牌的培育和宣传,鼓励企业争创全省、全国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大力奖励获得国家、省名牌和驰名商标的企业、个人及服务部门。
  (2)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粗放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坚持“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我县优越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山地资源,科学规划农业建设项目,整合农口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培植种养大户,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努力建设全省优质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国家级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区。
  潜心建好产业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实施政策激励,全力建好30万亩优质稻基地、40万亩笋竹基地、15万亩精品水果基地、5000万只肉鸭基地、100万头牲猪基地、8万亩水产基地和20万亩茶业基地,全面推进湖北产粮大县、华中笋竹大县、湖北水果大县、湖北畜禽大县和湖北森林经营试点县建设。提高主打农业的规模、产量和品质,培植主打农业产业品牌。流转水果基地,实行精细管理,提高产量和效益;主攻丰水梨,打造水果品牌。建造万吨气调库,引进大型水果加工企业,逐步解决水果贮藏、加工和销售问题,使水果产业发展走上快速轨道,成为全省知名产业和品牌。大力发展优质茶业,重点发展无性系茶园。大力发展鸭产业,支持汉口精武加大投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上山,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业种养基地和特色庄园,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整合沙坪、石城、青山、天城、白霓五个万亩农业基地,申报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精心培植龙头企业。鼓励支持汉口精武鸭业崇阳公司、正大集团崇阳公司做大做强,新引进雨润集团、蒙牛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大县建设。加快铜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白霓后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力争进入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行列。鼓励汉口精武鸭产业、正大集团牲猪深加工朝百亿元销售目标迈进,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到2016年,力争全县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4个,全县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地方增税。组织开展农产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三品认证,提升农副产品竞争力。
  用心编织销售网络。依托交通物流产业园,建立南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水果冷链贮藏库。在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为支点,以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加强与郑州、武汉、杭州、广州、长沙、岳阳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联系,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形成遍布大江南北、产销联动的销售网络。
  (3)全力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文化资源向产业的跨越。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把旅游文化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位置来建设,实现旅游文化资源大县向旅游文化产业大县的跨越。
  突破性发展旅游产业。按照“景区为主体,文化为灵魂,生态为特色”的思路,充分发挥和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实施差异化谋划、个性化发展、一体化经营策略,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和食品工业观光旅游,把崇阳打造成湘鄂赣城市圈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一是挖掘优势,做好规划。树立大做旅游、做大旅游的理念,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细做深每一个项目规划,做到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上,招商有项目表,年初有计划表,实施有时间表。二是项目推动,做大产业。依靠大项目整合资源、支撑带动、促进发展。重点建设浪口温泉休闲旅游城为重点的山林温泉景区、洪下林科所中国崇阳影视城为重点的影视文化景区、青山湖为重点的风光旅游景区、金沙“小庐山”为重点的休闲度假景区、桂花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森林旅游景区。三是节会营销,打响品牌。把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打响“崇阳商周铜鼓文化”,唱响“华中影视新城,全国生态大县”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四是加强配套,做强产业。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理念,全面发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综合效应,建设3到4家四星级、五星级宾馆酒店,改善接待条件,提升接待水平。推广本土特色产品,发挥旅游综合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力争到2016年,全县4A级景区景点达到2-3家,实现旅游总收入8亿元以上。
  突破性发展文化产业。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形成文化主导产业。着力建好四个超亿元文化产业项目:一是建设超亿元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在县城北部、隽水河畔,投资100亿元建设占地20平方公里的影视文化产业园。二是建设超亿元影视传媒产业。在原二招兴建影视文化街。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兴建数字影院、数字手机电视、数字地面电视等项目,完成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实现电视、电话、互联网三网合一。三是建设超亿元文化旅游产业。以影视城为依托,开发影视旅游文化产业。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名片,以崇阳历史文化名人为主线,以历史文化名街、名镇、名村、古堰、奇洞为依托,形成以地域、民族特色和民俗活动展示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四是建设超亿元印刷出版和文娱演艺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印刷业。建设集会展、演艺、文物和艺术品经营于一体的会展中心,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着力发展文化创新、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动漫游戏等各类文化产业。力争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3.5%以上。
  (二)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增强竞争优势,努力打造活力天城。
  加快大天城建设,打造鄂南山水园林城市。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依托,以山水为城韵,以文化为灵魂,显山露水,控高透绿,把大天城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鄂南中等规模城市、鄂南山水园林城市和湘鄂赣边区中心城市。一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认真做好大天城第五轮城区规划修编工作,出台控制性详规,科学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城市发展空间。做好“一河两岸”建设规划,把隽水河两岸建成大天城核心的景观带和休闲带。二是加快城区建设。坚持采用经营城市办法,以城建城,以城兴城,加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五城同造”:城东建设旅游休闲、影视文化新城,城西南建设工业、物流新城,城西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清洁产业新城,城北建设行政和医疗服务新城,城中建设商贸新城。规范老城区改造,高标准做好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引导各类集贸市场逐步向新城区转移,解决老城区人车拥堵问题。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供排水管网、城市垃圾配套设施、污水处理、城市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文昌大道南延线、电力大道东西延线、天城大道北延线、隽北大道东延线、新建路西延线、西外环、南环路、隽中大道等八条城市道路建设,构建“七纵八横”城市道路网络,畅通城市筋络。高标准建设杭瑞高速崇阳出口至新县医院至隽北大道,建成崇阳的迎宾大道。以大天城为中心,加快推进咸宁至崇阳旅游公路、路口至天城至石城公路、天城至铜钟至高堤等12条公路建设,建成“大天城内外环”。加快武深高速崇阳段、咸通高速建设,打通崇阳至武汉、广州沿海城市和外界连接的高速通道。提高崇阳至赤壁、至临湘、至通山、至修水公路等级,把崇阳建成湘鄂赣边区交通枢纽,提升区位优势。四是加强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力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实施城市道路刷黑工程,对临街面房屋、建筑物和城区桥梁进行亮化包装,加快大集森林公园、隽水河两岸绿化带和城市中心区绿地建设,推进城市的美化、绿化和亮化。深入治理“脏乱差”,坚决取缔黑面的、黑麻木,扩大公交车覆盖范围,规范城市交通秩序。通过精心建设,把大天城打造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水相依的鄂南山水园林城市。力争到2016年,城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
  加快小集镇建设,打造鄂南特色城镇群。按照“一圈两带”城镇群布局格局,坚持“人口集中、产业聚集、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原则,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加快全县小集镇建设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推进天城城镇圈建设。以天城镇为核心,加快白霓、路口、铜钟、青山、石城和桂花泉等6个集镇建设,打造大天城一刻钟经济圈。白霓镇建设要向县城集中靠拢,加快发展大道、百米大道建设,成为大天城核心区域和卫星城镇。青山镇要依托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完善集镇功能,建设湖北旅游名镇。路口、石城、桂花泉要加快与大天城功能对接,准确定位,完善集镇面貌和功能。铜钟乡要成为县经济开发区新园区。二是推进沙石片城镇带建设。把肖岭和沙坪统筹布局,科学做好大沙坪城镇规划,科学定位功能,使大沙坪成为辐射肖岭和石城的县域副中心。三是推进金塘片城镇带建设。加快港口、金塘和高枧山区特色小集镇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鄂南宜居小山村。
  落实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认真做好186个行政村村镇和产业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原则,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特色农业和主打农业。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突出山区特色,建设具有传统特色、生态环保的住房。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村庄治理,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改善村容村貌。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力争使每户农民都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各乡镇每年要完成一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力争通过5年努力,建设一批“产业发展、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幸福指数高”的鄂南宜居小山村。
  (三)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努力推进生态崇阳建设。
  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建设秀美天府。依托国家造林、公司造林、大户造林,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打造绿色崇阳。重点推进“十大重点项目建设”:香山生态公园建设工程、陆水河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工程、青山水库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咸宁崇阳旅游公路生态景观工程、新天城环城林带建设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特色果树基地建设工程、竹林抚育与竹材高效利用示范工程、茶业产业开发与建设工程、现代林业森工产业园与生态旅游综合示范区建设工程。通过政策激励、项目支持、公司带动,到2016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森林面积达到2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2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
  (下转第7版)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