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499期第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正源村的光明之路
·日照青山 朗润崇阳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437  更新时间:2019/9/11 10:50:38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正源村的光明之路
——崇阳县金塘镇告别最后一个“无电村”纪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青山依旧,红旗飘扬。站在海拔1238米金塘镇大湖山之巅,脑海中浮现出24年前的正月,咸宁市最后一个无电村——正源村通电时全村沸腾的场景,很多大爷大妈用干裂的手抹着着眼角的泪,哭着说:“想不到今生今世,还能用上电灯”。

  湖北省崇阳县金塘镇,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为革命英勇牺牲长眠于此。大湖山是崇阳县最高峰,与江西省修水县交界,正源村坐落在这个山间,解放初期,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种植稻谷遇天灾几乎颗粒无收,经济非常落后。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国网崇阳供电公司为了彻底改变该村几十年未通电的贫穷落后状态,经多方举措,在当时技术资金薄弱的特殊情况下,克服困难,率先吹响了扶贫路上的号角。

  时光荏苒,追忆往昔。带着消灭无电村的使命,“跑山电工”们转战崇阳山区每一个角落,走遍最偏僻的村庄,划去了一个又一个无电村的名字。来到崇阳县最后一个通电的村庄正源村,这个村庄离县城70多公里,30多户人家零散地分住在十多个山头上。由于地处大山深处,村里十分贫困,一直没能用上电。

  1995年10月,“跑山电工”进驻正源村。正源村委会老书记范良进说:“得知县电力公司要来解决我们村几十年没通电的信息,我高兴得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甚至以为自己都是在做梦,直到电力公司派出测绘技术员来测量线路时才相信这个梦是真的。”

  范良进说:“因为正源村出门就是高山,没有公路,全是崎岖曲折的羊肠小路,而测绘线路又不能沿路走,电力测绘员往往要钻进荆棘丛里,人一进去就如倒进海里不见踪影,仪器根本不起作用,我们就发动群众用笨法子沿途砍掉阻挡视线的草木,一人拿一根几丈长的竹篙在山崖间来回移动,寻找最佳立杆方位。”

  勘测方案定好后,变压器、电杆运送成为一大难题。正源村的山很奇特,两山之间很近,中间夹着一条深深的长沟,乍一眼看下去就是悬崖,山上本没有路,只有一条山里群众每天走出来的羊肠小道,施工队长吴纯炎立即召开会议确定好电杆、变压器运送方案。

  第二天,20多名施工队员和村民们天刚蒙蒙亮就出发,2个小时从山上走到山底的寒泉村,由几十个12个人分成一组抬电线杆往山上抬,遇到转角过不了就现场开挖修路,最高顶抬2到3天天杆子才能到山顶,170多根电杆、变压器前后搬运了2个多月。接着就是纯手工挖洞,因为施工环境复杂,条件恶劣,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吴纯炎队长说:“是老虎我们也要把它拿下!”于是在他的指挥带领下,一百七十多根高压电杆的立杆、架线在没有任何机械辅助的情况下靠人力苦干而成,而且还创造了一个高山架线奇迹。

  山里的冬天很冷,但是老百姓的心火热。在山里施工很难,生活更难,由于饭碗不足,每次吃饭的时候,施工队员和村民轮流吃,第一批人吃完后,把碗洗干净,第二批人再吃,没有洗澡盆,就在地上挖个坑,在坑里铺上塑料布,再倒上热水.……工程结近尾声的最后两天,大雪封山,做饭的大嫂找到范良进说:“范书记,这饭我煮不了了,厨房里什么菜也没有了。”范良进一时语塞,搭下脑袋喃喃自语:“这咋办?这咋办?”望着屋外满山的铠铠白雪,范良进也束手无策了。因为当时从正源坐车去县城得四个多小时,往返得一天,加上大雪封山,连最近的集镇也去不了。

  这时,站在一旁的施工队里的王鹏师傅提意用红薯当菜,看着那些纯朴的村民一双双热情期盼着的眼睛,吴队长说:“请正源村的父老乡亲放心,我们就是天塌下来了,吃红薯、吃糠咽饭也要把你们的电架好,一天不架好我们就不回家。”于是最后两天真的是以薯当菜,施工队里所有人无一人有异言。

  终于搭火通电时,村民们比过新年还欢天喜地。1995年12月,崇阳县大源乡甘羡、林场、正源、老舍等8个无电村通电,咸宁市村村通电祝捷大会在崇阳召开。

  再上大湖山,沿途新建的民居楼鳞次栉比,错落在山水间点缀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土坯房里的居民响应国家政策搬迁到了山乡,墙上的蓑衣诉说着过去,大湖山顶建起了新能源风力发电,武钢退休老人在山上还养起了羊。

  正源村徐家,年过9旬的徐大叔已经3年没下山了,闲聊时还得知8个儿女都在县城工作去了,还买了小听戏机给他听,他家的柜子上刻着毛主席的诗,新做的房顶上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对面是建设好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扇,他似乎忘了很多事,但他还记得1995年户户通电的事:原来都用煤油灯,每个月到山脚下的寒泉村打点煤油,电力施工队是共产党派来的。徐大叔边回忆眼睛透着光说:“有了电,幸福感强多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1956年湖北省第一坐香山水电战通过3.3千伏高压线路城关供电开始,1973年到1995年逐年的电网改造实现村村通,2005年实现户户通,2016年新一轮电网改造后,正源村25平方毫米的“裸导线”,换成70平方毫米的绝缘线;7米高的旧线杆,改成12米高的新水泥杆;30、50千伏安的小变压器,升级为100、200千伏安的大台区,正源村在已经有300多用户,4台100kva的变压器250多根电杆20多公里的线路,极大地保障了村民生活、村经济发展。

  从烛火到电灯,从柴油发电到水力发电,再到户户通电、智能用电,建国70年来,一代又一代“跑山电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以跑山的姿态,将电网织满全县各个角落,为50余万崇阳山区人民送去光明,被誉为永不停歇的“跑山电工”。如今,许多“跑山电工”依然活跃在山区一线,为兴办众多扶贫产业项目第一时间提供电源,助崇阳脱贫攻坚走上快车道。今年4月,戴了多年贫困县帽子的崇阳县经多年发展并考核通过,被湖北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之列。

下一篇4 日照青山 朗润崇阳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