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46期第4版
3 上一版   
·S259通车后,他们回乡成为“领头雁”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58  更新时间:2024/10/28 16:56:42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崇山隽水 通向幸福
S259通车后,他们回乡成为“领头雁”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黄铮 通讯员 汪敏 曾波 沈亮

 

东流村如今大变样。咸宁日报记者 陈红菊 摄
赏花公路直达山顶。陶然摄
东流村积极开辟新产业模式。陶然摄
研学团队来到大岭村。陶然摄
东流村一景。咸宁日报记者 陈红菊摄
黄理云承包的土地里种的生姜即将上市。通讯员 应晨壮摄

  导读

  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带头人”,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推进质量和效果。

  9月20日,记者沿S259铜天线一路向南探访沿线乡村,采访了三位村党支部书记。他们都放弃了外地发展机会,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一同致富。

  巧合的是,他们三个人都是在S259通车后的一两年间,做出了“回村当书记”的决定。这一曾经的交通扶贫重点项目,如今已成功帮助沿线脱贫村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大岭村:一路通到山顶 无人问津的野樱花引来“爆炸式”客流

“直到有了路,龙泉山上的野樱花才吸引了这么多人过来围观。以前大巴车根本进不来,现在不仅停十几辆大巴没问题,我们还把原来的老村委会改造成了游客服务中心。”谈起乡村的发展,崇阳县铜钟乡大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义勋表示,交通条件改善带来了重大机遇。

  吴义勋是一名退役军人。2017年,37岁的他选择放弃在上市公司的工作岗位,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谈起待遇的变化,他很淡然:“钱多就多用点,钱少就少用点嘛。”

  S259铜天线通车后,大岭村去往县城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同时,以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路网全面铺开后,一条樱花大道直达龙泉山顶。吴义勋认为,这就是大岭村发展的机遇。

  “不抓住旅游的机遇进行产业转型是不行的,要避免成为‘自然消亡村’,产业是关键。”吴义勋告诉记者,他发现驾车到大岭村赏樱的游客,不仅来自湘鄂赣等邻近省份与地市,还有来自广东、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这坚定了他的想法:“搞旅游是肯定的”。

  于是,吴义勋以旅游为核心,为乡村发展规划出了发展蓝图,积极招引“新乡贤”。并且用好村湾夜话、屋场会等方式,发动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乡村旅游,一定要全村村民参与,提高整体素质,让村子里干净、整洁,让游客看着舒服。”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2019年,大岭村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2020年被评为全国森林乡村。

  “但樱花季太短,还要想办法扩大客源,延长品类和周期。”吴义勋表示,“樱花季最多也就是一个月,等山脚、山腰、山头这三个批次的樱花开完了,也就结束了。”

  怎么样从“赚一个月钱”发展到“赚一整年钱”?

  从2018年起,大岭村村民们建起了不同品种的水果基地,养土鸡、土猪,坚持不打农药使用家肥,现在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引进专家发展民宿,目前已有3000多平米60余间客房。

  “今年,我们与武汉多所高校合作推出了乡村特色研学游项目。”吴义勋介绍,竹艺工坊、草木染工坊、农耕文化体验园区,都为大岭村开辟了樱花季之外的新赛道。此外,供户外娱乐的云上林宿营地也即将开业。

  机遇仍然在路上,路网的建设也一直没有停下。吴义勋表示,大岭村本身在铜钟乡,同时与港口、金塘、青山三个乡镇相邻,但由于龙泉山的阻隔,此前一直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沟通其他乡镇。如今,大岭村与青山镇东流村相连的通道已经被打通。

  “如果和青山的大泉洞这些景区连起来,那么人流量还有机会进一步加大,我们的民宿地理位置很有优势,也可以继续吸引这一方面的投资。”谈起未来的发展,吴义勋信心满满。

  东流村:交通条件改善 能人返乡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走进青山镇东流村,路旁的停车区十分宽阔,旅游厕所干净便捷。停车场边,运动场和供人休憩的凉亭应有尽有,设施齐备。

  “我们东流村一边是官财山,一边是白崖山,另一边还紧挨着青山水库,而且自带流量的大泉洞就在路边。这样的资源在整个崇阳县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崇阳县青山镇东流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王再军告诉记者。

  但在S259铜天线通车之前,这样的生态资源牢牢地限制了东流村的发展,当地村民多半外出谋生,出行要翻山、坐船。哪怕是紧挨着青山水库,村里的农户也很难通过打鱼或务农赚到钱。

  农产品出不去,土特产卖不掉,“酒香也怕巷子深”。

  “说实话,在通路之前,我自己在外面打拼,一年到头可能也不会回来几次。”2017年,S259铜天线已经建成通车,在外经商的王再军回到了库区的这个小山村里,开始担任党支部书记。

  路修好了,许多在外发展得不错的“乡贤”,逢年过节也经常回到老家,感受家乡的乡情。

  王再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变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好村湾夜话、堂屋夜话等方式,积极发动大家为村里做贡献。

  “大家都是很有家乡情怀的,对乡村建设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我们的乡贤不仅提供了资金的支持,还提供了指导和建议。有的乡贤还把党组织关系迁回来了,积极参与组织生活。”

  王再军表示,党建引领发挥作用,也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密不可分。他说:“以前,大家都根本出不去,没有学习的条件。现在可以有组织地把村里的人带出去,找差距、学思路。”

  于是,几年间,东流村已经描绘出了一幅美丽乡村的规划蓝图。

  围绕一个溶洞(大泉洞)、一座山(白崖山)、一处平湖(青山水库),争取让游客可以持续赏花、探洞、游湖、吃鱼,深度体验东流村的风土人情。

  王再军表示,这几年,公交车一路开进了村子里,公路两旁新增了不少停车区。公路部门的这一举措给东流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在旅游旺季,登山赏樱的游客,有来自武汉、江西和湖南的,人非常多。找一个车位很不容易。所以我们也在进行整体规划,想多准备一些车位和设施。客人既然来了,要争取把他们留下来。”

  如今,东流村的招牌景点大泉洞也即将迎来提档升级,谈到未来的发展,王再军信心满满。

  义源村:农特产出得去 外出务工村民如今回家致富

2018年10月,1990年出生的张阳志放弃了在崇阳县畜牧局的工作岗位,回到了家乡高枧乡义源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截至目前,他仍是高枧乡唯一一个90后的村党支部书记。

  “一方面,还是有一些乡土情怀。另外,我觉得‘要想富,先修路’。这条路通了之后,还是很有机会做出一番事业的。”说起为何决定回到村里发展,张阳志眼中闪着光。

  曾经交通不便,村民们很难出去见世面,思想上难以转变。山就是山,林就是林。绿水青山虽然一直在,但金山银山不会自己变出来。

  “我们村这座黄袍山,虽然很多地方都是光秃秃的石头,但土却是肥沃的黑土。一般可能长不出什么东西,但凡是能长出来的,那都不是一般的东西。”

  于是,回到家乡的张阳志首先带着村民们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基地。曾经在农业系统的工作经历也对他起到了帮助,先后邀请多个客商回乡考察,终于建起了合作社,种植黄精。

  同时,通过发动黄永高等党员带头人,让村民实际尝到了发展带来的“甜头”,2019年2月种下的第一批黄精,在2020年下半年刚刚上市就销售一空。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中药材种植的特色产业队伍中。黄精种植从最开始的10余人,100多亩地,发展到了现在的30多户,600多亩。

  如今,除黄精外,义源村还科学搭配不同生长周期的经济作物,如生姜、碧根果、油茶等。不断丰富村里的产业。

  “说实话,不是这条路修通了,这些老板也不会来考察。原来2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40分钟左右。”张阳志表示,信息的交流与货物的运输两者缺一不可,而交通条件的改善让义源村抓住了互联网的风口。

  由于义源村的货物基数足够大,快递公司主动找到了村里,要增设快递寄送点。与此同时,农村公交进了村,客货邮联运的模式不仅带来了游客,还促进了货物的进出。

  公路服务的提质升级,为返乡创业的义源人提供了最基本的营商环境。现在,义源村的豆豉、干菜、米折等土特产,都通过直播和电商走出了大山,销往远方。

  义源村7组村民黄理云今年51岁,曾经在浙江温州打工的她,如今是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她告诉记者,在张阳志的带动下,自己也搞起了中药材种植,收入很可观。客流量增加带来的收入比在外打工还要高不少。

  现在,她建起了直播频道,帮村民“带货”,还开起了公司,注册了商标,越来越正规。今年上半年新种植的生姜,预计年底之前就可上市。说起返乡创业的经历,黄理云表示:“只要人勤快,回家发展还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张阳志介绍,像黄理云一样回到村里发展的人,这些年增加了不少。

  “我们义源村7个村民小组,635户,2653人,原来有1400多人外出务工,现在大概只有900多人(外出)。很多人回到村子里,就近找事情做。”张阳志表示,未来还将持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为大家发现更多的致富赛道。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