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507期第4版
   下一版 4
·从《双合莲》到爱情天梯
·蔬菜大棚接通了“放心电”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620  更新时间:2019/11/13 10:34:22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从《双合莲》到爱情天梯
——喜看桂花泉镇三山村新风貌
文/ 金风 图/迪新
 
 
 
 

  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城市人而言,钢筋水泥的围屯,四季的环境缺乏差异,时间流逝仿佛变成了单纯的翻日历。尤其今年这样气候干燥长时间爆热的天气,夏季便是无限期在延长,秋天就真的只是日历上一个标注了。

  这个时候来到乡村才真正发现了季节的变化。天空更加的蓝白通透,远山连绵起伏着,遥远地盘结着平静的浓黛重绿。下午的阳光是打了折扣的,少了几分辣,多了几分柔。溪水从小罅缝里奔穿出来,逶迤蜿蜒着,写着没有人能读得懂的行书,在干旱几个月的地方顽强地刷着存在感。

  尽管前面铺垫了那么多,依然要把桂花泉镇三山村田野绚烂的金黄放在秋的扉页,因为是它以明艳灿烂的方式惊入了眼眸,衬托了天空的湛蓝和纯净。然后给予清朗圆满的启示,让人们懂得感恩与珍惜。

  通往崇阳桂花泉镇三山的乡村公路弯曲着,两边是成片的翠竹和树林,视线里绿和黄间杂着扑入,深吸一口气,有木本植物矜持的香味。车子向前,拐弯处,空旷的大片,是金黄的成熟的谷子。天高高的,远远的,云淡淡的,轻轻的,田野里弥漫着成熟谷粒的甜味。金灿灿,沉甸甸。那大串的谷穗似乎是稻梗难以承受之重。有风起时,俯仰之间,那香不再是挥发,而是泼洒。香得那么的豪放,那么的不讲道理。桂也罢,菊也罢,素洁淡雅的馨香便也被氤氲了去,追随了去。

  融身于这片硬朗明亮的金色之中,时近傍晚,太阳已是西坠前一轮红色,晚霞与眼前这片金黄串联成最后的明艳。在光晕中,内心不由自主地泛起阵阵感动,这是一种赐于,是土地对生物的恩赐,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这丰收的果实,更是对农人辛勤耕耘的回报,是对百姓丰收渴望的积极迎合。

  三山那富足绚丽的金色,那成熟生命的深沉和严肃,让大家感觉到秋的丰实,然后,内心的记忆感知里,这个地方旧时代《双合莲》的悲剧与苍凉被戏剧而又突兀地映衬了出来,两种感触矛盾并和谐地融会在这个秋天的三山之行里,于思绪万千中,人们又发现了关于三山与传说之中不同,新旧时代转折和突破的另一个点。

  那是所谓的“爱情天梯”,一条山间的小路。据说当年从三山到仙坪,是没有路的,两地虽近在咫尺,却恍如隔世。三山与仙坪有年轻人相爱结婚,为了修建他们的幸福之路,就在陡峭的山腰间辟草开荒,就地拣石垒级,铺就一条弯弯曲曲的简易青石路。非常凑巧的是,这段青石路,恰巧有1314步石级,这座山的高度恰巧又是520米的海拔。

  这世间有很多的机缘巧合,所以无意考证石级的数字,正如眼前所见三山的面貌变化,已经不需考证。一行八九人,走在这条已经修缮过的小路上,想象着当年迎亲队伍摩肩接踵,拾级而上,匍匐前行,在石林间穿梭。仿佛看到笑意写在他们脸上,仿佛听见喜庆的锣鼓唢呐声回荡在山谷间,那是一个积极欢快的场景,那是迎接新生活的乐观姿态,是生活的强者,把旧时代的艰辛和世事的艰难踩在了脚下。

  当年的邓秀英以死抗命演绎了《双合莲》这曲爱情悲歌,千古传唱,成为三山历史上一份沉重的烙刻。后来的年轻人积极追求幸福,用勤劳的双手征服自然,改变命运,再创造了神奇。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变迁,人们的观念在更新,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在三山人民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下,曾经的贫穷、愚昧与落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三山人的不幸和悲哀再也不会重演。

  喜欢秋,喜欢秋的成熟气息,更喜欢历经苍凉、艰难困苦之后那种不卑不亢、欲火重生的力量。在感动与振奋中走着,一片叶子落在我的头上,叶子已经枯黄了,却有几根清晰的叶脉还在泛着绿。秋天的草略显枯黄,但仍透着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它百折不挠,与外界环境做着激烈的抗争。

  走完“爱情天梯”,站在高处俯瞰整个三山,眼前呈现的,俨然是一幅大气磅礴壮美雄厚的画——远处是山脉连绵起伏的浓黛,中间是田野开阔灿烂的炫黄,夹杂其中的,是瑞气缭绕、祥和富裕的村庄。

  依着秋色,三山这新风貌,只是浮掠而过,好奇其中丰富多彩的内涵,将有待以后更深地踏入。

下一篇4 蔬菜大棚接通了“放心电”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