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624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忠魂归陵园浩气存天地
·“红军姑姑,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点击数:429  更新时间:2022/4/27 9:43:39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红军姑姑,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全媒体记者 沈二民 通讯员 夏丽珍

  编者按: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宣传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成为时代赋予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
  因此,本报特推出英烈缅怀和追思专版,以深入营造全社会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碧血染青山,忠魂永长眠。3月22日,在崇阳县石城镇新桥村,革命烈士饶碧儿遗骸被取出,迁葬于崇阳县革命烈士陵园。饶碧儿烈士后代李汉和秦苇、饶杰也从武汉回来参加先辈遗骸迁移活动。
  “所受到的教育、感动和心灵震撼是这几十年都没有过的,心情至今没有平复。”在烈士墓前,饶碧儿烈士侄子李汉说。
  据《崇阳县民政志》简介,饶碧儿(1918---1935)女,赤壁市茶阉岭中坪村人。1932年,14岁的她就参加革命加入共青团,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湘鄂边县塔坳区妇女部长。1935年,国民党19师、33师及地方反动武装围攻边县,她紧密依靠群众,开展“反清剿”斗争,取得胜利。次年秋,她在八斗山工作。一天,途中遇敌军偷袭塔坳区委机关。为了掩护区委机关和附近的红军部队,她毅然暴露自己,引开白军,边跑边呼:“白狗子进山啦!”,遭敌军开枪追射,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17岁。
  据李汉介绍,当年白匪军枪杀饶碧儿后,残忍地割下她的头颅,用刺刀挑着示众后挂在城墙上。是当地的群众悄悄掩埋了饶碧儿的尸体,后人还将饶碧儿誉为刘胡兰式的女英雄。解放后,有人提议将饶碧儿遗骸迁移回老家赤壁市,而饶碧儿的弟弟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所以饶碧儿的墓地一直留在了她牺牲的崇阳石城镇。
  据悉,在87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饶碧儿的墓地一直被当地的群众精心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每年清明节都有不少群众自发去献花祭拜。当地群众普遍有个习惯,只要离家远出或者从外地归家,都会去给饶碧儿祭拜鞠躬。
  当天,烈士迁赅现场,自发聚集了好多群众,绝大部分都是中年人。由于风雨交加,老百姓担心饶碧儿的墓地开挖后被雨水淋着了,群众自发地在墓地上方搭建了一个棚子。烈士迁赅前,群众怀着肃穆的心情认真地察拭着墓碑,表达对烈士的崇敬。
  由于当年饶碧儿是被老百姓偷偷掩埋的,不可能有棺木,又在地下被掩埋了87年,遗骸所剩不多。但负责开挖的群众动作均十分小心,尤其是发现遗骸后,他们越发小心翼翼,连泥土中的一点点碎骨屑,都要小心的收集起来。那种认真到虔诚的态度,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都看不到的。
  当年白匪军将饶碧儿的头颅割下后挂到城墙上,大家都以为墓穴里不会有头盖骨。但是群众不想放弃,他们一点点仔细查找,最后真的就找到了饶碧儿的头盖骨。在当年那样的白色恐怖中,老百姓要有多大的勇气、冒多大的风险才能做到这些。
  作为烈士的后人,李汉认为,姑姑饶碧儿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红军,为什么老百姓在长达87年中却给予了她如此的保护和礼遇。为什么在当下的社会氛围里,在崇阳那样的深山老林里,当地的老百姓还一直像对亲人那样对待饶碧儿。他们只是中国最底层的贫苦农民啊!他们从来都没有因此得到任何回报啊!从他们对饶碧儿墓地的保护,从他们送别姑姑遗骸表现出的朴素中所包含的隆重,看到了真正的人心!看到了共产党真正应该有的初心!
  当李汉将自已的耳闻目暏和所想所思发到朋友圈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烈士永垂!”“致敬!烈士是英雄的,烈士亲属是伟大的!”“缅怀先烈,英雄千古!”“向先烈们致敬!安息吧,红军姑姑!”“刘胡兰式的英雄!革命烈士伟大!底层贫苦农民伟大!”“深受教育,今天的江山来之不易!”……
  也许,这才是饶碧儿那样的先烈们流血牺牲的真正价值!

上一篇4 忠魂归陵园浩气存天地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