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528期第2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
·崇阳职校开展复学演练
·崇阳落实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养蜂生活甜如蜜
·县供电公司贴心服务护航企业开工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476  更新时间:2020/4/15 10:01:04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养蜂生活甜如蜜
全媒体记者 徐功频
 

  “喂 ,黄师傅,你家蜂蜜还有没?”

  “有,不多,现价,现价……”

  4月9日,在崇阳县石城镇塔坳村三组,一壮年正打开手机免提,一问一答,壮年人那高兴的劲儿分外感人,爽朗的声音在山村格外洪亮。

  这是崇阳县石城镇塔坳村三组已脱贫的贫困户黄松武家正与客户联系蜂蜜让人暖心的小画面。

  据了解,塔坳村地处崇阳县石城镇西南,距县城40多公里,与赤壁交界,全村版图面积17.9平方公里,山林茂密。属于贫困山区。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在各级政府部门大力帮助下,2017年已经实行整村出列。

  2019年,为了巩固脱贫成效,在咸宁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反复磋商,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讨论,最后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本地优质的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帮助农户增收。

  古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村人有养蜂的传统,山村有丰富资源,尤其柃木成片,柃蜜享有盛誉。驻村工作队为鼓励村民发展蜂业,购买了蜂箱400个,送给贫困户和养蜂专业户28户,并于3月成立了碧珍生态蜂业养殖合作社。

  在三组黄松武家门前的小晒场上,桔花正开,他正蹲上蜂箱旁伺候他的宝贝蜜蜂。他今年48岁,由于家境贫寒,小学未毕业。结婚成家后,虽是勤扒苦做,既要供养老父老母,又要维持一双儿女的上学的费用,家居山村,家庭贫困。是个贫困户。他想方设法,与命运抗争,养了羊,喂了猪,去年也饲养了30多箱蜜蜂。

  记者问: “你养羊养猪,怎么想起要养蜜蜂?”

  “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要搞点。” 黄松武说,他小时候也养过蜜蜂,苦于没本钱大投入。

  “养蜂也要懂技术,我们参加由市农业农村局特邀养蜂技术人员在石城镇举办的养蜂技术培训班。养蜂只要认真仔细,作好防病,防虫害,不会有大的问题。”

  黄松武的爱人户明凤喜形于色,她说,不管养蜂赚钱多少,不能掺假,不昧良心,卖正宗产品。去年养蜂赚了1万多元,今年开春也卖了100多斤蜂蜜,6000多元。女儿长江大学毕业,儿子黄炎忠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博士。

  由于疫情原因,黄炎忠近段时间呆在山里, 帅气的小伙子满脸喜悦,他说爸爸妈妈原来非常辛苦,每逢开学,全家如过关,现在轻松多了,山村百姓真的感谢党的扶贫政策。

  二组王必珍,今年70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1990年右手截肢,靠养几箱蜜蜂度生,并不断投资蜂业。他介绍,养蜂是个好产业,他虽然手不方便,但活儿不累。他与记者算起账。他说,一个蜂箱有5个框,一个框摇糖1到1.5斤。一个箱一年摇糖3到4次,每斤糖按50元计算,20个箱就是2万多元。深山无污染,一年四季有蜜源,九月黄、牛藤、勾藤、芙蓉花等,就是冬天,也有柃木开花。

  老人似乎有点不服输,他说,去年生病,身体不争气,卖蜂蜜挣了3000多元,现在家里还有采酿的柃蜜100多斤,约7000多元。

  同样,二组的汪望保,也是位残疾人,今年79岁。1991年左脚高位截肢,原本贫困的家庭如雪上加霜,一家人几乎绝望。去年,他家得到工作队送来的20蜂箱,总共有30多箱蜜蜂,去年至今,卖蜂蜜2万多元,原来小打小闹的,没想到快80岁的人,成了专业的蜂农,足不出山,能赚到可观的收入,心里美滋滋的。他逢人便讲:“党的政策好,感谢共产党,感谢驻村工作队。”

  “看,多大一片的柃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野桂花,它冬天开花,蜜蜂釆花酿成柃蜜,晶莹、剔透,上等好蜜!”

  塔坳与赤壁赵李桥交界的深山,行走在茶麻古道的起源地新修起的旅游公路,4组贫困边缘户张楚林娓娓道起他的养蜂经。

  张楚林养100多箱蜜蜂,全部放在林中,去年收入3万余元。家中还有400多斤柃蜜。他信心满满地说,今年蜜蜂发展到200箱没有问题,收入可观。

  记者采访时,咸宁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队长黎伟发说,为扩大蜜源,今年3月份种植枇杷、板栗蜜源苗木5000棵,蜂农养殖规模达到50户,1000箱。

  在山村村民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蜂箱,嗡嗡的蜜蜂为山村百姓唱着甜蜜幸福的歌。

上一篇4 崇阳落实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下一篇4 县供电公司贴心服务护航企业开工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