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03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路口镇:石头缝里“果”飘香
·雷竹“盖被”好过冬
·下乡义诊
·消防演练保安全
·法治宣讲进校园
·窗口服务提质效
·老旧树池换“新装”
·绽放生命之光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139  更新时间:2024/1/4 16:12:31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雷竹“盖被”好过冬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陶然、甘源、见习记者夏飞洋、通讯员陈也报道:11月27日,崇阳县桂花泉镇桂花村雷竹小镇,10多名竹农将一担担麦壳运送到雷竹林中,均匀地覆盖在雷竹根周围,给雷竹“盖被”增温保暖。
  村民张河平十天前就开始在这里运麦壳,每天早上7点半开工,一天可以挣到100元。
  为雷竹“盖被”是雷竹“过冬”的一种处理方式,每年11月上旬,村民们将麦壳等有机物料覆盖在雷竹根部,形成保温层,经过半个月的生长,覆盖处理过的雷竹就会发出新笋,在冬季抢“鲜”上市。
  “我们一般要放几层麦穗,总共25公分,这样大概半个月就会长笋子。”雷竹小镇种植大户叶琼说。
  如今,雷竹种植已经成为桂花泉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在产业辐射带动下,雷竹小镇与周边140多户、300多位村民结成上下游合作关系,村民可入股分红、可务工赚取工钱,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天城镇茅井村雷虎种植合作社,占地200亩的雷竹已经有近一半完成了覆盖。天城镇茅井村雷虎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吴文保向记者介绍,雷竹基地每天用工在20个左右,忙的时候有30多个工人,每人每天100多元的工钱,到年底要发二、三十万元的工资。
  据了解,经过几年发展,全县雷竹种植面积已超过4万亩,年产值突破1亿元,春节期间,雷竹笋作为市场上的“畅销品”,一斤最高可以卖到40元。
  一颗颗翠绿的小竹子正逐渐衍生出大产业,如今,崇阳县雷竹产业已经从种植开始向竹产品深加工、农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效益进一步提高,雷竹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上一篇4 路口镇:石头缝里“果”飘香
下一篇4 下乡义诊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