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632期第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艺坛之花香愈浓
·粽叶的滋味
·桃红拾景
·爷爷的叮嘱
·幸福之门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537  更新时间:2022/6/15 10:35:56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艺坛之花香愈浓
——崇阳县文艺采风团走进“七彩药谷”暨县作协首届理事会侧记

    ○舒浩武 李春
  2022年5月21日,小满刚过,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由崇阳县文旅局主办、县文联组织的中药材产业主题采风活动走进铜钟乡清水村“七彩药谷”,县作协、县诗联协会、县摄影家协会共30多名会员参加采风活动。
  采风艺术团一行在铜钟乡乡长楚端斌的陪同介绍下,一路且行且听且赏。蓝天白云下,赭黄色的丘陵高低起伏,空旷辽阔;一畦畦的药园里,百合花含苞待放,金银花灼灼耀眼,牡丹、芍药、射干欣欣向荣;黑色的环形公路在药谷基地里穿梭,正在建设的木屋群散布其间。微风吹过,花香阵阵,景色宜人。
  据悉,位于铜钟乡清水村的聚草康“七彩药谷”项目,是该乡落实县委、县政府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号召,引进武汉同济现代医药集团投资建设而成。该项目规划面积60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面积5200亩,采取“市场主体”+“集体经济”的合作经营模式,建设一二三产融合项目。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化项目,他们既遵循自然规律,科学种植,又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做到“一药三卖”:一是卖药材更卖特色。在种植多年生黄精的同时,压茬种植当年受益的金银花、菊花,二三年受益的百合、芍药、牡丹、射干等品种,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确保产业可持续。同时积极探索林下套种,开展仿野生环境种植,提升药材的品质;二是卖药材更卖风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既种药,又造景,吸引游客旅游观光。在药园里搭配种植玫瑰、紫薇、茶梅的有色花叶树种,花开季节、各色药材、花卉交相辉映,花香中夹杂着药香,俨然一副七彩画卷。三是卖药材更卖模式。采取育苗+种植+深加工+文旅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药王谷,种药材观花海,打造网红打卡点;建设加工厂,做饮片制饮料,提升产品附加值;投资康养区,修酒店兴民宿,吸引游客留下来。同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中药材,提供种苗,保底收购;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共带动76户108人在基地务工(其中脱贫户20户32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预计为集体经济年增收25万元以上。不久的将来,此地不仅是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的“龙头”基地,也必将是全县一处新的网红“打卡地”。
  擂鼓催春昭日月,百尺竿头再扬鞭。下午,县作家协会在古朴美丽的茅井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召开崇阳县作协首届理事会。会上,县作协常务副主席舒浩武宣读县作协文件,明确了主席团成员分工和县作协内设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副主席陈海平讲解“文旅杯”征文的相关要求;创作培训部部长李春讲解了《溪流》栏目设置构想,会上进行了集体讨论。县作协主席雷应华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指出,新一届县作协领导班子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讲好崇阳故事。认真组织县域内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创新和丰富地域文化,创作一批富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为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建成战略支点,打造示范样本”发展蓝图贡献文化力量。
  三年磨一剑,情系《野樱坪》。随后,县作协举行了中国作协会员、县作协副主席、县政协机关干部刘红长篇小说《野樱坪》鉴赏会,县政协副主席吴梅芳应邀出席了作品鉴赏会并讲话。会上,刘红重点从主题确立、人物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野樱坪》的创作过程。鉴赏发言环节,县政协副主席吴梅芳谈到读《野樱坪》小说的感受:一是方言土语的使用非常有魅力;二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有特色;三是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独具匠心。雷应华、舒浩武、陈海平、王新华、龚博、程二春、李如英、张金凤等本土作家先后谈了自己的读后感。大家一致认为《野樱坪》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寓意深刻、人物丰满、语言丰富。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和时代背景,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多角度多线条的叙事展现宏大的时代主题,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作品具有高度的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言土语的运用更增添了小说独特的魅力,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作者甘守寂寞、艰辛写作的探索精神令人钦佩。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熊毅对《野樱坪》的出版表示祝贺。同时指出,县文联作为全县文化艺术者的“娘家”,责无旁贷为全县的文化艺术创作服好务,衷心希望我县广大文学爱好者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繁荣崇阳文学事业。
  作品朗读环节,县作协陈迪新、庞霜霜、李春、石银芳等先后朗读展示了《野樱坪》中的精彩段落,博得阵阵掌声,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下一篇4 粽叶的滋味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