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崇阳县位于鄂东南,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全县有12个乡镇,186个村,总人口50.2万人,乡村人口有38万人,占总人口的75.9%。崇阳属盆地地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其中以低于250米的河谷平畈、低山丘陵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62.93%,森林覆盖率61%。全县耕地面积52万亩,其中旱地14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县。
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杭莺认为,崇阳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农业要先行。要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提升含金量、主攻含新量、厚植含绿量,奋力谱写崇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几年来,崇阳在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产业层次在提升、动力结构在优化、内在效能在改善,农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在发展。
县委副书记、县长郑俊华介绍,崇阳围绕全市“三大百亿产业”布局,出台系列奖扶政策,深耕、厚植茶叶、竹、油茶产业,围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做强做大传统产业,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在逐渐凸显。
崇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涛说,目前,崇阳的“竹、茶、薯”等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成为助力崇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红薯产业提升含金量
红薯变身增收“金疙瘩”
崇阳红薯种植历史悠久,面积10多万亩,在咸宁市位居首位。
崇阳有中国首家专注于红薯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故乡云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崇阳有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红薯品牌产品——“又闻薯香”红薯汁、紫薯汁。
如何让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动力结构的优化、内在效能的改善,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创新种植模式 激发种植热情
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卫兵说,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原材料和产品。崇阳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故乡云为引擎,重点在种植模式上创新,采取公司自办基地,与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社、村委会等农村新型主体签订合约的形式,扩大生产规模,优化动力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近日,在湖北故乡云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有不少农民或用小货车、或用小三轮、或用箩筐扁担送红薯,工作人员忙着现场过称、付款,村民拿着现金笑呵呵的离开。
铜钟村8组村民吴龙刚介绍,今年种了4亩多红薯,亩产达到了3000斤左右,自己留了一部分,卖了5000多斤,赚了3000多元,挺划算的。
在白霓镇杨洪村的红薯基地上,种植大户蔡仁光正组织民工收割薯莲、挖红薯,他在路口村、杨港村、桥边村、杨洪村、后溪村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水稻、红薯,每年收入可观。
蔡仁光说,红薯种植管理粗放、不用打药、成本低,又有公司保底收购,亩收入2000元左右不成问题,明年他将会扩大种植面积。
铜钟村,全村700多户,家家户户都有种红薯的习惯,今年种植红薯的积极性更是高涨。
铜钟村村支书黎萍说,今年年初,企业与村委会签订了红薯收购合同,上门收购价为0.5元/斤,送货上门价为0.55元/斤,数量上不封顶,并支付了5000元的押金,村民种红薯、不用愁销路,且效益还不错,不少村民表示,如果订单种植模式不变,他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据了解,今年初,该公司与白霓、青山、铜钟、金塘、港口、桂花泉等乡镇的34个村委会、种植大户签订了红薯收购合同,计划收购红薯1万吨,目前已收购1500多吨,既助力了村民脱贫致富,又解决了企业原料不足的风险,实现民、企双赢。
同时,该公司还积极融入精准扶贫事业,把贫困户种植红薯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来打造,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订单扶贫模式,在白霓镇小港村,该公司统一流转土地300亩,免租交由周边小港、浪口、三溪、金星等村28户产业贫困户耕种,公司无偿提供种苗、肥料,签订红紫薯收购协议,户平增收2万元左右。
创造品牌产品 助力民富企强
湖北故乡云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成义说,红安县能把红安薯做成大产业,把红安县打造成中国薯都,崇阳红薯,因崇阳的土壤含有丰富的对人类有益的有机矿物质,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入口更好吃,红薯产业也应该比红安做得更好更强。
廖成义是崇阳返乡创业青年,于2011年5月,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天城工业园区建成湖北故乡云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是中国首家专注于红薯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占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新建厂房及办公楼2万平米,红薯浓缩生产线1条(10吨/小时),245ml、960ml两条红薯饮料易拉罐生产线,红薯PET饮料生产线2条,红薯粉丝加工生产线1条,购置生产设备40套,红薯扶贫种植基地1.5万亩等,安排就业人员200多人,带动农户6200户。
公司科研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建立了科研技术战略联盟合作关系,成为其科技产品的合作实验室及生产基地,并引进了亚洲最大、最先进、国内唯一的薯汁生产线。公司现拥有上海大学荣誉专利产品,以红薯为原材料所生产出来“又闻薯香”红薯汁、紫薯汁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公司产品销售遍布上海、浙江、广东、福建、陕西、河南等20多个省份,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6800万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
拓宽产业链条 做强红薯产业
廖成义介绍,公司正在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延长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大做强崇阳红薯产业。
目前,企业正在研究新上红薯榨鲜汁、淀粉加工薯线粉、薯渣生产猪饲料生产线,新建一家正大集团“700”模式生猪养殖场,并建大型沼气池,猪粪实行干湿分离,沼气供农户照明、燃气,干粪、沼液作为有机肥培育基地红薯,提高红薯品质。
该公司规划用2-3年时间将规模扩大2倍,实现年产红薯汁5000吨规模,计划2020年实现年加工传统手工红薯粉条1000吨,并逐步开发红薯婴幼儿营养液、护眼饮品和红薯膳食纤维等产品。
据悉,崇阳县农业农村局也在研究关于加快红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该县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红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崇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涛说,该局将坚持地方特色,注重保护性开发;坚持协调发展,统筹保护农民和企业积极性,围绕红薯产业化发展建设生产基地,支持红薯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订单生产,保障收购;支持企业自身建设基地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红薯种植;支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开展红薯规模种植、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到红薯产业开发中来,共同做大做强产业蛋糕。
雷竹产业——
主攻含新量 建设现代化雷竹产业园
崇阳县素有“鄂南竹乡”、“中华雷竹之乡”的美誉,雷竹培育和种植历史悠久。
崇阳雷竹有产值规模,4万余亩雷竹基地,可年产鲜竹笋8万余吨,通过瑞发食品加工企业雷竹加工和建立桂花泉雷竹特色小镇,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亩产经济收益超2万元。
崇阳雷竹加工有省级龙头企业——湖北瑞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崇阳雷竹有品牌,“瑞发”获农产品金奖、“瑞发”雷竹笋获省农业厅首届“湖北名优蔬菜金奖”、“崇阳雷竹笋”获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科学规划编制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崇阳县副县长黄齐飞介绍,综合崇阳县的资源状况、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区域需求和雷竹产业发展现状,雷竹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一带一园一镇两区”,即:“一心”雷竹产业综合加工中心,“一带”崇赵线雷竹产业发展带,“一园”雷竹产业综合加工产业园,“一镇”桂花泉雷竹特色小镇,“两区”雷竹一二三融合片区、雷竹标准化种植片区,整个园区形成“一心联动、一带展示、一园加工、一镇融合,两区驱动发展”的主要格局。
建设雷竹产业综合加工中心。在天城镇,以湖北瑞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基础,形成雷竹初加工和精细化加工相配套的系统化综合加工中心。
建成崇赵线雷竹产业发展带,沿崇赵线沿线,按照旅游公路标准建设,以雷竹作为道路两旁景观带,全长20公里。种植雷竹200亩,用于展示崇阳雷竹种植的现代水平。
建设雷竹产业综合加工产业园,天城镇是雷竹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的主要场所,依托瑞发公司,为整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加工、仓储及销售等服务,同时,设立雷竹科技研发中心,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制、开发、引进、推广和示范展示等。
打造桂花泉雷竹小镇,以原有的雷竹小镇为基础。发展种植高标准雷竹基地5000亩,按照产业特色小镇标准建设。做强做大做优竹旅游产业,全方位打造旅游生态画卷。
建设雷竹一二三融合片区,集中天城镇和桂花泉镇的优势资源,依托瑞发公司和雷竹小镇,打造涉及竹加工、竹旅游、竹文化的雷竹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
建设雷竹标准化种植片区,在白霓镇、沙坪镇、石城镇、青山镇四个乡镇,以雷竹高标准种植示范为主,以现有基地为基础,在保证现有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对已有基地进行提质增量,改造低产雷竹林,新增3.5万亩雷竹种植示范基地。
种植规模化 促产业提质增效
时值雷竹冬季抚育季节,记者在长富雷竹合作社的雷竹基地上,看到100多位农民工正在加强雷竹的冬季抚育,有的在铺设稻草或谷壳为雷竹保暖,有的在用水泵洒水为土壤保湿,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该合作社理事长蒋国庆介绍,这些农民工大多都是本地村民,男工每天100元,女工每天90元,每亩雷竹稻草需铺设1.5吨,谷壳需铺设15吨,每年的冬季抚育工作将持续1个半月,穿上“保暖衣”的雷竹可提前3-4个月出笋,冬笋价格是春笋价格的3倍左右。
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现种植雷竹4000亩,丰产雷竹有2000亩,是湖北省林业产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以竹产业园区为基础让竹农充分参与受益,为当地提供120个就业岗位,网络农户320户,其中贫困户60余户。合作社2017年获得了“崇竹缘”注册商标,产品畅销上海、杭州、宁波、武汉、成都等农贸批发大市场,2018年产值达到了1000多万元。
崇阳雷竹从1994年开始引进和试种到大面积推广,已走过20多年风雨历程。2013年,崇阳县委、县政府致力打造“华中雷竹大县”,成立雷竹产业化办公室,全面推动雷竹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招引能人、技术创新、开拓市场、抱团合作和科技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雷竹高产高效发展。目前全县雷竹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主要分布在白霓、天城、桂花泉、石城、青山、沙坪等六个乡镇,年产鲜竹笋8万余吨,通过瑞发食品加工企业雷竹加工和建立桂花泉雷竹特色小镇,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亩产经济收益超2万元。
完善产业链 提升产业含金量
崇阳县雷竹产业现已形成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休闲娱乐的多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态势。现已建成以雷竹为特色的产业特色小镇,集生态农业开发、旅游休闲、科学研究和农产品加工等功能于一体,创新雷竹种植方式,开发雷竹笋等绿色有机食品,创新雷竹周边手工竹制品。形成“一产+二产+三产”多产融合的产业发展局面。
湖北瑞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加工清水雷竹笋、楠竹笋、果蔬罐头及真空包装系列产品的企业。
2015年雷竹笋加工厂10余家,年加工鲜笋能力超过1万吨。经过深加工,竹笋制成可食用的笋干或新鲜食品,竹制品制成相关工艺品。在雷竹实现产业化的进程中,现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和“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运作,围绕“一个产业(雷竹),培育一个品牌”,积极拓展相关产品,打造绿色食品名牌。雷竹产业现已实现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发展,2010年,瑞发公司制订“从原有雷竹笋初加工向现代深加工模式转变”的经营方略、开始着手雷竹产品深加工;2012年,确立以200克即食型精品罐为公司深加工的发展方向,并投资2000万元改扩建一条全自动罐装生产线。
打造名品牌 培育支柱产业
雷竹笋是森林蔬菜新秀,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它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据营养学家和医学专家确认,每100克雷竹笋含蛋白质2.74克,脂肪0.52克,总糖3.54克,含有18种氨基酸,是很好的减肥和健身食品,其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利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的滞留和吸收。雷竹笋纤维素和人体脂肪酸结合,能防止血浆中过量胆固醇的形成。
雷竹笋还具有清热、化痰、消炎、利尿之功效,对肺热、咳嗽、浮肿、腹水、糖尿病、高血压、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雷竹笋中含量较高的酪氨酸,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崇阳雷竹笋生长在绿色无污染的幕阜山片区,工业污染小,产出的雷竹笋皮薄质嫩,口感鲜美。
崇阳雷竹产业现已实现省级龙头企业带动,湖北瑞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发公司)作为当地雷竹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重视雷竹品牌建设。历经20年的发展,瑞发公司继承和发扬企业的品牌建设,“瑞发”食品屡获殊荣:2004年至今,瑞发公司被省农业厅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第四、五届中国竹产业博览会“瑞发”雷竹笋被评金奖产品;2004年至2017年,历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瑞发”产品蝉联金奖农业品奖;2008年至今,“瑞发商标”被评为咸宁市知名商标;2012年2月,“瑞发”雷竹笋获省农业厅首届“湖北名优蔬菜金奖”;2015年,崇阳雷竹笋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瑞发公司被评“高新技术企业”,“崇阳雷竹”在品牌化建设的路上,一直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