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九十三期4版
3 上一版   
·
·
·这里是崇阳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964  更新时间:2011/10/26 10:18:21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徐雁冰
  到崇阳县挂职之前,除了知道崇阳有个“提琴戏”之外,对崇阳几乎是一无所知。来了一年之后,才知道崇阳真是个好地方,山水洁净得不拖泥带水,文化婉转得如沐春风。但她的好不为外界所知道。我常常有一种冲动、也有一种责任,要告诉大家:崇阳是怎样的一个崇阳!
  我以为,看一个地方,首先是看她养育的人,特别是看她养育的人对这块土地有着怎样的爱。崇阳人对崇阳的爱是深沉的,有时近似于“宠爱”、“溺爱”。先说崇阳话,至今依然保持着古汉语遗存,外面的人听不懂,但崇阳人说好听;再说崇阳的女子出嫁,是不愿意嫁远的,甚至情愿招女婿,也不愿嫁出去,所以崇阳管接个女婿叫“招郎”;而崇阳人恋家是出名的,县内有个叫“回头岭”的地方,是历代崇阳人的精神家园。一个地方的人这么爱自己的家乡,那这个地方一定具有独特的魅力。
  于是,我琢磨着要编一本书来推介崇阳,也算是我这个旅游人来崇阳挂职的分内工作。便给县里旅游、文化部门的同志交了这个任务。书名定为《这里是崇阳》,内容主要是讲崇阳的山水人文。大家在一起合计,便由十六个字来展开。也就是:天下有崇阳,请君听我说。“鼓”响“戏”登台,“风”起“水”扬波。“堰”围“瀑”飘飞,“泉”涌“湖”心活。“竹”翠“林”繁茂,“山”高“洞”深豁。“城”古“市”乃兴,“人”杰美“食”多。眼中一幅画,心中藏家国。但编着编着,越来越感到,我心中的崇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说是由我主编,其实我对崇阳只是一知半解。整个书的编写,有赖王光莉、熊毅、汪志维、周劲民、汪霞、叶旦、沈小龙、覃修毅、王令等诸位同志,特别是熊毅同志,担当具体编务工作,发挥了他作为旅游人和文化人的智慧,付出了心血。还有其他参与文字编写和提供图片的同志,就不一一列举。总之,这本书是崇阳旅游文化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最令我感动的是,我到基层工作和本书的编辑出版,湖北省旅游局张达华先生和各位同事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亲自作序,他事务繁忙,在南昌出差时一挥而就,见地独到,他这种不看重书名,而看重公益意义的大家胸怀,让我钦佩!著名书法家夏奇星先生欣然题写书名,亦增色不少。江西省社科院夏汉宁先生是崇阳籍,提供了不少文史资料,弥足珍贵。还有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股份公司王建辉先生、周艺平先生、万智先生,湖北人民出版社张跃先生、王建槐先生,湖北省文联罗丹青先生,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刘传斌先生、许泽长先生等都深怀公益之心,大力支持本书的出版。责任编辑朱时君为本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对以上诸位先生和女士对我和崇阳这份情,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崇阳这里,每一眼,看到的都是风景,每一步,踩到的都是历史。但本书未能尽现,是为遗憾。尤其是崇阳的今天,可以说一日一变,已经装进了我们这个大时代,但是无法装进这个小册子。百闻不如一见,真不虚言,读者诸君还是来实地走走吧,您一定会惊叹:啊,这里是崇阳!

上一篇4 
下一篇4 这里是崇阳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