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623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桂花泉镇林长制撑大一片绿色
·石城镇: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烈士陵园
·沙坪镇:茶园吐绿芽 采茶制茶忙
·邹天亮:赶着黑山羊奔富路
·为高新企业注入“税能量”
·开展法制知识讲座
·为驻点村群众办实事
·黄精生产喜获丰收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339  更新时间:2022/4/22 11:16:38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林”成金山 “长”护全域 “制”出实效
桂花泉镇林长制撑大一片绿色

  本报讯通讯员王争丽报道:近年来,崇阳县桂花泉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通过“林”、“长”、“制”三字方针,切实推进林长制工作往深处走、往实里做、往新里创,作为全市林长制工作推进情况现场会观摩点,趟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林”成金山。深度挖掘林业附加值,开创“林业+”理念,持续释放林长制发展“红利”。开创“林业+产业融合”模式。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牵引,以雷竹为主导产业,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投资12.5亿元建成集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雷竹小镇”,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全镇现有成熟雷竹基地15000余亩,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吸引周边200多名农户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左右。根据“十大楚药”中药材黄精喜阴耐旱的特性,大力发展林下黄精种植业。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下黄精基地2600亩,预计亩产黄精3000斤,亩产值约2.6万元;形成“林业+生态旅游”模式。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按照“红绿结合”的发展理念,以“雷竹小镇”建设为契机,以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依托三山村烈士陵园、仙坪村红军独立十四军医院旧址、双港村茅湾大捷旧址等红色资源为载体,沿崇赵路、黄石公路、武深高速连接线,打造入红军洞探险,下三山源吟诗,至雷竹小镇品竹,上森林公园沐林,访双港虎形山缅怀先烈的生态旅游路线,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
  “长”护全域。坚持“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全方位构建林长制工作推进体系。建立“网格化管理”队伍。搭建“林长+森林资源监管员+生态护林员”的“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队伍,镇级设立双林长,由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副林长,由8名镇驻村干部担任。村级设立林长,由8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副林长,由23名村“两委”委员担任。组建森林资源监管员、生态护林员林长制“两员”队伍共103人,建立分区定员、定责到人、覆盖全域的护林组织体系;建立“半小时救援圈”队伍。在“一长两员”的基础上,组建“九大队”,即1支镇级森林防火应急队和8支村级森林防火应急队,配备森林扑火工具30套、风水灭火机10台、油锯6台等专业的防灭火装备,每年至少开展2次培训及演练活动,形成“半小时救援圈”,应急机动能力明显提升。
  “制”出实效。积极构建“大林业”管护格局,探索“人防+技防”新模式。“智慧护林”机制。建立桂花泉镇政府与桂花林管局森林资源联防联控机制,筹措资金近20万元,在重点路口安装摄像头192个,与桂花林管局高空瞭望摄像头遥相呼应,形成“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结合桂花林管局“云眼卫士”智慧系统实行信息共享,利用系统自动扫描、识别、预警、定位回传等科技手段,实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惩处”,提升森林资源管护维度,监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三头齐管”机制。对“山头、人头、坟头”加强监管,强化重点地段的值守,在各村进山的路口均设立护林防火检查点,对进山人员宣传防火知识,检查是否带火种进山,做好外来进山人员的登记工作。摸排林区坟头信息,建立台账资料,与林区坟头亲属签订《文明祭祀承诺书》1246份,引导群众不在林内烧香烧纸、燃放鞭炮等,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加强“痴呆傻”重点人员的排查,建立干部一对一包保制度;“1+2+X”巡查机制。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管理和月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严格按照林长制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切实运行“一长两员”工作体系,要求镇级林长每月至少巡查1次,村级林长每月至少巡查2次,护林员、监管员等每月至少巡查22次,防火期每天都要巡查。重点做好森林防火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把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资料,进行销号式管理。

下一篇4 石城镇: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烈士陵园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