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九十四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从传统养殖到高端精品生产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1802  更新时间:2011/11/2 16:29:54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从传统养殖到高端精品生产
——崇阳县石城镇打造“水产大镇”探访

  特约记者锦阳芳芳通讯员曾卫平周启星龚益来实习生杨渊
  编者按: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上小学的时候读过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江上渔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大概的知道鲈鱼是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可一直以来都没有见过实物,只能任凭着想象在脑袋里勾划鲈鱼的大致模样,更别谈吃食了。
  “秋黄蟹肥,又是某某地方一年螃蟹丰收时”从江浙一带的媒体上经常看见这样的新闻报道,可因为不是本地的产品,严格的保鲜长途运输使得螃蟹的价格,从沿海产地到达内地一路飙升。
  在省城武汉,大小酒店、食府的菜谱上都有潜江“油闷大虾”这道特色菜,特别是到了晚上,一些夜市、路边摊直接就用“潜江油闷大虾”作为招牌,呼朋唤友周围着一桌,吃着油闷大虾,喝啤酒吆喝着,好不痛快!
  在几年前,作为一名普通的崇阳老百姓要想上述美味佳肴出现在餐桌上,或者是偶尔食之一两次,可谓口福菲浅。
  近几年来,崇阳县石城镇党委政府乘借现代农业的发展契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传统水产养殖的经验,摸索创新模式,从传统养殖四大家鱼到高端精品品种一路挺进,发展水产养殖,水产养殖业实现了新突破,水产养殖面积从2006年的1.2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1.6万亩,每年以1000亩的速度递增,全镇养殖大户达到560户。由原来单一的传统品种到现在的龙虾、螃蟹、鲈鱼、非洲鲫鱼、鳜鱼、黄颡鱼等多元化的发展。
  如今,像鲈鱼、螃蟹、龙虾这类的高档水产品出现在石城居民的餐桌上不再是奢侈的欲望,因其合理的价格和交通的便捷,让普通家庭随时食用,还吸引着过往客人争相购买,石城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产大镇”。
  日前,记者前往有“水产大镇”之称的石城镇进行了探访。
  (一)
  走进崇阳县石城镇黄龙村,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一口口养鱼池塘,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房。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鱼,全村养鱼水域面积达1200亩,年水产量达到100多万斤,总收入达到400余万元,水产养殖收入占据该村农业收入的大半壁江山。
  谈到黄龙村的水产养殖业,村民们无不对该村养殖大户沈新和啧啧称赞。这位50多岁的农民,自1989年承包10多亩鱼塘来,他夫妻俩一直在这片水域里摸爬滚打,从常规放养到科学精养,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成立养鱼专业合作社,从养家糊口到步入小康。沈新和在养鱼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如今的他还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石城镇人大代表。
  10月17日,记者见到沈新和时,他和往常一样,自驾三轮摩托车,装运着饲料,沿着颠簸的土路,亲自到鱼塘喂食。他熟练地将饲料倒入2个投料机,不到10分钟,只见太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不时冒出鱼儿吐出的小水泡,鱼儿蠢蠢欲动寻觅着饲料,而沈新和的脸上则露出欣喜的笑容。他在心里盘算着今年的养鱼收成,养殖水面150亩,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
  “别看养鱼简单,其实学问多得很。”一辈子和鱼打交道的沈新和感慨地说,“最怕鱼得出血病,一旦染上这种疾病,鱼就成片成片地死亡,多则损失上千斤。”而一旦碰到棘手的疑难病,他经常到镇上向渔技人员请教,还买来《水产养殖》、《鱼病防治》等书边学边养鱼。由于养殖、管理较为科学合理,所以他养的鱼成活率高,长势好,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我最初只承包10多亩鱼塘,卖出的第一塘鱼稍有赢利,初尝甜头后逐步扩大了规模。养鱼不仅解决了我的基本生活,还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其中两个还是研究生。去年,小孩在天津买房,我还出了8万元呢。”沈新和充满自豪地对记者说。
  看到沈新和养鱼富起来了,村里人都纷纷向他请教养鱼技术,他总是耐心地向村民讲授经验、传授技术。2010年,他带动养鱼户们成立了“新和养鱼专业合作社”,并经常请来镇上的渔技人员对养鱼户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养鱼户的养殖技术。
  据黄龙村村支书宋明华介绍,村里涌现出一大批像沈新和一样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共有养鱼大户40多户,如2组的邓中明、邓文渊,5组的宋详斌,6组的刘胜良,人均都有上百亩的水面。养鱼大户平时管理就各自为阵,到捕鱼的时候,都是轮流打鱼,互相帮忙,这样既节省了劳动力,还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长久以来,已是约定俗成。目前,该村已成立3家养鱼合作社,其中黄龙养鱼专业合作社社员有15户。
  “我们村的鱼不愁销路,还不到出鱼季节,鱼贩们早已踏坏了门槛等着定购,往往是有市无货。”宋明华笑着说。
  “为何黄龙村的鱼如此紧俏?”村里一名青年农民黄卫华快人快语,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水源使其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再加上养鱼技术的日趋成熟,促进了黄龙村水产业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如今,山坡封山育林,山下拦水建池塘养鱼,全村形成了以养鱼为主导产业的养殖产业链条。水产业已经成为黄龙村的主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该村依靠水产养殖致富,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二)
  秋风起,蟹黄肥。连日来,到崇阳县石城镇白螺村大闸蟹养殖专业户魏光明家购买螃蟹的客商络绎不绝。
  今年45岁的魏光明,在外打拼多年,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的他,充分看好饲养大闸蟹的市场前景,2006年,独自前往江苏学习养殖技术,一学就是两年。2008年,他初期投资十几万元,承包40多亩土地,并专门从江苏引进蟹苗,开始了他的特种水产养殖,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螃蟹养殖户。
  10月19日,记者慕名前往采访,只见宽阔的水面被竹竿和渔网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格子。而106国道旁的临时摊点前,魏光明正忙着帮顾客挑选螃蟹。
  “给我称10只吧,这个季节正是吃蟹的时候,我们家老少五口都惦记着你这里的螃蟹呢。”来自通城的李先生途径该村时,特地停下车来购买。
  “虽然今年初夏旱情严重,损失了部分蟹苗,但县水产部门及时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帮助,所以今年的螃蟹品质更好,产量不减反超。”他拿起螃蟹掂了掂,说:“今年的个头大、品质好,第一批黄毛蟹已销到江苏,重达3两的,可卖190元一斤,每天仅零售也能卖个40斤左右。”
  据了解,螃蟹的养殖周期是8个月左右,每到10月份,魏光明就忙着打捞螃蟹,一直要到来年的2月份。
  “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大闸蟹质量的品质。”魏光明告诉记者,水越清,大闸蟹的味道就越好。他养殖都是正规的黄毛蟹,除有金爪、青背、黄毛的特征外,其个头大、肉质嫩、味道鲜。
  当记者问到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魏光明侃侃而谈:“我主要采取青虾和螃蟹套养的方式,既可以利用螃蟹上市的空档期繁殖青虾,还可以用青虾来喂养螃蟹。除了在蟹苗初期,喂养少量的饲料外,在螃蟹成长期,养殖饲料全部是本地的大豆、玉米、小鱼、小虾,每天要供应六七十斤小鱼来喂养螃蟹,这样养出来的螃蟹,纯属无公害产品。”
  “只要技术跟上了,螃蟹的销路完全不用愁,一年挣个七八万元完全是没有问题的。”谈起大闸蟹养殖,魏光明一脸成功的喜悦。
  (三)
  10月17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石城镇花园村村主任王电池的带领下,驱车来到舒崇水的龙虾基地。轻轻拨开院门,放眼望去,只见一片池塘水波粼粼,岸地上,一群小鸡在争相吃食。这时,舒崇水迎面走来热情地接待我们。
  今年32岁的舒崇水,青山镇太平村6组农民,曾是货车司机,去年,他偶然得知石城镇花园村有一处由武汉老板经营的龙虾基地,能年赚十余万元,因各种原因急需转让。在经过多方考察和证实后,今年3月份,一直想在水产养殖上大干一番的舒崇水,毅然卖掉货车,筹集资金,投资30多万元,接手武汉老板120亩左右的龙虾基地,并到当地水产局办理申报转让手续,签订10年承包合约。
  “你没有技术和经验,怎么敢冒险投资龙虾养殖呢?”
  “当初对龙虾养殖作了初步了解,龙虾市场前景广阔,根本不愁销路,再说,石城镇正大力发展养殖业,有着相关技术上的支持,如镇政府经常举办有关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还邀请省市专家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并在基地挂牌,公布镇上渔技人员的联系电话,遇上水产方面的小问题,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渔技人员就亲自上门服务。当然,我也十分注重加强实践学习,除向经验丰富者请教外,还经常翻阅水产养殖方面的书籍。”面对记者的提问,舒崇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接着,他和记者聊起了在龙虾养殖上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龙虾一年有两个繁殖期,要保证龙虾味道鲜美,长势又好,就要在喂食上下功夫,要注意饲料搭配,以玉米、小麦和腐蚀性食物为主料。为经济双丰收,一举多得,我还附带饲养了一些传统家常鱼。现在基地慢慢走上正轨,虾苗投放一次就是四五百斤,出售价每斤10元保底,最高能卖到16元一斤,年收入预计十余万元。”
  谈到未来发展时,舒崇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也道出了他的希望:“在养殖管理技术得到完善后,还准备投资螃蟹、白帝虾等品种的开发,希望逐年实现产值的增长。”
  (四)
  “石城镇的水产养殖不但发展速度快,势头好,而且还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这其中有什么经验和法宝?以后有哪些思路和设想?”面对记者的发问,石城镇党委书记丁元华摇头摆手“谈不上经验和法宝”,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才笑呵呵的与记者聊开了。
  服务是根基。为了使来投资的老板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党委政府主要是在着重抓好投资环境方面做好工作,做好宣传,处理和协调好养殖户和周边农户的关系,及时为养殖户解决存在的问题;增配镇农技站人手,加大水产品安全检测,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印发科技资料和播放广播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技术交流,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改善提升产业水平。建设容政策法规、供求信息、技术推广、病害测报等信息于一体的水产养殖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由政府专业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镇农林服务部门加大水产业信息化的推广力度,引导和培训广大养殖户具备必要的互联网知识,使广大养殖户自觉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养殖效益。
  示范起带动。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和发展,成功树立养殖标杆,打造优势产业,使水产养殖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做大做强。通过沈新和、魏光明、舒崇水等示范大户、养殖小区、样板点的标杆作用,带动全镇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水产养殖面积从2006年的1.2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1.6万亩,每年以1000亩的速度递增,全镇养鱼大户达到560户。近三年来新增龙虾养殖面积500亩,螃蟹养殖面积400亩,白螺、龙凤的螃蟹,方山、黄龙、花园的龙虾驰名县内外,虎爪、白骡等地被县政府确定为水产养殖小区。石城镇水产养殖协会在2010年6月份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授予“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产业为依托。依托石壁水库鱼种场实行水产资源开发,以石壁、黄龙、方山、虎爪、白骡等村为重点,投资1000万元扩建石城鳜鱼、黄颡鱼新型健康养殖基地,其中鱼种繁殖基地400亩,改造鱼池5000亩,套养鳜、黄鱼1.5万亩,专养1000亩。同时以花园、桂口等村为重点建设稻田生态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小龙虾、黄鳝、泥鳅。以黄龙、石壁等村为重点1000亩螃蟹基地建设;投资300万元扩建石壁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基地,提供苗种2亿尾,全面推进崇阳水产大镇建设。
  丁书记告诉记者,该镇水产养殖的具体思路是,结合大天城一刻钟经济圈布局,着力打造3个示范区建设,其中一个就是渔业示范区。在106国道和武深高速神口连接线之间建设渔业示范区,巩固壮大发展“两水”(水产养殖业、水果产业),巩固和发展原有的传统水产养殖业,在石壁、黄龙等村新扩螃蟹养殖基地1000亩。并充分利用山冲叉尾筑坝养鱼,以后每年新增1000亩水产养殖面积,5年达到2.2万亩。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