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502期第4版
3 上一版   
·崇阳闯出山区县乡村振兴新路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565  更新时间:2019/10/10 10:47:57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引进人 留住人 盘活人
崇阳闯出山区县乡村振兴新路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 周鹏 江萌 李晓琴 特约记者 胡向辉 汪淑琴 图/沈小龙 霍世祥
铜钟乡大岭村
柃蜜小镇
坳上村观景走廊
高枧集镇焕然一新
青山白茶基地
乡村旅游公路

  【核心阅读】

  崇阳,地处湖北南陲、幕阜山腹地,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人口50万,辖12个乡镇、17个社区、186个行政村。

  崇阳县南高北低,四面环山,中间盆地,土地肥沃,隽水河穿城而过,有“江南小天府”之称。

  2001年,崇阳县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崇阳提琴戏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从武汉出发,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约两个小时,从杭瑞高速崇阳收费站驶出,一座群山连绵、满眼苍翠的小城便出现在眼前。一块大石耸立路边,上刻五个大字:这里是崇阳。

  湖北崇阳四面环山,隽水迂回曲折穿城而过,形成一幅巨大的自然太极图。这里山水相依、物阜民丰,绿色盎然、生机勃勃。

  崇阳历史悠久,中国年代最早的商代铜鼓在这里出土,并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北宋名臣张乖崖任崇阳知县期间勤政廉政,“一钱诛吏”的典故载入史册,“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语自此流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崇阳历届县委、县政府攻坚克难,率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砥砺奋进。

  步入新时代,崇阳县委、县政府紧扣乡村振兴20字方针,在“七个之路”“五个振兴”上大胆探索,下好与精准脱贫衔接的先手棋,做好“引进人”“留住人”“盘活人”三张答卷,走出一条“人回流、百业兴”的山区县乡村振兴之路。

  四好公路 奠定乡村振兴之基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公路!”今年中秋节,从武汉来游玩的向绪银一家三口在洪下十里画廊对崇阳公路赞不绝口。

  从崇阳县城到十里画廊,沥青道中间红黄蓝彩色隔离线和两侧红色的骑行车道,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旅游公路美景比比皆是,“四好农村路”在崇阳已从盆景变为全景。

  茅井村距县城仅几公里,几年前因不通大桥,村民要坐渡船过河才能进城。村里的孩子逐渐迁走,最少时茅井小学才13名学生。

  2017年,在咸宁市、崇阳县各级部门的帮扶下,通往茅井村的旅游公路修通,村里到县城的路程从原来一两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崇阳三小也顺势托管茅井小学,前来读书的孩子增加到了100多人。

  路,给幕阜山区的崇阳县带来了腾飞希望。

  高枧乡中山村与江西接壤,直线距县城约40公里。原来通村的是一条破烂的砂石路,村民坐长途车到城里得绕道其他乡镇,单程近4个小时,山中的特色农产品怎么也走不出大山。

  去年12月,投资1.2亿元的高枧乡至中山村的公路通车,中山村汇入了县城一小时交通圈。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王学礼回到了家乡,看到路修通的那一刻,他决定:再不走了。

  王学礼承包了县交通局等部门援建的中山富硒绿色豆制品加工厂,和几名村民一道做起了豆腐生意。

  王学礼说:“每天销售各类豆制品上千斤,销售额可达万余元。以前,豆腐做得好但卖不出去。现在路修好了,就连邻近江西省修水县的居民都开着车来购买。村里还准备修建豆腐一条街,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带动乡亲们一起做大豆腐品牌。”“修好一条公路、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升腾致富梦想的不只是中山村,从茅井村康养小镇、到大岭村野樱天堂小镇,再到畈上村柃蜜小镇……昔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田园,正因路通景美,串起环绕崇阳的旅游“项链”。

  崇阳县不通铁路,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该县将建设“四好公路”作为一号民生工程,近三年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2799公里。12个乡镇全部贯通二级以上沥青路,村村贯通四级以上水泥(沥青)路,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沥青)路。

  目前,崇阳已成为我省幕阜山区唯一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并正努力争创全国示范县。

  如今,四好公路正成为崇阳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在全国各地GDP增长普遍降速的情况,崇阳却逆势而升,GDP增速从2016年的7.9%提高至去年的8.3%。今年4月,省扶贫办宣布,崇阳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

  产业融合 托起乡村振兴希望

  “人间新天府、世外小桃源”,近年来,崇阳县结合本地自然资源与产业实际,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从脱贫摘帽迈入乡村振兴之路。

  中秋时节,崇阳县桂花泉镇雷竹小镇雏形初显,竹林郁郁葱葱,荷塘与仿古四合院掩映成趣。今年年初,这里建成4幢独特的酒店:全智能“地球仓”酒店,入住使用人工智能,进门需要人脸识别,全景房间开帘便是竹林。“要将这里打造成鄂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雷竹小镇负责人蒋国庆介绍,将延长产业链,打造集生态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雷竹小镇。现小镇的农庄、民宿已开门迎客。下一步,将着重进行雷竹笋产品的加工生产,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本世纪初,蒋国庆的母亲叶琼受崇阳县邀请,从浙江杭州来到崇阳创业发展雷竹基地。2006年,蒋国庆带着家乡10多名乡土技术人才来到崇阳,在母亲的帮助下,承包了1000多亩基地种雷竹。他还成立崇阳县桂花泉镇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鼓励周边农户一起加入合作社种植,基地面积越建越大,已有3000多亩。雷竹笋已销售到长三角、珠三角。蒋国庆说,未来要将崇阳打造成全国的雷竹笋贸易中心,让雷竹笋销售得更远。

  和蒋国庆一样,一批雷竹种植人才从浙江来到崇阳,经过多年的努力带动了百家专业户,全县雷竹种植面积约4万亩。崇阳雷竹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产值突破1亿元。

  伴随着雷竹产业的迅猛发展,崇阳全县特色农业不断壮大。2018年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新增两茶两竹5万亩,发展黄精、白芨等中药材基地1万亩。

  在高枧乡义源俊辉种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曾经的石头山上栽满了金银花、白芍、射干等中药材。基地负责人王文书介绍,该基地有1200亩,采取土地流转及19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经营。2018年该基地销售金银花、白芍等中药材30万元左右,贫困户每户年均收入5000元左右。“特色产业托起乡村振兴的希望!”在崇阳,畈上柃蜜小镇、大岭樱花小镇、桂花泉雷竹小镇、茅井养生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脱颖而出。目前仅乡村旅游,全县已打造20多处星级旅游景点、8个特色小镇、11条精品旅游线路,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

  乡贤回归 唤起群众参与热情

  9月12日,天城镇河田村二组村民唐海兵为孙子满月请客,没有放鞭炮,也没有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改崇阳放鞭炮大操大办的习俗。

  这一惊人变化缘于今年该村“两委”组织的四次村民代表大会。“我们村该怎么发展振兴?”村支书郑志华介绍,河对岸的茅井村是有名的穷村,自乡村振兴实施以来,他们眼睁睁望着对面的村庄一天一个变化,他和第一书记及村民着急起来。

  旅居回村的韩国首尔大学博士邹佳素曾寄养在该村郑家多年。为了报恩,她于今年初回来帮弟弟郑玉吴在茅井村开起了汽车旅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是她看到,这样只能帮到兄弟一家,不能帮到河田全体村民。

  她以旅馆为办公室,从中央文件精神中找到了答案。在她的发动下,村民积极响应要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7月14日下午,该村举办了“乡村振兴启动大会”,村民代表、企业代表以及乡贤一起参加了会议。当天,该村成立乡贤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关爱协会、治安环境、乡风文明、乡村学院、合作社5个机构,每个机构都由乡贤代表担任负责人。

  通过多次公开会议以及小组讨论会,村民达成共识:乡村振兴,你我有责。

  乡村振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几十万元的规划费都不知道从哪里来。大家商议,一起捐款。村民程正辉在外经商多年,刚开始他对振兴河田的行动有些疑问,但通过沟通,他对此大力支持。8月15日,他在微信群里第一个捐款4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捐款,在崇阳做家具生意的赵焱良捐款2万元,最少的是一名婆婆捐了5元。她说,河田是她的家,虽然自己没有能力但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在短短几天时间里,242名村民共捐出了21万元。

  说做就做,在村“两委”的组织下,该村从清洁家园、关爱老人开始行动,一个寂静的乡村热闹起来、干净起来。

  9月7日下午,该村举办今年第四次村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表决了捐款用作村公益项目、为90岁老人实行免费配餐制度,并于9月9日起,全村禁用一次性用品并禁鞭。

  该村第一书记王学文说,他已看到河田村升起了一股由内而外的内生动力,这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气神,河田的振兴指日可待。

  像河田村一样,早在2015年,白霓镇回头岭村的乡贤们自发捐款建设美丽乡村,金塘镇畈上村沈氏兄弟返乡创业建成柃蜜小镇,成为旅游新的目的地。

  党建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前行

  每到傍晚,崇阳县铜钟乡坳上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就热闹起来,图书室里有小朋友看书写作业,每到周二,这里便召开“湾子夜话”商议村务。“这里是坳上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同时也是便民政务服务中心、惠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还是富民旅游接待中心!”村支书沈亚东介绍,2017年,该村在全县第一个建成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有1800多平方米。

  沈亚东介绍,该村是个移民村。过去,这里经济落后,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子几乎成了“空壳村”,在此前,全村有贫困户56户199人。

  为了彻底解决落后的面貌,该村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进森禾集团打造田园综合体,依托柃蜜小镇和青山水库发展乡村旅游等。并通过发展电商产业,带动了全村种植、养殖、加工业、快递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中药材、黄精酒、土鸡蛋、干雷竹笋、干豆角等农副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一路走俏。

  2018年,全村整体摘掉穷帽。“家乡变化太大!”今年37岁村民沈高放弃在外做工程挣大钱的机会,去年年底回家后投资150余万元,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乐和民宿。他说,路通了、村美了,游客都来了。今年以来,光靠接待游客,赚了15万多元。

  看到村里人气越来越旺,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在家门口就业。平常只有老人小孩100来人居住的村庄,常住人口已超过280多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崇阳县相关领导介绍,全县12个乡镇均成立了青年人才支部,建立包括致富青年、乡贤能人、千人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在内的3860人的乡土人才库。《崇阳县乡土人才培育实施方案》出台,在全县范围内评鉴500名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