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三十六期4版
3 上一版   
·居者有其屋是怎样实现的?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672  更新时间:2011/8/9 16:23:31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居者有其屋是怎样实现的?

  □图文/特约记者蔡亚君高阳成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是许多贫困家庭最大的梦想。近年来,崇阳县委、县政府切实履行政府保障职责,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惠民安民、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努力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进程,帮助城镇低收入家庭圆“住房梦”,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2009年10月,咸宁市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现场会在崇阳县召开,“崇阳经验”向全市推广。
  A成就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发出的感慨。今天,崇阳县委、县政府正在把先人的愿望变为现实。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基础逐渐走好的形势下,从2007年起崇阳县委、县政府着手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不断加大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取得显著成绩。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建设经济适用房,二是建设廉租房或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这也是国务院调控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崇阳县房管局局长艾德良介绍,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其中明确要求要加快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国六条’颁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通过调控让‘居者有其屋’。”艾德良对记者说。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精神,崇阳县制订了住房保障分步实施目标。2007年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重点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2008年开始规模建设经济适应房、廉租房,实现以实物配租为主的住房保障方式,把低收入家庭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2010年底全县将建成经济适应房、廉租房1544套,建筑面8.2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人均住房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
  这1544套经济适应房、廉租房,就意味着有1546户城镇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县纸厂下岗职工易辉就是其中一户。易辉和妻子张卫兵靠在县城做点小生意过日子,收入较低,所以,面对价格高昂的商品房只能望“房”兴叹。一直以来,易辉一家三口就挤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内,生活十分不便。2009年,易辉一家被列入经济适应房享受范围,每平方米650元的价格,让易辉拥有了一套50平方米的新屋。“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易辉说。
  除了购买经济适用房外,在县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关怀下,买不起房的城镇低收入家庭还可以申请廉租房补贴,通过租房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据了解,从2007年到2010年6月底,全县累计有1693户次城市低收入家庭获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共计358.5万元。其中,仅2009年就有1326户享受到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共计121.9万元。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崇阳对困难群体住房的帮扶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我们将继续提标扩面,今年底亨受廉租住房补贴对象将达到2356户。”艾德良很有信心地说。
  为彻底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09年崇阳县先后下发了《经济适用房管理暂行办法》、《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对全县如何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从政策、制度方面给予保障。今年初,县政府还将落实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纳入了“十件实事”之中。记者在该县城南经济开发区附近看到,绿树掩映之中,3幢红色瓷砖装饰的廉租房十分显眼,还有3幢正在紧张施工。工程负责人、副县级领导王正明满有信心地对记者说:“年底400户困难群众将迁进新居,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居者有其屋’、‘寒士俱欢颜’在崇阳不再是想象。”
  B建设篇
  科学合理布局
  享受实物配租的家庭,都是低收入家庭,如果廉租住房太集中,易形成新的“贫民区”,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崇阳县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同步规划,与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城市功能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科学布局,使低收入家庭各取所需,较好地溶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之中。
  县委书记程群林说:“要以人本理念来抓这项工作,不仅仅是看到经济投入和建设成本,更要看到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按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该县在城西靠近教育新城的文昌大道地段,建设城西、环城廉租房小区,极大地方便弱势群体子女上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心城区靠近中医院附近,建设中医巷廉租房小区和经济适用房小区,方便弱势群体就医、购物以及子女就学;在城南经济开发区附近建设中津、金龙廉租房小区,帮助弱势群体就业,节约就业成本。
  天城镇居民陈江岸夫妻俩无固定职业,孩子只有10多岁,家庭开支全靠他做小工挣点钱来维持。因付不起高价房租,陈江岸一家三口长期租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廉价出租屋里,既无厨房,又无厕所,境况惨不忍睹。更为不幸的是去年陈江岸不慎身负重伤,双腿和右手骨折,头骨开颅,成了一长期病号,因治病欠下了4万多元的债务。陈江岸的困境引起了县住房保障部门的重视,获得了廉租房分配资格。为了方便治病,今年5月陈江岸搬进了中医巷廉租房小区的新居。面对记者,陈江岸激动得潸然泪下。
  冲破资金瓶颈
  保障性住房建设,最大的难题是受资金瓶颈的制约。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涉及民生问题建设的投入力度。崇阳县抢抓机遇,积极组织发改、城建、房管等部门向上争取项目。通过加强联系,加大跟进力度,做好项目编报工作,并全力在项目跟踪、争取资金、实施监管和策划包装上寻求突破。四年来,崇阳县共争取到廉租房项目5个,面积7.1万平方米,获中央补助资金3050万元,较好解决了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目前,有白泉小区、竹峦小区共计3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正在积极申报。
  在县级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崇阳县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增加投入,先后为廉租房建设无偿划拨土地63.9亩,折合资金3000多万元。另外,县政府从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中按10%的比例提取1000余万元作为廉租房建设配套资金,并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也作为廉租房建设配套资金。同时,该县创新筹资办法,采取“5+1”模式,即建设6层楼房,第1层建门店公开向社会发售,其余5层为廉租住房。通过市场运作先后获取资金400万元,较好地弥补了廉租房建设资金的不足。
  形成建设合力
  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被征地群众、工地民工等方面。崇阳县委、县政府强调,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全力建设好这项“民心工程”,让困难群众早日安居乐业。
  县委书记程群林、县长陈武斌的工作日程表上写满了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他们经常深入建设工地现场办公,研究建设方案,解决施工困难,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
  各职能部门极积响应,对住房保障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涉及到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土地使用、城建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有关手续,一路绿灯,优先免费办理。
  众人摇桨行大船。房管、民政、公安、天城镇政府积极行动,按要求搞好低收入家庭的摸底调查工作,截至今年6月,共核发廉租住房补贴358.5万元;城建、土管、环保、发改、财政、房管部门积极配合,成功申报了5个廉租房建设项目、面积7万平方米,争取到中央投资3050万元;城建、土管、环保等部门协调一致,及时为廉租房项目提供建设用地63.9亩。
  17日,在金龙小区廉租住房建设工地,记者看到数百名建设者正在紧张施工。工程负责人王正明、县房管局局长艾德良在现场研究施工方案。王正明告诉记者,由于环境良好,资金能及时到位,工程进展十分顺利。
  政府重视、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工作合力。崇阳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在短期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已有400户1200多名困难群众喜迁新居。另外,还有820套廉租房正在建设之中。
  打造精品工程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建设,投资大、建成及使用时期长,只有合乎质量标准,才能发挥投资效益,才能让困难群众长期安居乐业。
  崇阳县本着“工程质量是第一生命”的理念,按照“市场运作、公开招标、企业带资、验收付款”的办法,进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开发建设,建设项目一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廉政承诺制。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挥部、扩大内需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工程监理人员经常深入工地进行现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崇阳县鸿泰临理公司监理员王达尤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严格的监理过程:监理员监督材料时先在施工现场取样,然后亲自护送到县检测站接受检测,凡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退现场;钢筋安装完毕后,经监理检测合格的才能浇筑混凝土,并由监理员现场旁站监理。今年8月份双庆建筑公司在施工中没有按规定要求安放拉结筋,有可能引起墙体发裂,监理员旁站时发现了问题,要求立即按规定安放,否则停止施工并依法追究双庆公司责任。
  对已竣工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工程,崇阳县建设局召集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验收组进行竣工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每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优质工程。
  C感受篇
  告别18年的“蜗居”
  秋天的阳光从一扇破旧的小窗挤进一间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小屋,借着微暗的光线,记者看到整个房间用隔墙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一张双人床和一张小床几乎填满了整个空间,后半部分摆放着一张沙发床和几件破旧的家俱,整个空间显得异常拥挤。“没办法,儿女和儿子都十多岁了,一直都是这样住。”面对记者,曾良艳夫妻俩一脸尴尬。
  38岁的曾良艳家住崇阳县天城镇城西新建路程家庄巷8号。她原是粮食局下属的福顿莱公司职工,丈夫在县车站上班。由于单位效益不景气,夫妻俩于2001年双双下岗。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全家靠他俩打零工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买不起商品房的他们,一直“蜗居”在这间破旧的小屋中。恋爱、结婚、生子,18年来,这间小屋见证了她俩辛酸的历程。
  “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告别这间栖身18年的小屋了。”曾良艳告诉记者,今年她向县住房保障部门递交了廉租住房申请报告并已获得批准。
  曾良艳家分得的廉租住房位于中津小区。抑制不住喜悦的她,隔三差五去看一看。曾良艳说,县政府在中津小区建起了3幢崭新的廉租住房,每套房子50平方米,一室一厅,带厨房和卫生间,房子亮堂宽敞,水电和有线电视、电话线都接好了,生活十分方便。看着窗明几净的新居,曾良艳心中荡起温暖的涟漪。“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曾良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房子快装修好了,打算什么时候搬家啊?”面对记者的询问,曾良艳兴奋地说:“不忙,不忙,好不容易住上新房,我想添上几件象样的家俱。”曾良艳对新的生活充满憧憬。
  “有家的感觉真好!”
  听说记者要来看新居,接到电话的柳贵霞将店里的生意交给丈夫张罗,风风火火赶了回来。“这是政府帮我安的家。”在天城镇中医院巷廉租房小区2栋三单元201室,柳贵霞打开崭新的钢木门高兴地把记者请进屋里。房子一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和阳台,面积不是很大,但舒适够用。
  往事不堪回首,谈及过去柳贵霞的脸上抹过一丝丝愁云。现年31岁的柳贵霞原在县卫生材料厂上班,2001年12月下岗后沦为失业者。自那时起家庭开销全靠身体残疾的丈夫金旺华开麻木挣点钱来维持。过日子要花钱,住房要花钱,女儿上学要花钱,常常是交了房租就没了生活费,交了学费就交不起房租,穷困潦倒的柳贵霞对生活一脸迷茫,拥有自己的住房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侈望。为了节省开支,柳贵霞全家打起了“运动战”,哪里的房子最便宜就往哪里搬。结婚十多年来,他们居无定所,就象水上的浮萍四处漂泊,到底迁移了多少地方,她自己也记不清。“哪叫过日子啊!”回想起那段惨淡的日子柳贵霞眼里噙满泪水。
  天无绝人之路。2009年,县委、县政府在中医院巷鱼塘小区建起了200套廉租住房,年底将这些房子全部配租给城区低收入家庭,每月只要40元的租金。柳贵霞有幸获得了一套崭新的廉租房,从此再也不用颠簸流离。
  柳贵霞说有了房子心里踏实多了,办事也有了胆量。今年3月,她与丈夫一合计,向亲戚和朋友借资5万元在仪表路开了一个水暖器材经营店。因为刚起步生意不是特别好,但解决一家人的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不成问题。柳贵霞对未来信心十足,她说:“有家的感觉真好!”
  廉租屋里暖如春
  走进天城镇中医院巷廉租房小区2栋1单元201室,屋内阳光明媚,暖意融融,水电、煤气、电视、冰箱等家庭生活用品样样齐全。中等身材的余学放衣着朴素而整洁,一看就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好手。
  余学放当了24年的民办教师,2003年下岗。丈夫丁长江原是一名林场职工,也下岗多年。为了生计下岗后余学放当过超市管理员,做过村级文化协管员,打过各种零工;丁长江则没日没夜地开“麻木”揽客。长年四处奔波,夫妻俩都积劳成疾,成了医院的常客。生活费、房租费、医药费加上两个孩子不菲的学费,余学放家欠下了5万多元的沉重债务。
  由于家庭开销入不敷出,余学放一家四口只好借住在兄长家两间破旧的房子里。“冬天冷、夏天热都不说,房子挤得转个身都难。”说起当时的艰辛情景,余学放还记忆忧新。
  在余学放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从2008年开始县民政部门每月给她家发放275元的低保金,2009年下半年县住房保障部门给她分配了一套面积50平方米的廉租住房。
  有了固定的住所,家庭经济负担减小不少,精神上的压力也轻松多了。“房子虽然说是政府租给我们住的,但是政府承诺在我们家的收入没超过低收入家庭线之前,可以一直住下去。”余学放非常安心地说。
  解决了安居之忧,夫妻俩把打工的收入大部分用来送子女上学,现在女儿读完湖北中医学院后考上了上海中医大学的研究生,儿子也考上了武汉工业大学。余学放说感谢党和政府给了她一个家,她和丈夫会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改善生活质量。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