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697期第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自建“山顶公园”的“愚公”程雅辉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133  更新时间:2023/11/28 17:09:38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自建“山顶公园”的“愚公”程雅辉

市民在凉亭内休息
程雅辉在铲除凉亭周围杂草
程雅辉修整山间步道
程雅辉在山顶写下“水滴石穿”
 

全媒体记者 陶然见习记者 夏飞洋

前 言

  10月7日,崇阳县融媒体中心各媒体平台发布《“愚公”程雅辉:“挑”出一座亭 种下一片绿》新闻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近日,中心再度派出采访组,深入挖掘程雅辉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七旬老人自建山顶公园。他今年70岁,19岁入党,原在崇阳县交通运输局装卸运输公司工作多年。退休后,一直保持着早起爬山锻炼身体的习惯。起初,只是为了让登山之路好走,自购材料开荒修路,慢慢的,为了方便和自己一样的“登山客”,修建凉亭、栽种树木,10余载日复一日,终于让山顶有了公园的雏形,引来不少市民休闲健身观景。他,就是被当地人誉为“愚公”的程雅辉。

开山辟路  10月8日,天刚拂晓。当记者步行至大集山高峰时,一位老人正在路边用镰刀清理带刺的杂草,他正是程雅辉老人。2010年,家住县城的程雅辉退休了,突然歇下来的生活对程雅辉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尤其在得了冠心病之后,每天爬山锻炼身体,成了他最喜欢做的事。

  “其实刚开始,我并没有打算修建这个公园,只是想把上山的路修得好一点。”程雅辉老人告诉记者,自从大集山国家级健身步道建成,他就喜欢到大集山锻炼。一是上山的路好走,二是山上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站在山顶可俯瞰整个城区。但是,十几年前的大集山,除了政府修至半山的步道和凉亭公园,登顶的路异常难走,荆棘密布,杂草丛生,行人根本无法从其中经过。

  那个时候,程雅辉老人每次经过那样的“小路”时,就萌生了开山辟路的想法。

  2012年的一天早上,程雅辉老人穿过重重“小路”后,突然发现了一棵柏树扎根在绝壁的石头缝里,“滴水穿石 坚韧不拔”,程雅辉老人脑中瞬间显现出代表着崇阳精神的八个字,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棵“迎客柏”,程雅辉老人下定决心要把通往山顶的路开辟出来,如此一来可以方便更多人到山顶来健身休闲观景。说干就干,凭着一副扁担、一把镰刀、一把锄头,老人开始了每天肩挑背驮、早出晚归登山开路的生活。不论天晴下雨,他都坚持去大集山清理“小路”,从未间断。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通往大集山顶的小路,就是靠程雅辉的双手打磨出来的。

建亭歇脚  面对程雅辉老人的决定,家人不是没有反对过。“开始没经验,砍荆棘时用力过猛,反弹的力度让一根寸长的刺贯穿了我的手掌。”给记者展示虎口犹存的伤疤时,老人显得云淡风轻。

  “他们担心我的安全,怕我上山做这些事情有危险。但是我想为大家做点事嘛!”程雅辉老人心里也很明白家人的担忧,可是只要一想到把路修好后,能方便更多的人去大集山顶锻炼健身,他就无法放下手中的扁担、锄头和镰刀。

  在他的坚持下,家人也慢慢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曾经荆棘满地的“路”才渐渐有了雏形。与此同时,来大集山晨练的人也越来越多。

  程雅辉又闲不住了,“路初步弄好了,为什么不能在山顶再建个凉亭公园,供更多的人休闲娱乐呢?”说干就干,老人开始了新一轮的计划。

  “561214”,这组像“密码”一样的数字解锁着老人修建凉亭每日的作息表。

  每天早晨5点起床洗漱吃饭,6点准时挑着约二、三十斤的沙石、水泥等材料上山,中午12点吃点干粮、略作休整,下午14时回家休息。

  两年多时间,差不多挑了2万多斤石料,这才有了如今看似简易、实属不易的小凉亭。设计、修建全部出自程雅辉一人之手,老人为它取名“文雅慧君亭”。

植此青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余载过去了,大集山顶成了登山客津津乐道的休闲好去处。

  “山顶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该有的设备应有尽有。凳子、桌子以及在石头上的文明警句,让这个林间秘境的“山顶公园”萦绕着浓浓的暖意。

  而最让程雅辉老人感到骄傲的是,他修建的这个“山顶公园”没有破坏生态环境。他告诉记者,凉亭里的座椅、木桌和搭棚用的木料、铁皮,统统都是自己从山下一步一步挑上来的,绝对没有乱砍乱伐大集山上的一草一木。与之相反的是,每当程雅辉开路建亭时,还会自掏腰包从山下购买树苗栽在山顶。

  “到现在差不多种了八、九百棵树,有桂花树、柏树等风景树,也有桃树、梨树、枇杷树等水果树。”老人告诉记者,起初树苗成活率不高,大集山顶都是石头芭茅,水土流失严重,为了让树苗活下来,程雅辉想尽了一切办法,先是从石头缝里取土,并开辟出一个蓄水池,然后又从市场购置了几十个泡沫箱子和3个大塑料桶存水,在程雅辉的细心管护下,渐渐地,树木的存活率开始高了起来。“目前存活了400多棵,果子成熟时,每次看到登山的市民随手摘到口里就能吃,再累也觉得值得了!”。

  但是,令程雅辉老人心寒的是,他所栽种的果树被少数游客肆意破坏。“你们不知道程爹为了修建这个‘山顶公园’,耗费了多少精力,倾注了多少心血。”家住大集山脚下的宋先生告诉记者,程雅辉老人修建山顶公园所用的镰刀、锄头及每一颗钉、每一块铁全部都是他自掏腰包,“他是真的想为大家做点事,从来没有过一句抱怨,希望大家都能珍惜程爹的心血和汗水,爱护山顶的树木和环境。”

造福群众  “就是要让更多人受益。”当记者问及12年来,老人有没有算过一笔经济账时,程雅辉摆了摆手,“哪能那样算,我母亲以前当村民组长时,自发收粮票几十年,没要一分钱的工钱。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崇阳人,就是要滴水穿石、坚韧不拔的做好事,不算账也算不得账。”

  “我并不觉得累或是不值得,其实我是获益最大的人。”程雅辉笑着告诉记者,“你想想,修路、建凉亭、栽树,既锻炼了我的身体,又为自己提供了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让更多人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采访最后,程雅辉老人说他很欣慰,近两年,县委提出全力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样板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植树造林的队伍,尤其是大集山被纳入了全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之后。“只要身体允许,我还要继续上山种树,让山上绿树成荫,花果飘香,风景这边独好。”程雅辉坚定地说道。

  记者手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岁月长河里摘下的种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抽枝、散叶、挂果,精神的种子亦然。如果说“水滴石穿 ? 坚韧不拔”是崇阳人民的“根文化”,那么,十余载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不忘初心打造“山顶公园”的党员程雅辉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者,也是弘扬崇阳“根文化”的践行者。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