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05期第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洪下一湾悠悠情
·又见荻花飞
·盘点金沙(四)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点击数:150  更新时间:2024/1/4 13:40:03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盘点金沙(四)
○陈海平

  (柒)
  当现代人开始以车代步,古驿道便变成了人们寻找历史记忆的地方,而驿道边那凉亭的断垣残壁,可以将金沙过往时代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实,往来金沙的路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古驿道。旧时,路有等级之分。比如,大路,就是官方的轿子和马车可以通行的道路;驿道即古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沿途设有驿站。如今,人们将旧时连接一定区域间的、最便捷的人行道路,都称为古驿道。谓之古,是说它们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残留的痕迹只能在深山老林中寻到,多半以石板路、石砌凉亭的形式存在。
  紫龟寺、明镜山、韭菜岩上、走马岭上等地段上金沙的路和凉亭,因种种原因,渐渐地被岁月湮没,只有柳林岭凉亭、梅花半山凉亭、板坑湾里上凉亭,还能寻找到一些痕迹,吸引一批批户外运动者、摄影爱好者、文史寻访者前来游览观摩。
  柳林岭凉亭,坐落在从风尖山上金沙的柳林川处。风尖山,位于毛栗岭南3.5公里处,主峰海拔633.7米,因山势挺拔风大而名,面积约3平方公里。山南麓白霓镇石山村的“凤家山”村庄即以此而名。柳林村是崇阳境内上金沙岭的必经之路,山畈交汇之地,凉亭众多。以前有地方上乡绅、义士、富户捐款和募资修建东南西北四个凉亭,即赵家洞凉亭、紫龟寺凉亭、龙泉驿凉亭和柳林岭凉亭,内设石凳或木凳、茶水,供行人、商贩、游客歇息。随着凉亭使用价值的退化,四个凉亭均已荒芜,只有柳林岭凉亭还留有断墙残壁的痕迹。但从此可以看出,柳林人民风淳厚、乐善好施。位于柳林至梅花岭地之间柳林岭石林,面积达100余亩,其间奇石林立,形态各异,间或有石洞可见,天白洞、梅公洞隐于林中,是一处尚未开发之地。
  梅花半山凉亭,又名歇足亭,方便亭,多建在要道上离居民点较远的山巔隘口之处。为地方上乡绅、义士、富户捐款和募资所建。内设石凳或木凳,供行人歇息,有些行善之人,多借凉亭施舍茶水、草鞋、灯笼火把等物件,以解行人之急难。随着凉亭利用价值的退化,多数荒芜,甚至垮塌,梅花村半山凉亭至今保存完好。咸丰二年(1941)修建,光绪壬寅年(1902)复修的半山凉亭,全用条石砌成,板石复盖,亭长6米,宽4米、高4米。并留下梅花村半山凉亭碑文:“众结良缘,共施善果。古云:崇山峻岭,行路每悲艰难,遇雨临炎,穷途常图歇息。亭之宜于途间,固矣。予虽有志,实赖诸公之力,今已工成告竣,勒名此石,永垂不朽之。众人捐资名额(略)首人:徐执明,赵国景等五人,咸丰二年壬子(1841)年十月立。”
  湾里上凉亭,从龙泉驿-柳林-毛栗山-罗家山-湾里岩-板坑,在分路往蒲圻或咸宁,经多年形成了古驿道,在罗家山分水岭的湾里岩上,有凉亭叫湾里上凉亭。虽然现在湾里上凉亭只剩下断墙残壁,但厚实的石板墙、石板路级依旧保留着历史的痕迹,让文人游客前来登临、观赏,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句。
  时节如流,岁月无痕。每一处凉亭都有一次次的义举,每一处凉亭都有一段段艰辛。我们无法回到修亭赠茶送草鞋的历史过往,无法回到竹篱密密、茅屋重重的驿道村庄,但参天野树还在,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掩不住对古驿道、古凉亭回眸的心思。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笛声寒,夕阳山外山。要不,该择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相约去这些驿道凉亭走一走。站在凉亭上,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听柔风细语,撩开尘烟雾霭,勾勒陈年旧事,去抚摸绿荫丛林,去畅享碧水蓝天,掺和纷扰不息的琐碎,点燃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
  (捌)
  金沙的泉是金沙的灵脉,她因山高水高而珍贵,以汩汩不息而神奇。板坑,四周群山莽莽,松涛阵阵,楠竹清清,满眼的绿让人心醉。随处可见的古柏、古槐、古榆,把板坑掩映成一处世外桃源。金沙泉,集中在板坑。有板坑泉、大泉洞、三十六人泉组成,汇集成板坑溪。
  板坑泉,又叫湾里泉,位于路口镇板坑湾里自然村庄,地处梅花横坑岩下,为冷水泉,从山顶上有一道较大的山泉顺岩飞流而下,涌水流量0.2-1.0立方米/秒,形成一条长年不干的小河。由于水位落差大,自然形成数道瀑布,在春夏水盛之际,很为壮观。也为兴建小水力发电站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板坑泉贯穿全村,先后在其河上游有二级水力发电站。1974年10月在板坑村湾里建成金沙一级水电站,1977年8月建成第二个小水电站,因发电站建立后有了电力保障,相继兴起了压面厂、脱米厂、粉糖加工厂等。至今,一些老的发电设备和建筑还在。湾里泉下有湾里潭,像一面镶满祖母绿的镜面,那种深不见底的绿,那静水流深的安然,对岁月的风云诡变谲宠辱不惊。潭四周的植被,茂密而繁盛,都想伸出它们长长的手臂去拂潭水,或是想沾些潭水的仙气而生长自己的灵气;也有一面壁立千仞,嶙峋的石壁上长着不知名的灌木,像鸟一样飞翔着身姿,让人不得不佩服那些植物顽强的生命力。白云荡过潭面时,把自己的洁白投到潭水里,一不小心,连白云也被染绿了。
  板坑大泉洞,位于板坑上畈大泉岩中,常年有一股冷泉流出。经过上亿年形成的生态溶洞,洞身窄小而高,宽敞处石钟乳和石笋千姿百态,石柱大得几个人都抱不着,而狭窄处则要缩身爬行,溶洞到底有多深,无考。传说,洞里有金碗,金筷子,金汤匙,只要谁家办酒席就可以进去借用,用完后必须如数归还至原处。结果后来有一家人起了贪念,借完以后归还少了一套,从此洞里的金碗筷等就消失不见了。传说终归于传说,而多少年过去泉水依旧,在深山里保障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金饭碗。
  三十六人泉,传说远古时期,天气干旱,板坑村民37人打着火把带着工具去洞里找水,无比虔诚地祈求龙王赐雨。他们在洞里走了几天,也不知走了多远,忽然看见一处有泉水冒出,便挥起铁锤用铁杵敲击撬动岩石,不料触动了龙系,顿时滔滔泉水如洪水从洞中涌出,其中36人都来不及跑出洞外,被淹死在里头,只有一个人变成一只鸭子游出来了,镇守在泉口最后坐化成石头,从此,泉水经流不息,养育这一方桃源之地。后人为纪念因祈雨而殒命的36位村民,取此泉眼为三十六人泉。
  板坑溪,由大泉洞、三十六人泉、湾里泉及其堰塘围栏将板坑中的水源汇聚一体,下游为赤壁市大竹山村,是崇阳县唯一条不流入隽水河的溪流。板坑溪有九寨沟之优美,有人称之为“小九寨”,慕名而来的游人称之为金沙溪,而本地村民坚持叫“板坑溪”。
  沿板坑溪顺流而下,起初溪水清浅,缓缓流淌,忽而湍急而下成瀑布,或成深潭,两岸树苍竹翠,藤蔓缠绕,巉岩峭立。顺流而行,就要到崇阳蒲圻界石处,便是板坑溪最最惊险的地段,两岸峭壁拢合成一个狭小的关隘,石壁上的灌木,身姿绰约,枝枝蔓蔓,郁郁葱葱,临水的下方长满苔绿,阳光直射过来,把斑驳的光影投到溪水中。泉水由开始的阔面缓流,然后收拢,贴着溪底猛然跌落到潭下,落差较大,形成了一个碧水深潭,深潭碧玉,古人用一斤蚕丝系铁钉下沉,方可探到底,故名斤丝潭。其势大气磅礴,暗的岩壁,莹的珠砾,闪的涡流,流的水晶,溅的银条,在峡谷、乱石和瀑布中穿行,水流湍急,似有释放不完的激情唱,在沙滩、怪树和水草中漫步,波浪平缓,似有舒展不尽的惬意。金沙溪啊,你仙泉如注,一旦撕开你朦胧的面巾,清亮你惊世的容颜和飘逸轻盈的倩影,你已经款款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千条银练,万朵白莲,澈澈清清潺潺迭迭。一曲红尘激活你不再沉寂的长眠,游人踏歌梳妆你如绸如泼的青发,淘不尽山竹人家颜如玉,洗不尽尘心凡落又相思。竖一把提琴,拉一串文字悠扬,叠折金沙溪林海苍苍意悠悠;横一支竹笛,吹几句诗意在手,跌宕仙泉谷千年跫音画新妆。
  在深山老林之间有一方清泉,自然就有有心人不断去探险,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于是,从少数人的探险,到很多人随行,从一个人的抖音,到很多人的短视频,一下子把金沙溪激活了。于是,板坑村委会一班人,似乎找到了带活一方水土的敲金石,就在2022年的夏天用脚手架搭建了2.5公里的全域栈道,忽而一夜过去,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可惜,经月有余,终因安全隐患问题,被迫关停,并拆除了这些简单的通行器材。
  再往前行,左岸是曾经古法造纸的石槽、石池等印记。境内历史上有利用水力生产火纸的传统。当地人利用此水力,建槽造纸,最盛时,达四十八座槽之多。明清时期,全村年生产火纸近百万市斤,远销武汉及周边地区,现今仍有村民零星生产销售。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术,砍竹,劈竹麻,石灰浆竹麻,晒竹麻,水力碓臼打竹绒,踩槽打浆,覆帘抄纸,压水,牵纸,晒纸等几十道工序。时代在滚滚向前,这些造纸工艺早就被淘汰,而留下来的古迹,在岁月的打磨中依旧闪耀着历史的光芒,三十六洞济世泉,四十八槽香火纸,运用泉水的流力和就地取材的丰富资源,算是大自然给予板坑人的一段历史的机缘。
  继续前行,就是古迹石拱桥和右岸峭壁的界石。相传,崇阳蒲圻分县时,崇阳县的县长和蒲圻县(今赤壁市)的县长在此巨石下相遇,便以石为界,并刻字“古石为界”为证,并在古石下面立下界碑,一面刻着“蒲圻”,一面刻着“崇阳”,碑中有诗赞古桥的:联通两岸石拱桥,明朝修起到清朝,不怕山洪水浪高,千年古迹万年牢。界碑早已遗失,而界石上刻的古石为界,其年份已模糊不清。据村里老人口述,界石在抗日战争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此石在侧面看到是有裂缝的,乡亲们用此石唱了一次空城计。
  涧澜一线深潭极,峭壁两岸浅池碧。石兰铺洲流铺沙,绿树摇云瀑摇堤。板坑雨点飞空舞,竹山天色映地低。借我清泉邀故人,毋问崇阳与赤壁。渐渐宽敞了,是一片溪流多年冲洗淤积的沙洲,长满石兰草和枫杨树,经过跌宕起伏后的顺其自然,让人心静如水,让人去除杂念,该是人生最终的皈依吧。有一缕阳光从枫杨的缝隙中照在脸上,告诉我,这里是赤壁的大竹山。
  相信总有一天,金沙溪两岸,能搭建好安全的观光栈道。那时,让所有的人再来一次分享金沙溪。
  (玖)
  金沙的洞,巧合了西游神话,是吴承恩先生曾经游历过金沙受到了启发而写下了《西游记》,还是《西游记》成全了金沙的洞?不得而知。不管是青山的大泉洞、通山的隐水洞还是温泉的太乙洞,都是洞旷深远,鬼斧神工,千姿百态,但它们都是单一的溶洞,而金沙的洞则形成一片洞群,分布在祁家山里演绎着西游记神话的传说。
  祁家山,位于毛栗岭北3.3公里处,主峰海拔580米,南为前沙坪盆地,西连尖山,北抵后沙坪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因山侧过去有祁姓居住而名。在祁家山下,后沙坪对面赵家西山处,有一个叫“大树林”的村落,古树参天,隐秘的植被下,石林奇特,布满大大小小溶洞,有猴王洞、沙僧(石仙)洞、八戒洞、白马洞、神龟洞、王狗洞、观音(荷花)洞等,还有一些尚未命名的洞穴,或深或浅,或平或陡,各具形态。
  白龙马与唐僧。白马荡,是一处位于梅花村委会驻地东约3.5公里处的山间低洼平地。相传,古时此地山岩下常有白色神马出入,在此兴风作浪,常常祸及百姓,后被唐僧收服,飞进金沙坪村大树林的白马洞,人们才知晓白色神马原来是龙王小太子,以此而名白马荡。白马荡居民由其祖人王仲文由下岩上屋王家迁此定居。相传,白马小龙王在毛栗山白马荡一带兴风作乱,祸及百姓,唐僧在梅花村的白马荡与其比法,白马飞到一千多丈高化为雾障对抗唐僧,唐僧手捏兰指点燃荡中的柴禾草堆将其制服,收为坐骑,白马小龙王飞进洞里,此洞故名白马洞,唐僧合什立在洞外石顶之上,光头点点,袈裟如云,故名和尚石。
  猴王洞,洞口上方因有一尊酷似猴王的天然石像,右手持金箍棒,左手搭莲蓬,呈腾云驾雾之势,故名,是大树林里规模最大的一个溶洞。主洞长百余米,内分左右两个支洞,现已经探明左支洞长约500米、右支洞长约2公里,下有暗河泉水叮咚。洞中乳石如螺如蛇,如菇如笋,如藏龙卧虎,如众僧膜拜,定海神针小,金箍棒威长,无不造型奇特。洞中宽敞深邃,可容千余人。洞内造型奇特,俨然地下迷宫,洞中有洞,如玉如螺的石笋,或上升或下垂。有的钟乳垂幔,自成一方田地,成为女儿王国。有的落泉成瀑,该是花果洞天,那怪石嶙峋不正是孙悟空面对着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在一处洞岩石上,正是展示孙悟空跟二郎真君战斗时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全过程,时而变得身高万丈,时而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一会儿又自天而降,“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岩石上的麻雀、水蛇、花鸨、土地庙以及尾巴变做的一根旗竿栩栩如生。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宛如树种描述的故事情节,逐一展开,将猴王的机智、乐观、诙谐的性格和变幻莫测的本领就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了。
  八戒洞,位于龙凤口处,洞口左龙右凤的岩石神态逼真,而洞中一石神似卧榻上一头半躺着生猪,酷似猪八戒,卧榻上前方有案台,摆放着各种贡品。洞顶有嫦娥奔月,洞壁有风流倜傥的天蓬元帅驾鸾出征,洞侧有高家庄老宅,前方有大腹便便的八戒飞舞九齿耙。正所谓:龙凤呈祥护深窟,八戒藏娇形自乐。
  沙僧洞,又名石仙洞,离猴王洞200米处,有一“石仙洞”,相传是仙人聚集的地方。洞中央有一大石鼓,用物敲击,竟能发出响遏行云、召山唤水的回鸣。因洞中有一俗名“谢老师”的石仙像而得名。明朝进士,御史中丞王应斗,曾撰有《石仙岩记》,言及盛景:“最上有石仙象一,士人呼谢老师,不知何解.....周遭镂石为龛,皆鬼斧神工,亦非攀跻所能及也”。极言其景之胜,有搜奇探幽之价值。由于方言中“沙”和“石”,“僧”与“仙”同音,历史记载的都是“石仙洞”,而当地一直流传的是“沙僧洞”,方言的以讹传讹并不影响人们对于唐僧师徒的膜拜,也许这样更加符合大树林里西游记的传奇。
  观音洞,又叫荷花洞,传说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洞府,有缘人进得此洞,会看到观音坐莲的圣景。西行路上,观音就如如来佛祖的特使,为唐僧师徒指点迷津,帮助他们降妖除魔、逢凶化吉。当地村民会经常来此拜谒观音菩萨祈福。神龟洞,又叫乌龟塘,在观音(荷花)洞内,荷叶盖乌龟,白天张开,晚上合拢,荷花石形似莲蓬,晶莹剔透,荷花开神龟现。西行路上,唐僧师徒旱路上有白马骑行,水路上有神龟驮载。王狗洞内有岩石酷似狗状,王狗是神话中的哮天犬二郎神,民间有天狗食月的传说,凡天生异象,出现月食前夕,洞里必有响动,如犬吠震天撼地,给人以预警。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金沙岭大树林的洞群,流传的诸多洞名,绝非现代人为发展乡村游在《西游记》的基础上去炒作命名的,而是当地人因其神似千百年来悟出的一种共识,才让大树林走进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神话秘境。个中见解,参差不一。渐看渐思,皆成文章。
  当然,还有一些洞,还没有来得及去探访和命名,或许当揭开那洞口的一刻,就会有别样的一方天地,它就像是一坛坛其貌不扬的老酒,一旦打开封口,浓郁的酒香便会令人无法自拔,值得我们去探寻、溯源和联想。有没有猎奇探险同行者?我们可以同行一起去深度探访西游秘境,一起编织金沙领新的神话。

上一篇4 又见荻花飞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