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558期第2、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宜居崇阳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489  更新时间:2020/11/19 16:12:17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宜居崇阳
“众望”麻花荣获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金奖
崇阳县洪下竹海风光
美丽乡村沈小龙摄
浪口村一角 汪淑琴 摄
青山湿地公园
乡村致富路
 
崇阳召开医共体建设推进会
互联网+智慧化监管食品药品安全
崇阳医共体医疗信息指挥中心

创新“雪亮工程”建设 开启“平安崇阳”新局

中共崇阳县委政法委

近年来,崇阳县积极探索以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共享为核心、以服务实战应用为根本、以回应群众期盼需求为出发点的“雪亮工程”建设模式,为全省“雪亮工程”建设作出了崇阳贡献。截止到2020年5月底,“雪亮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联网探头9469个,建成一类探头4398个,联网社会探头5071个,联网率达99%,在线率达98%,实现了“雪亮工程”的建设目标。

“一盘棋”规划,凝聚“如何建”的共识

崇阳县高度重视“雪亮工程”建设,成立了县委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2018年以来,县委领导率专班人员先后六次赴宜昌、杭州、顺德、哈尔滨等地考察,学习县域智慧城市和雪亮工程建设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确定了“县委决策、政府投建、政法牵头、公安主导、招标承建”的崇阳模式。

一是统筹规划“怎么建”。经过反复调研,超前规划,大胆探索,将“雪亮工程”建设纳入智慧崇阳整体规划,达成了将“雪亮工程”与“智慧崇阳”融合发展的共识,制定了崇阳县“雪亮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并报发改批复,总投资7605.45万元,分5年购买服务。2019年12月财政审定招标控制价为6188.48万元。

二是严格标准“谁来建”。组织行业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会商论证,就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建设模式、完成时间、支费方式等,先后报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会审决策,纳入政府采购项目,实行社会公开招标方式。由中国联通咸宁分公司中标承建,中标金额6020.9万元,交付使用后每年支付租赁金1260万元。

三是明确目标“建什么”。 围绕重点行业、部位、场所及治安复杂区域公共安全视频全覆盖、全联网、全应用的工作目标,明确政法综合信息网、公安机关视频专网和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综治视频共享平台的“两网两平台”建设构架,先后完成了社会资源接入系统、重点职能部门二级共享平台、综治中心视频共享平台、人像比对系统(含200路深度智能前端人像卡口)、视频解析系统、云服务、智能感知平台、运维管理系统、综合指挥中心(面积约600平方米,包含基础装修、LED大屏幕系统、会议系统、操作台、办公电脑等)、数据中心(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包含基础装修、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联网网关、网络接入、云平台建设、UPS和柴机发电等)、数据链路专线建设(建设全县15个重点职能部门、8个镇、4个乡共27条的1000M数据链路专线和200路人脸卡口的20M数据链路专线)、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建设全县二维电子地图和崇阳县主城区约19平方公里的2.5D模型)、大数据可视化智慧综治应用平台。

“一股绳”推进,强化“建得好”的保障

全县上下扭成“一股绳”的合力,强化硬件、责任、运维三保障,确保“雪亮工程”建得好。

一是夯实硬件保障。县政府一次性投入1200万元装修,从新建的公安科技大楼调剂三层共1800平米,建设全县“雪亮工程”数据中心(机房)、综合指挥中心、“两网两平台”;投入200万元,改建县综治中心,搭建了综治视频共享平台;全县16家部门,全面完成了本系统机房和网络平台建设。

二是严实责任保障。县委、县政府先后4次开展调研、9次召开工作督办会议压实工作责任,实行任务清单制度、协调会商制度、通报约谈制度,督促建设进度。

三是强实运维保障。健全日巡查、周督办运维机制,视频监控联网数量、在线率及设备运转安全状况,形成有记录有反馈的工作闭环。目前,全县综治视频共享平台、公安视频图像信息解析服务平台和人像分析平台、全县二维电子地图和城区虚拟三维数据(2.5D)地图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接入、运转安全有序。

“一网通”应用,拓展“视频+”的实效

推进“雪亮工程+”,改变了单一治安防控“独角戏”的现状,搭建了社会治理“大合唱”的舞台。

一是推进“视频+防控”。 崇阳县“雪亮工程”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对加强社会面管控,特别是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震慑了犯罪分子。通过对视频数据的深度应用,实时掌握重要部位的人流、车流和公共秩序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挥调度,通过各类视频数据的深度分析,县公安局快速侦破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包括2015年2月天城镇“老凤祥”被盗30余万元金戒子案件;2016年6月张庆、黄宗汉、汪世英系列团伙抢劫案件;2017年3月金细平系列抢夺抢劫案;8月6日丁卫、健系列毒镖杀狗案,12月6日肖岭持刀抢劫案等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和45起交通肇事逃逸案。经过近年来不断加大“雪亮工程”建设,本地发案大幅减少,极大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收到了群众的好评,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效果。

二是推进“视频+服务”。开发便民服务APP,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云上办”,做优智享服务。研发利用“健康出行查询平台”实用小系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研发应用“警务宝典”小程序,加强了社矫、刑释、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属地管控;通过视频资源建设联网应用,加快公安、交通、城管、旅游、民政、社区等行业领域“智慧崇阳”系列建设。

三是推进“视频+数据”。运用综治中心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建立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社会管理联抓“六大”工作机制,完成了16万份“一户一档”数据录入,建立了各类人员信息库、社情民意信息库。

下一步,全县将继续坚持标准不减、力度不降、持续快速、高效推进,全面抓好“雪亮工程”的精细管理和深度应用工作,开展社会面监控、矛盾纠纷排查、线上便民服务,探索“感知+智能+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让“雪亮工程”助推社会治理进入智能时代。

以创建引领发展 以食安保障民生

崇阳县市场监管局

崇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总书记“四个最严”为遵循,以“党政同责、四有两责”为抓手,将食品安全示范县建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政治责任来落实。至目前,全县食品产业集群产值达8.44亿元;食品生产经营者2248家,较创建前增长50.4%;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4%;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82.9%。2020年6月,我县被省食药安委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强化三种力量,在全民推进上着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食药安委由县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县长任主任,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一次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将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十三五”规划重点,与“六城同创”工作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并纳入县委三级干部会议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项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强力推进。

二是强化保障举措。强化人才保障,通过“人才引进”、公务员招考等方式充实食安监管队伍,大力推进“四员”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强化资金保障,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安全工作财政预算每年增幅超过12%,达到8.606亿元,用于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省级示范农贸市场、农产品基地、畜禽屠宰场、无害化处理中心和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始终坚持为民导向、便民导向,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理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宣传活动,累计在交通要道设立灯箱广告487个,线上推送、线下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制作宣传标语和固定宣传牌3000余块,实现主要街道有宣传牌、社区企业有宣传栏、食品经营户有宣传图、电视网络有宣传片;定期通过咸宁日报、崇阳电视台、网络平台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形成了“全民关心食安、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

注重三个环节,在系统推进上着力

一是突出源头治理。严管水土资源保护,开展水源地整治,拆除建筑物,确保全县末梢水质合格率100%;制定《崇阳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完成土壤点位监测。严管农业种养殖,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把控产地准出,打造284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4个。严管企业生产加工。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管控、添加剂使用、人员管理培训、产品出厂检验、问题产品召回等制度。

二是构建绿色流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智慧监管,打造食安监管“一张网”,实现市场主体网格化+分类监管、投诉举报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综合案件执法、质量安全监督五位一体。共接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销售店、学校、药店、餐饮店511家;按照风险等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日常监管,将监管内容纳入“负面清单”,先后开展专项整治92项,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089份,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844起。

三是保障餐桌安全。按照A、B、C、D四个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抓好应急管理;定期开展预防性监督抽查,加大食品留样、餐饮具抽检力度。充分发挥乡镇“四员”食品安全网格体系作用,全方位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登记、备案和指导,规范并落实从业厨师登记培训、挂证上岗。共创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明厨亮灶”餐饮单位5家、放心食堂82家、餐饮示范街1条、透明厨房186家、市级旅游示范景区2个,农村食品示范店100家。

健全三项机制,在长效推进上着力

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制定了《崇阳县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职责清单》,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和全县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食品安全属地责任落实。实施“定人、定岗、定责”规范化管理,统筹落实单位主体责任、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以及职能部门日常监管责任。按照A、B、C、D四个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抓好应急管理,定期开展预防性监督抽查。

二是健全协同监管机制。以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文化旅游局等多个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部门的组织架构。通过“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执法监督信息互联互通,巩固“食安、农安、公安”合力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建立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安机关、监管部门“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二、三、四”工作机制。三年来,共组织召开联席会议6次,研究事项21个;

三是健全多方监督机制。加强投诉举报监督,设立有奖举报制度,三年来共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179件,兑现投诉举报奖励18件,共计13.22万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开展放心消费评议活动,通过社会点评、明察暗访、网络投票、集中评议,公开曝光整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单位。加强职能部门监督,县人大、政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调研工作,县纪委监委对食品安全工作履职不力的部门及个人追责问责,共印发督办通报42期、约谈人员21人次,立案调查3人。

“民以食为天,食安高于天”,食品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崇阳县委、县政府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魄力、更实的举措把食品安全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做好、做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宜居崇阳

近年来,崇阳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打响生态品牌,努力打造“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态环境高颜值、民生幸福高指数”的新崇阳,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2018年9月,省环委会授予崇阳县“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2020年10月9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公告,授予崇阳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秉持两山理念

建立生态优先的制度体系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时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逐步构建了完善的生态制度体系,促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领跑水平。一是建立组织领导体系。2019年,在成功创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基础上,按生态环境部新指标体系要求,修编了崇阳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及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调配专职人员充实到创建办开展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等工作。二是建立规划引领体系。坚持规划引领、政策驱动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崇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崇阳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崇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崇阳县青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崇阳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等生态规划,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规划体系,为全县绿色发展及时提供了科学、合理、前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三是建立机制保障体系。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了资源共享、信息互补、通力合作、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将生态创建纳入责任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乡镇部门协作、全县人民参与”的创建格局,并先后制定印发《崇阳县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实行)细则》《关于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实施意见》《崇阳县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暂行办法》《崇阳县精准灭荒工程实施方案》《崇阳县实施“河库长”制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施综合整治

强化环境保护的安全体系

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入手,扎实做好治污减排、执法监管、风险防控各项工作,推动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一是精准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聚焦对准县域主要致污因子,落实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精心实施治污减排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全面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2019年,全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5.5%;统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利水保治理、精准灭荒、退耕还林、畜禽养殖防治、矿山恢复治理等一批综合性生态环保治理项目。以陆水流域崇阳段为重点,开展全县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治理,对重点河流水质监控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点污染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等关键部位实现全天候监测管控,做到守水有责、护水有方、治水有策、护水有功。2019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达标率和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均为100%,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78.82,全省县市排名第11位,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二是全面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大力开展沿河、沿路造林植树活动,全县形成以交通干线为主体,旅游景点、国道、省道、城镇为重点的造林绿化架构,实现了“开门见绿,四季有景”目标,2019年,全县完成精准灭荒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8%。同时,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林政管理、病虫防治“三防”体系,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各乡镇、桂花林管局及古市林场设置马尾松毛虫、松材线虫病、竹类病虫害等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38个,实际监测面积323万亩,监测覆盖率100%;监测显示,未发生外来物种入侵导致作物减产和生态系统破坏现象。三是重点抓好突出问题整治。持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和频次,开展企业非法排污整治专项检查,通过夜间突击监察“零点夜查”方式,监督企业污染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重点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突出问题整治,2016年至2019年12月31日止,我县共接受中央、省、市反馈的各类突出环境问题51个,共完成整改任务41个,其余10个整改任务均按时序进度进行。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入园企业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违法排污、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实行严厉处罚;同时,建立环保巡查制度,保持环境安全高压态势;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实行“零关系办事、零距离办公、零利益服务”,加强对企业的环保技术指导。

划定保护红线

优化生态保护的空间体系

按照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和“应保尽保”、“预留发展空间”原则,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发〔2015〕56号)规定的技术方法,结合崇阳现有各类保护地分布,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区、重要水域保护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区、水土流失敏感区、自然景观保护区、石漠化敏感区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区等9种类型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崇阳县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674.6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34.28%。此外,对《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中的保护地进行了严格保护,禁止在保护地内开展工业生产、资源开发、城镇化建设等与保护无关的一切建设活动,依法关闭保护区内所有污染物排放企业,不再发放排污许可证;并加强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监控与评估,确保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和改善。

发展生态经济

构建节约循环的经济体系

始终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道路,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内在关系,坚定不移推进以生态旅游为引领,现代农业、循环工业为支撑的县域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统筹全县资源、生态、产业优势,以“两区”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板块推进,以“一竹两茶一药”为主导产业,以水果、蔬菜、稻虾共养等为特色产业,推动重点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201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12.5%;新增“一竹两茶一药”等农业基地面积6.1万亩;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达到26家。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工业。2019年,全县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8个,完成投资28.6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35家,全年高新产值达47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以上。大力实施推进一批节能改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实现了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目标,2019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增量下降率3.5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64.16立方米/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拨付政府奖补资金3亿多元,撬动社会资本50多亿元,洪下、茅井、坳上、浪口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初步成形,柃蜜小镇列入国家4A级景区创建名单,2019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96亿元,同比增长20%;全县服务业增加值75.09亿元,增长7.1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97%。

提升生态特色

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生活体系

突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牵引带动作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出特色、上水平。一是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全县各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中转站项目全部建成投运,乡镇垃圾污水处置得到全面加强和规范。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整治和水源地保护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县187个行政村配套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置垃圾桶、落实保洁员的要求,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形成了卫生保洁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9.3%。二是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严格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推进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全县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围绕整镇整村推进的思路,将农村改厕任务与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和搬迁工作相结合,在镇村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工程,持续加大城乡无害化卫生改厕力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以上。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县农村道路建设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三是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规划立项、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形成全过程闭合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进一步规范落实绿色采购行为,建立完善绿色产品采购清单目录,对节能环保项目实行优先备案、优先安排采购资金,对未按强制采购规定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改正并给予处罚,推动强行入轨,根据统计年报显示,2019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100%。

加大宣传力度

培育全民参与的文化体系

通过全方位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宣传和社会宣传实践活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环保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生态意识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参与生态创建的氛围日趋浓厚。一是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教育,在重要交通出入口、饮用水源地等重要位置树立大型生态环保公益广告宣传牌,在各乡镇、村显眼位置设置生态环保固定宣传牌,在崇阳电视台、云上崇阳等媒体上开设宣传专栏,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开展生态环保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六·五、“5.22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入企服务宣传、行业环保规范及环保法律知识宣传等活动,让广大干群亲身感受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自觉树立现代文明的生态理念,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参与生态文明培训人数比例达到100%,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91.21%。三是举办生态文化节庆活动。自然生态是基础,人文生态则是灵魂。我们充分利用县内生态、人文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两节一赛事”形成了以多个节庆活动为支撑的生态文化品牌。2019年,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达到90.9%。

加强社区治理 提升服务水平

中共崇阳县委组织部

近两年来,崇阳县以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智慧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社区协商议事新机制,全力打造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示范标杆。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社区治理“一张网”

1、建立完善组织体系。成立由天城镇、组织部、政法委、民政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天城大工委,在11个城区社区成立由社区、共驻共建单位、物业公司等组成的社区大党委,城区108个网格成立网格(小区)党支部79个,重新划分345个楼栋党小组,构建了“天城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网络,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网格(小区)、商业街区、商务楼宇等城市领域全覆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的网格化党组织体系。

2、全面夯实保障体系。县财政每年向每个社区拨付20万元党建专项惠民资金,联系社区单位按照每年不少于1万的标准给予社区活动经费支持,各网格(小区)党支部工作经费按照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落实,网格员工资报酬提高到2000元/月,并落实养老、医疗保险。推进香山、开发区、碧田3个新社区阵地建设,打造和平、大集、七星3个试点智慧社区,按照建筑面积2%-5%的标准,规定开发商必须落实用于建设和购买社区配套公共用房,并利用棚户区改造,按要求落实公共服务用房,在有条件的社区(小区)落实老年人服务、公共综合文化服务等相关场所。

3、引导形成共治体系。全面实行社区工作者“岗在网格(小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机制,119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员)全部下沉小区,并按照每50-100户1名楼栋长的要求,配齐了844名楼栋长;天城镇书法、舞蹈等21个镇级协会组织在各社区成立分协会,在公共卫生、文化娱乐、养老服务等方面培育社会组织41个;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目前全县注册5家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在册志愿者7万多人,全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和党员均注册成为志愿者,形成了镇—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四级居民自治组织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

强化资源整合,拧成社区治理“一股绳”

1、力量整合,共驻共建。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原则,明确11个城区社区和99个县直单位共驻共建内容、目标和任务,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关爱“三留守”、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设岗定责等工作,并按照本单位行业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式、清单式服务,驻社单位年度综合考评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推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县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5959名党员干部按照居住地到所在社区网格(小区)党支部报到,实行“双报到双报告”制度,要求每个下沉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工作,每年至少参加5次(不少于20小时)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或者社区党组织指派的其他活动,并将党员干部参加社区活动和8小时以外的表现情况作为年终所在单位党组织党建责任制考核、文明单位创建和党员干部提拔使用、评优表先、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2、信息整合,互联互通。对社区网络设施建设统一布局,将“智慧社区”网络整合到县级政务服务网、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电子证照等现有平台,并联通社区与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建设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事“高效率”目标,目前,全县“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已开始试运行。同时,“崇阳县智慧社区”微信公众号投入使用,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了解社区信息、反映相关诉求,并通过建立社区网格支部书记工作微信群、楼栋长中心户长微信群、小区居民微信群,进一步拓宽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

3、问题整合,协商协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从畅通协商渠道、明确协商内容、确立协商主体、创新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完善落实机制等方面,对社区协商议事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和规范,推进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建设,解决社区居民的所思所忧所盼。结合农村地区“湾子夜话”的成功经验,在常规议事基础上,将协商自治进一步引入到城市社区“星空夜话”活动中来,通过“拉家常”的形式,让居民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把社区“琐事”“难题”变“趣事”“易事”,目前,城区累计开展“星空夜话”540余场,推动解决问题970余个,其中立项的意见建议280余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

强化机制创新,激活社区治理“一盘棋”

1、完善领导包保机制。明确38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包保79个网格(小区)党支部,全体县级领导带头下沉社区,全方位抓好社区建设,并结合矛盾问题突出小区排查整顿工作,对包保小区排查梳理出来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督办,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2、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的原则,社区“大党委”牵头,每两个月至少召开1次党建联席会或协商议事会;推行项目清单认领机制,由社区和驻辖区单位定期围绕社区治理、环境整治、日常服务等开具“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做实“群众吹哨、社区响应、部门报到”运行机制。

3、完善居民自治机制。完善了社区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网格(小区)居民自治委员会、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楼栋长,做到党组织覆盖到哪里,自治组织就建立到哪里,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居民自治体系,城区185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和居民自治组织的有142个,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整合医疗资源 创新服务模式

崇阳扎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自2019年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改革试点县以来,崇阳县按照“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积极探索创新,改革体制机制,试点成效逐步巩固。今年6月,崇阳县在全国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实行“四个统一”,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县乡医疗机构成为“一家人”。分别以县医院、中医院为主体医院,上联省、市三甲医院,下联12个乡镇卫生院(所)和202个村卫生室,组建2个紧密型医共体,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成员单位属于主体医院的分院,分院功能定位不变、法人资格保留。二是财务管理实行“一本账”。医共体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对分院财务实行统一管理,财务报帐由总会计师审核报销。医共体设立一个总银行账户,业务收支、财政拨款等均由一个账户管理。三是人员使用实行“一盘棋”。主体医院统筹调配医共体内编制,根据岗位需求招聘人员,按程序核准报批,实行“县管乡用”,人员实行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去年以来,医共体统筹招聘35名医技人才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四是业务管理实行“一体化”。医共体设立业务运行中心,按照“五统一”标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对分院的业务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突破“四大瓶颈”,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改革医保支付新方式。推行“总额预算、过程监管、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医保资金使用机制,将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算给2个主体医院,按月拨付、年终结算。超支由医共体与医保局合理分担,结余由医共体留存,县、乡、村进行自主分配,激发医疗机构控费内生动力。医共体设立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分院的医保基金预算、拨付、考核、分配,做好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外转诊病人费用结算。二是调整医疗服务新价格。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2019年对床位费、住院诊查费、等级护理费等7大类4054个项目进行了价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部分同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改革人事编制新制度。完善编制管理办法,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医共体编制总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改进人才招引方式,放宽年龄、学历、职称等要求、降低开考比例,解决招人难问题。2019年至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0名,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专业技术岗位111个。四是改革薪酬激励新机制。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建立“二制一控一考核”(二制即职工绩效工资制、院长年薪制;一控即绩效工资总额控制在在岗职工人均绩效工资的2.5倍以内;一考核即实施绩效综合评价考核)绩效薪酬机制,同时收支结余中60%用于人员绩效奖励。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执行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和院长年薪制,年均发放院长年薪达10万元,医务人员平均收入同比增长约10%。

夯实“四大任务”,推进服务同质

一是推进对口帮扶制度落实。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大力开展共建科室、帮扶坐诊、手术示教、“师带徒”等活动,各分院均设立专家工作室,主体医院每星期选派1名医疗业务骨干到各成员单位定期坐诊。分院长期选派1-2名医务人员到主体医院进行轮流进修,三年实现全覆盖。医共体内形成师徒关系54对,年均开展帮扶坐诊800余人次。二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健康管理”三种健康服务包,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全县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16个,普通人群、重点人群、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为46%、85%、99%。三是推进智慧医疗管理。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设立医疗、公卫、健康、医保、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内部管理等平台,打破医疗机构间数据壁垒。目前,医共体信息化指挥中心已投入使用,远程会诊中心、与省协和医院成功对接,并与乡镇卫生院联网。平安好医“崇阳智慧影像中心”已联通12家医疗机构。启动“码上支付”、线上聚合支付平台,已完成3家乡镇卫生院建设,逐步在全县推广。四是推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强化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分院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创建4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个国家级标准卫生院。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政策,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对边远山区人口稀少的村卫生室落实1.2万/年的专项补贴,对在岗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落实1500元/人/年的补助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同时,抢抓“一揽子”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抗疫特别国债项目资金3.3201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病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搬迁、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改扩建发热门诊等“四体系一平台”项目11个,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彰显“五大成效”,赢得社会满意

一是基金运行更平稳。自医共体组建以来,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真正形成了管理、服务、利益的共同体,医疗机构从“争抢医保基金”向“节约医保基金”转变。2019年,全县严格控费节约医保基金3000万元,基金支付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二是服务能力更增强。通过加强县级医院专科建设,开展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了县域诊疗水平。县外转诊病人明显减少,公立医院总诊疗量较改革前增长5%,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三是群众就医更方便。主体医院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查房,打通群众看病就医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中心阅片4000余张。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率较去年同期上升5%。四是群众看病更省钱。全面推行保障基本医疗服务改革,乡镇卫生院住院按60元每床日收费,百姓看病负担进一步减轻,住院费用自负比降至的14.6%。五是医患关系更和谐。严格落实医疗行业“九不准”,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不断改进。健全以“三调解一保险”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县人民医院创建为国家级平安医院,医疗纠纷赔偿率逐步下降。经测评,群众满意度由改革前的86%提高到现在的95%。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