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四十七期4版
3 上一版   
·崇阳:“八个一”工程打造文化大县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1223  更新时间:2011/8/12 9:31:02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崇阳:“八个一”工程打造文化大县

  崇阳,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素有“人间新天府,世外小桃源”之美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商代铜鼓出土之地,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崇阳提琴戏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土长篇叙事诗《双合莲》、《钟九闹漕》是现代汉民文化史上的瑰宝。崇阳近代曾诞生过京剧艺术创始人之一、徽班名伶米应生,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世杰,九三学社主要发起人、原国务院参事吴藻溪等文化名人。
  崇阳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伴随着历史沧桑世变,西周农耕文化、楚文化、潇湘文化、赣文化在这里交替激扬,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形成了具有浓厚鄂南特色的乡间文化。崇阳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朵美丽奇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崇阳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大力推进“文化崇阳”建设。2009年至2010年相继提出了文化建设“八个一”工程工作目标:办好一张报纸《咸宁日报·崇阳周刊》,排演一台大戏《隽水天城》,协拍一部电影《白蛇传说》,拍摄一部电视剧《双合莲》,创办一份网络报纸《崇阳手机报》,举办一场大型晚会《湖北电视台青歌艺术团走进崇阳》,抓好一批文化项目“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国崇阳影视城”。
  时光荏苒,2010年即将过去。崇阳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八个一”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大潮初起,风云际会。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之中,崇阳文化事业正以全新的面貌、百花齐放的态势,扬帆起锚,向文化大县迈进!
  《咸宁日报·崇阳周刊》
  由中共崇阳县委和咸宁日报社联合创办的《咸宁日报·崇阳周刊》,于2009年12月1日试刊,2010年1月1日正式创刊,为对开四版彩印大报,每周三随同《咸宁日报》出版,覆盖崇阳全县和市直单位,每期发行8000多份。
  《咸宁日报·崇阳周刊》紧紧围绕崇阳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新闻宣传。开设有“头条新闻”、“天城时评”、“新闻集锦”、“乡镇风采”、“县直新气象”、“创先争优在行动”“建设新农村”、“崇阳人在外地”、“外地人在崇阳”等栏目。头版为要闻版,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报道;二版为综合新闻版,全面报道全县各行各业的典型经验,重点突出乡镇和基层一线的报道;三版和四版为深度报道,以整版篇幅报道全县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有“热点聚焦”、“特别报道”等。
  《咸宁日报·崇阳周刊》创刊一年来,以传达政令、指导工作、服务中心、联系群众为办报宗旨,结合崇阳实际,力求特色,图文并茂,融指导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成为崇阳县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县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舆论工具,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一致好评。“热点聚焦”、“特别报道”、“崇阳人在外地”、“外地人在崇阳”等版面和栏目深受读者喜爱,突出了崇阳特色。特别是“学习宁海先进经验,推进崇阳科学发展”系列报道,在崇阳和浙江宁海两县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两地领导和读者的高度赞扬。
  大型崇阳民俗歌舞戏《隽水天城》
  为了充分挖掘崇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全面提升崇阳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促进崇阳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打造一台大型反映崇阳历史文化的民俗歌舞戏。为此,成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国家一级导演姚晓明、国家一级作曲王原平、国家一级编剧王自力等组成的高水平编导团队,并且向社会公开招聘演艺人员44人,将天城剧院改造一新。该剧从今年元月份开始,历时近一年时间,总计投入近800万元,现已立于舞台。
  《隽水天城》是崇阳秀丽山水和执着精神的完善展示,是现代歌舞与传统戏曲的经典组合。全剧由序曲《滴水穿石》、上篇《隽水》、下篇《天城》和尾声《吉祥烛光》四部分组成。该剧以主人公天哥、隽妹的爱情故事和成语“水滴石穿”为主线,把富有崇阳地方特色的商代铜鼓、提琴戏、崇阳方言、古驿道等诸多地方元素融入剧情中,是一部以旅游文化为主旨,充分展示崇阳民俗风情的室内舞台剧。该剧以优美的旋律和曼妙的舞姿,艺术地再现了崇阳儿女相亲相爱、百折不挠、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隽水的秀美、天城的壮丽以及崇阳人的豪爽与清纯,给人以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的艺术享受。
  《隽水天城》排演工作启动后,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12月3日新闻发布会暨首场演出以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
  国际巨片《白蛇传说》
  崇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秀美山水资源优势,加快“文化崇阳”建设步伐。2010年5月,崇阳与中国巨力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同拍摄国际巨片《白蛇传说》。
  《白蛇传说》投资3亿多元,由国际著名监制崔宝珠担任总监制、由香港著名导演程小东执导、国际影星李连杰饰演法海、著名演员黄圣依饰演白素珍、香港著名演员林峰饰演许仙、香港著名影星蔡卓妍饰演小青、国内著名演员文章饰演能忍。
  《白蛇传说》剧组在青山大泉洞风景区龙形山搭建金山寺山门,在天城镇金竹爆湾搭建许仙家,在天城镇洪下风景区搭建雷峰塔和金山寺。9月29日下午,中国巨力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和崇阳县人民政府在天城剧院联合举办《白蛇传说》开机仪式和新闻发布会。省、市、县和中国巨力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电影总监制、导演及主要演员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湖北卫视、人民网、新浪网、湖北日报等100多家新闻媒体、200多名新闻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对会议实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电影《白蛇传说》于9月30日在青山风景区开机,10月底转景北京中影集团摄影棚内拍摄,明年国庆前后在全球发行,并将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奖。
  《白蛇传说》在崇阳拍摄后,在社会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北京正中基业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计划在崇阳投资12亿元建设影视文化城,届时崇阳的旅游文化产业将会得到全新的发展。
  崇阳提琴戏电视剧《双合莲》
  崇阳民间的提琴戏是历经近两个世纪长盛不衰的艺术奇葩,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抢救、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崇阳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拍摄提琴戏电视戏剧片《双合莲》,作为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崇阳形象的大事来抓。
  《双合莲》是崇阳提琴戏的代表剧目。该剧叙述的是清末道光年间,一对青年男女为了爱情抗争封建社会体制、最终为爱殉情的凄美传说,由此改编的提琴戏《双合莲》在崇阳民间广为传唱。这个真实的民间故事,发生在道光二十八年(1875年),故事梗概是:桂花泉的胡道先(字三保)与三山的郑秀英两情相愿,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订终身。并用郑秀英精心绣制有一朵莲花的丝帕剪开,各执一半作为定情之物。郑姓族长以秀英“辱门败户欺祖宗”,横加压制,后秀英自杀,三保忧郁病死。崇阳石城铁匠四爹陈瑞兆(1818—1902年),对此深表同情,遂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双合莲》,在崇阳民间广为流传。
  电视戏剧片《双合莲》由中央电视台著名电视导演阎德威监制、湖北省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张长江执导拍摄,共分四集。2009年9月,该剧在央视戏曲频道连续播放两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省、市领导和广大电视观众的高度评价。经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批准,分别制作了央视版和地方版(DVD、VCD)两个版本。
  网络传媒《崇阳手机报》
  今年5月,崇阳县委宣传部与咸宁新闻网站、县移动公司联合创办了《崇阳手机报》。它是崇阳创办《咸宁日报·崇阳周刊》后又一宣传崇阳的重要窗口,是崇阳新闻宣传的又一重要传媒。它的创建和开通必将对崇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起到有效的服务和指导作用。
  《崇阳手机报》依托咸宁日报社精干的新闻采编队伍和广大受众群体,以咸宁新闻网、崇阳网、《咸宁日报·崇阳周刊》等丰富的新闻信息为核心资源,通过彩信手机报形式,坚持信息采集本地化、服务资讯本地化,打造一份真正属于崇阳人民的手机报,满足全县干部群众对于重要时事新闻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服务的信息渴求。
  《崇阳手机报》分日常版和专题版,周一至周五为日常版,周六和周日为专题版。主要栏目有:“学习动态”、“崇阳新闻”、“党建理论”、“廉政建设”、“要闻聚焦”(国内、国外)、“文明创建”、“旅游指南”、“崇阳气象”、“社会民生”、“热点导读”、“格言警句”、“笑话贴士”等。
  目前,《崇阳手机报》已发展20000多用户,发展势头良好,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湖北电视台青歌艺术团走进崇阳
  2010年11月10日,湖北电视总台青歌艺术团走进崇阳,在教育城震撼上演以“阳光教育,希望崇阳”为主题的大型歌舞晚会,现场气氛火爆热烈,歌声如海,掌声如潮。晚会以“阳光”象征崇阳教育,以希望昭示崇阳未来,由“约会阳光”、“聆听阳光”、“品味阳光”三大篇章构成。艺术家们用歌声描述了多姿多彩的幸福时代、荆楚大地的风土人情和沧桑巨变。一曲曲悠扬的歌曲伴着五光十色的彩灯和热烈掌声在教育城上空久久萦绕。婉转悠扬的校园歌曲激发了全场学子对未来的憧憬;激情洋溢的民歌在崇阳人民心中久久回荡,激起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大屏幕上以崇阳优美的山水、灿烂的阳光、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民风,以及教育城的壮观景象和莘莘学子的勃勃生机为背景,将崇阳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叙写成一篇优美的诗歌。
  文化惠民
  崇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最新成果。
  天城剧院改造项目:投资360万元完成了场地维修、座椅更新升级、设备购置等。剧院通过大厅灯光、音响、座椅等部件升级改造,现代气息浓厚。
  信息共享文化阵地建设工程:该县投入110万元加强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逐步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结合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改建工作,整合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
  全国农民健身运动工程:投入130万元在全县26个行政村建立了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同时推动农村体育组织的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投入480万元对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全面改造。目前,正在按计划完成武长线乡镇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工作。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县已建成30个农家书屋,总投资75万元。目前,农家书屋网点遍布各村组,基本满足基层农民群众文化和读书需求。
  百场大戏下乡工程:打响“百场大戏送农村”战役,积极开展“送戏、送书、送信息、送政策”四下乡活动,全年共送戏200台。
  千部电影下乡工程:按照“千部电影送到村组”的思路,将爱国影片送到各乡镇、村组轮流演出,全年共组织电影放映小分队深入到全县180多个行政村放映电影3000余场。
  建设“中国崇阳影视城”
  随着国际巨片《白蛇传说》在崇阳的成功拍摄,崇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之扩大。2010年12月北京正中基业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崇阳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兴建“中国崇阳影视城”合作协议。
  崇阳影视城占地面积约3000亩,总投资12.21亿元,建设工期4年,2011年开工,2014年全面完工。一期工程投资4.66亿元,包括影视主题商务酒店(准五星级,建筑面积2万平米,投资2亿元)、低碳环保公园(面积600亩,投资2亿元)、影视商业街(面积33亩,投资660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7.55亿元,包括影视拍摄基地、影视婚礼主题公园、影视与艺人培训基地、好莱坞明星美容养生乐园、全息影视技术研发基地、农业产业观光园、新农村改造建设。
  崇阳影视城将以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配套和优质的自然资源开创中国影视产业综合发展的新模式,同时整体提升崇阳的形象和国际知名度,促进崇阳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