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700期第4版
3 上一版   
·家乡的村BA
·堰市古镇——我童年的天堂
·冲天鹤大风车暇思
·住建之歌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146  更新时间:2023/11/22 16:52:3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家乡的村BA
杜家驹 徐四会

戴劲松/摄

  家乡的村BA起源很早,听闻父辈就有赤脚打比赛的经历。

  我第一次亲历是在2003年那年,当时正在县里寄宿读高一的我,突然收到村里叫我回来打篮球的喜讯。正好学校考虑非典准备放假,我便认真收拾,翻遍行李箱连件球衣都没找到就匆匆回了家。

  篮球场选的是村里小学的那片操场,说“选”显得阔绰了,好像除了那里,再也没有条件更适合的了——但是那片操场显然没做好准备,或者连做梦也没想到,平时除了供百十个野孩子狂奔的地盘,会被选来当作打比赛的“高端场”,所以它肆意地长满了野草。这还不算,除了篮球架无法自制,所有基础设施都是纯天然的——场地是泥巴地,篮板是村里木匠做的,连打球的人员都是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有传说年轻时球打得巨好的五十岁大叔、有我这种空有激情穿着回力鞋当球鞋的学生伢,甚至还有身上沾着泥刚从田里上岸的农夫。

  好歹是台子搭起来了!我们村里那些作为组织者的年轻人都很卖力,在雅安、蔡墩、河岭、畈上等参赛的村队来临前一天,终于拔光了场内的野草,画上了石灰线,并在操场中线旁栽了一根旗杆,以示以“最高规格”来对待这场自发组织的民间赛事。

  赛事现在看来虽然简陋,但也足够让我兴奋得临赛前睡不着觉。原因很简单,因为村民的热情和期待不简单。

  大家穿着各色衣服,在场上来回飞奔,霎时间尘土飞扬,天地间灰雾笼罩,篮球不是因场地不平而自由变相就是偏离视线而径直飞到场外,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球员的激情,哪怕碰了一鼻子“灰”,也要在迷雾中把沾满泥巴沉得像铅球般的篮球“偷偷”推进篮筐。球迷更是铁杆,从十里八乡骑自行车、摩托车前来,把操场围成了人口密度最大之地,旗杆上、树上、屋顶上到处爬满了人,他们在若隐若现的灰雾中寻找自己最熟悉的球员,猜谜语一样议论着刚刚投进球的是谁。

  那些组织的后生仔们只好边打边用浇菜的水壶喷洒,实施“人工降雨”,拼了力气想创造出最佳条件。结果却是,喷了水的低洼地,就像麦芽糖,“飞毛腿”踩下去,提起来是“灌铅腿”,上一秒看到鞋子还在脚上,下一秒鞋脚分离。打完球的球员们顾不上“灰头土脸”,骑上摩托,回到自己村里,歇一夜,第二天继续……

  那场赛事持续了四天,我作为村里的绝对主力,球技算不上成熟,表现也算不上出彩,但是沾染着泥土气息的球赛,成了我等草根球员挥之不去的记忆。

  后来我上大学,在外地工作谋生,偶尔混迹于“野场”,也听闻了各地近年来兴起的“村BA”,但都觉得离我远了,再难体验从前单纯的篮球快乐。

  时光流转到2023年,一晃二十年弹指而过,当年梳子插不进黑发,现在变成脸和头争地盘的稀疏大叔的我,回到了家乡工作,没承想,竟遇上了全县最大规模的“村BA”篮球赛。

  一开始,作为驻点村单位,同事邀我去参加他们路口镇的“庆七一”杯篮球赛,久疏球场的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他来到了村里,只见靠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崭新的塑胶篮球场、羽毛球场、小型足球场一应俱全,村民们早把场子“占”了,听说我们是村里篮球队来练球的,二话不说就把场地让给了我们。

  球还没开练,村书记早已等候多时,在场边精心准备了饮料、毛巾等物品。等到热身才发现,队友是清一色的年轻小伙,我竟然是除了教练之外球队里年龄最大的一员。为了表达我不是来“抱大腿”、年龄大也有优势的态度,我全力拿出中远投绝活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不料年轻的队友们却用“小李飞刀”一样的三分远投,稳准狠地让我体会到了“年轻真好”。

  练完球集合吃饭,我跟同事说我不参加了,书记过来挽留说,我已经给你报了名,来了就是一个集体,村BA,就是“村吧”,村民们的快乐吧,一起参与才有味。

  是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集体快乐似乎变少了!难得相聚在一起,篮球是载体,全民参与是主体,全民同乐才是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

  且看比赛场面,场场火爆!每场比赛征战的不止是球员,球迷们也“卷”得厉害,去晚了连个站的位置都没有。从下午四点半开赛打到晚上十来点,既考虑到了村民的白日劳作,又兼顾了上班族的朝九晚五,大家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和农活,纷纷来到篮球赛上一较高低,挥洒汗水,收获快乐。

  队员们穿着崭新的全套装备,抢断如无影手,在夹击中一条龙快攻反击,上演篮下肉搏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球不粘手多次传导超远三分、犀利的突破如快刀斩乱麻,强硬的防守和默契的配合,处处展示出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风采,引得观众欢呼声一浪更比一浪高。球员们一下场,志愿者们就把饮料、毛巾递了上来,还有医护人员过来指导,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周到的场外服务带给了球员和观众们无与伦比的体验!

  过瘾的岂止现场球迷,身在他乡的游子们也通过视频直播,场场连线现场喊麦,为自己喜爱的球员加油打call。敲锣打鼓、民歌龙灯助兴,尽情欣赏原汁原味、极具本土特色的篮球文化大餐,他们不仅为赢了的呐喊,也为输了的助威,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在这一刻得到尽情地释放。

  一天数场、连打一周的路口镇村BA篮球赛在村民们的恋恋不舍下落幕,金塘镇又无缝衔接抢下接力棒,为村民们再续精彩赛事。如今,在崇阳,每个乡镇都建了2个以上的现代化标准球场,赛事火热传递,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乡镇的赛事刚刚落幕,下个乡镇的赛事又火热开场,乡镇持续“接力”,让村BA这个大IP在崇阳不断升温、大放异彩!

  球员们不在乎赢得了多少奖金,只因一声哨响,从全国各地回乡披挂上阵,打造乡村文明的硬核新风,他们用充满乡土味的提琴戏、歌舞和农家美食暖场,为村BA注入源源不断的流量。这里人人都是主角,没有看客,村BA改变了村民从田地到牌场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从田地到球场的新风尚,在这个夏天,崇阳的村BA火爆出圈,登上了央视。

 

下一篇4 堰市古镇——我童年的天堂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