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537期第4版
3 上一版   
·崇阳县“脱贫之星”风采展示(三)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467  更新时间:2020/6/17 15:13:51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崇阳县“脱贫之星”风采展示(三)
(排名不分先后)
 
 
 
 
 
 
 
 
 
 
 
 
 

黄胜良

养殖致富显身手

白霓镇谭家村黄胜良,今年51岁,家庭人口7人。上有老母亲李贵霞,患有长期慢性病,常年药不离口,下有三个孩子在校读书,各类学习费用开支大,黄胜良夫妻俩又没什么劳动技能,靠打小工养不活一大家子,2013年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评为贫困户之后,其母亲治病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90%,3个孩子读书,每人每学期有625元的补助,家庭生活有明显好转。

2016年至2017年,政府及扶贫办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借着政策的东风,在雄美合作社等种养大户的带头下,黄胜良也走起了养猪致富之路,至2018年年底,共养殖生猪18余头,年收入8万余元。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10月,黄胜良吸取教训,在原来养殖生猪的基础上,又购置一批鸡鸭鹅进行混养。目前养殖场现有生猪12头,鸡、鸭、鹅幼苗760余只,预计2020年收入10万余元。

刘习耀

蛋鸭孵出幸福路

白霓镇古桥社区武长街62岁居民刘习耀,全家五口人(夫妻二人,1个儿子,1个儿媳,1个孙子),因没有较好的致富技能,家境一直贫寒。在2013年被社区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发挥自身能力,努力拼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9年被县评为“脱贫之星”。

2013年之前,刘习耀和儿子一直在家务零工为生。2017年,他在龙泉村十组租了一个鸭棚养鸭,决定通过养鸭改变窘迫的生活。但事与愿违,他并没有挣到多少钱。经过镇干部和社区干部及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入户交心谈心,激发了他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动力。

2018年,在精准扶贫货款5万元的资金帮助下和社区干部及帮扶责任人的带动引领下,他养殖了产蛋鸭3600多只,日产鸭蛋量2200多个,年产生效益34万多元,年赚10万元左右。享受了产业奖补2000元,鸭养殖事业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米智刚

种养结合摘穷帽

白霓镇浪口村9组村民米智刚,今年47岁。2012年妻子唐望君不幸患病宫颈癌,一直住院治疗。2013年底通过村民评选,其家因妻子患病被评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贫困户。

在国家多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健康扶贫政策,米智刚妻子唐望君在医院通过手术治疗疾病已经好转;通过产业扶持政策,米智刚种植杨梅5亩,年收入20000元,养殖淡水鱼3亩,年收入6000元,养鸡200多只,年收入2000元;发展产业一年的收入就达28000元/年,在产业扶持的好政策下,米智刚的家庭收入不断的在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正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下,在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落实下,米智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摆脱贫困并走向了致富之路。

庞军华

吊瓜结出“幸福果”

白霓镇白露村5组庞军华。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无经济来源,以前种水稻,一年辛苦到头也没多少钱。在政府的产业扶持下,了解到吊瓜种植效益高,产品不愁销路,当年种植,连续收益7至10年,极具经济价值。2019年种植吊瓜12亩,收益达5万多元。并在村委会与白霓镇(乐小脆)食品公司帮助下种植藠头20余亩,收入6万元左右。尝到甜头后,今年又承包50多亩荒田已全部种植吊瓜和藠头,预计收入达25万左右,可带动本村贫困户5人就业。

吊瓜功效主要是清肺化痰,润肠通便,吊瓜子富含油脂和多种氨基酸,对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也有不错的效果,经常食用可以起到抗癌,延缓衰老的作用。

藠头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食藠头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解除油腻、健脾开胃、温中通阴、舒筋益气、通神安魂,散淤止痛等功效。

下一步,庞军华将利用该村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养猪100头,种植吊瓜、藠头200余亩,以猪粪养吊瓜、藠头的生态环保模式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以吊瓜藠头为基础,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让更多贫困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贫困家庭脱离贫困。

庞银柱

立体种养富了家

白霓镇白露村三组庞银柱,上有两老,下有两个小孩子。父亲是位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母亲患有眼疾,两位老人已丧失基本劳动能力。本人没有多少文化,外出打工又不能照顾家人。在党和政策的帮助下,于2009年春季承包15亩田种植吊瓜。

吊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食药两用的农用物, 种植第一年基本可以回本,第二年以后开始受益,种一次苗可以管五年。种植第一年吊瓜中可以套种黄豆、花生、玉米等农作物。吊瓜籽质胍肉满,香气浓厚,具有润肺化痰、宽胸散气、滑肠通便等作用。是休闲食品中的上等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比较畅销。2019年秋季又流转土地35亩,其中15亩继续扩种吊瓜,合计今年30亩,10亩用来种植藠头,10亩种植水稻,农业种植中用家肥比较好,于是现在准备养鸡100只,等吊瓜苗上架后,鸡可以在吊瓜地里吃害虫和野草。这种养出来的鸡出栏快,鸡肉品质鲜嫩,鸡蛋营养丰富,而鸡粪在经过高温发酵后又为吊瓜提供了有机肥,从而实现了环保循环利用种养结合的简单模式。

孙志文

经营服装脱了贫

白霓镇古桥社区二组孙志文,一家三口,因缺资金致贫。在镇党委、政府及社区干部的帮扶下立志脱贫,充分发扬农村人苦干实干的精神,靠着勤劳的双方,在武长街经营二个门店的秀黛内衣加盟店。成功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了十里八乡的“脱贫之星”。

2013年之前,一家人的生活靠孙志文一人在外务零工。原住房是80年代修建的,一个小孩上学。收入远不及生活的支出,还欠亲戚朋友的帐,为了还帐,两口子远去南京务工。孙志文是缺资金的贫困户。

2013年,孙志文家被社区纳入贫困户以后,在生活中享受了贫困户的各项政策。为了过上好日子,夫妻俩于2015年借钱在武长街经营秀黛内衣加盟店的门店。经过社区干部及帮扶干部的帮扶,白霓镇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享受无息贷款5万元作为门店的流动资金。自开店以来,孙志文经营的秀黛内衣店是整条街开门最早,关门最晚的一个门店。通过夫妻俩共同的努力经营,生意蒸蒸日上,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从此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老房子变成了一幢四层楼的新房。儿子也于2019年被送去县城上学,所有借款全部还清,银行还有存款。于2019年被政府评为“脱贫之星”。

汪理军

勤劳推开幸福门

白霓镇大市村五组52岁村民汪理军,现家有七口人,妻子黄望龙,身体老毛病多。2015年前,汪理军一家五口人生活在40平方米的老瓦房中,房子破败老旧,没有什么产业,全家靠汪理军一人打零工维持生活。

2015年底,县驻村工作队按照精准识别相关要求,将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列入产业扶贫户,并帮忙申报危房改造资金。在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汪理军家争取产业扶持资金4000元,种植水稻5亩,玉米1亩,辣椒1亩,养鸡140余只,生猪2头,并开始种植油茶,面积达100亩,驻村工作队帮忙争取油茶验收后,对其补贴4.5万元。

汪理军汪理军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等不靠,主动承包8亩土地种植水稻、玉米和莲藕,偶尔还会去外面打小工,接割草的小活计,更是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承包了组里100多亩荒山种植油茶,在里面散养200多只土鸡,年收入可达8万元。

如今的汪理军家,搬离了破旧的老房,搬进了漂亮的新屋,汪理军一家正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贫穷的面貌。

汪雄宇

规模种养兴财路

白霓镇谭家村汪雄宇,今年45岁,家庭人口7人。2013年因母亲谭和珍患有癌症,治疗费用过高,2014年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里头两个男人,总不能顶着贫困户的帽子过一辈子。”汪雄宇和兄弟汪新宇如此说道。在2016年,谭家村兴起了产业扶贫的东风,各类专业合作社如同雨后春笋般一个个争先成立,在邓雄辉雄美专业合作社、干坑养殖合作社的带领下,汪雄宇和弟弟汪新宇开始了经营猪场的致富之道。

“在农村里搞什么项目也不太现实,我们两兄弟也没读什么书,原来种地养猪倒是一把好手,那时雄美合作社也在搞大规模养猪,就跟他们合伙,效益还不错。”汪新宇如此说道。借着国家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政策奖补,靠着村委会和种养大户的带动效果,兄弟两在养猪事业里,赚到了第一桶金。

2019年6月,全县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乡村振兴建设,心思活络的两兄弟瞄准这个机会,和亲戚朋友合作,开始种植观赏性苗木,在谭家村流转土地20余亩,种植桂花树幼苗,培育红叶石楠,基本上各个乡村建设美丽乡村项目都需要绿化,兄弟俩种的苗木基本上供不应求,生意大好。

尧雄伟

养殖畜禽奔富路

白霓镇金星村尧雄伟,2013年被纳入精准扶贫户,列为产业扶贫对象。

尧雄伟不等不靠,2013年从江苏引进两头太湖母猪,发展家庭养猪,建大小猪栏10间,坚持自繁自养。当年产下30多头猪仔,按出售价格计算,2013年人均收入高于2800元。2014年尧雄伟主动申请脱贫。2014年底,有母猪四头,大小生猪50多头,肉猪出栏20多头。2015年发展到6头母猪,当年利润3万元以上。2016年保持6头母猪的生产水平,2017年有大小母猪8头,肉猪30多头,出售猪仔100多头,年收入4万多元。2018年收入在4.5万元左右。

今年疫情来袭,因前期基础设施投入较多,未避免空栏,现养鸡、鸭、鹅共计200多只,食用鸽100多对。

殷光德

产业扶贫助增收

白霓镇白露村1组殷光德,全家四口人,劳动力2人,以前靠种田为生,家庭贫困。自2014年初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殷光德积极承包白露村垃圾清运工作,同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和本村另外几户贫困户(庞银柱、庞军华、庞浩)共商脱贫路径,尝试种植经济作物,至2019年本人吊瓜种植面积达10亩,仅此一项年增收4万余元。同本村贫困户庞军华一起,承包白露村集体经济项目——50亩莲藕基地,户均增收2万元。

2020年新承包20亩荒田,种植吊瓜和藠头。下步计划发展种养结合的模式,将吊瓜种植面积扩大至30亩,藠头种植面积扩大至15亩,种植油菜50亩,养鱼10亩,养鸡300只,并且号召更多的村民加入,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

金光明

赶着山羊奔小康

金光明,男、现年53岁,港口乡塘口村一组村民,家庭人口6人,其妻子曾旺桃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靠儿子金磊琪、儿媳吴金平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两个孙子为成年。

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户。2014-2018年国家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通过享受精准扶贫的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技能培训等相关扶贫措施。

期间在乡、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以及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该家庭因贫思变,2014-2016年,金光明向政府贷款3万元购买50只山羊发展养殖至今以来,年出售山羊100余只,年收入预计5万余元。

汪步雄

林下养鸡发了家

港口乡洞泉村四组村民汪步雄,家庭人口5人。2013年因病被纳入贫困户,享受精准扶贫政策。

汪步雄利用自家林地创办林地散养土鸡场,通过不断努力,从开始100只增加到现在500只,年收入增长6万余元,并且带动周边村民致富,无偿提供林下养鸡技术指导。

下一步汪步雄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养殖技术,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