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三十二期4版
3 上一版   
·天城“美容”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427  更新时间:2011/8/9 9:21:51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天城“美容”

  他们是走在太阳前面的天使,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是幸福的守护神。
  ——题记
  多少个风雨交加的黑夜,多少个寒来暑往的黎明;
  当喧嚣的街市从沸腾恢复恬静,当熟睡的人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车稀人困、万籁俱静的时候,在崇阳县天城镇城区,136位环卫工人陆陆续续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犹如一朵朵桔黄色的花瓣点缀在大街小巷。
  为了天城美丽的明天,他们手执铁锹扫帚,披着晓星残月,迎着风寒雨雪,追着垃圾前行。他们凭着对环卫工作的满腔热忱默默地奉献,数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他们一身尘埃,一身污垢,却换来了天城绚丽灿烂的景色。
  136人,每天承载160吨垃圾
  近几年,崇阳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天城镇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2万人。新的形势对环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崇阳县人民政府加大了环卫工作的投入。环卫工人由原来的90人增到现在的136人,生产设备新增了一台压缩垃圾车和二台小型垃圾车,投资6700万元在城郊桂花泉镇坳上村征地165亩新建大型垃圾场。然而,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仍然越来越大。
  在街道上,有些人常常不经意扔下一片纸屑、一个烟蒂或一个破烂的塑料袋。殊不知,正是这些无数的“不经意”给环卫工作者带了沉重的负荷。
  崇阳县环卫所介绍,崇阳县天城镇的熟食门店、蔬菜市场、水果摊点、公共娱乐场所等,一天要产生160吨生活垃圾。这个数字也许你听了感到震惊,然而,这就是崇阳县天城镇136名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量。他们每天要把散落在141万平方米区域内的垃圾一锹一铲地收集起来,然后象蚂蚁搬家一样运到城郊的垃圾场去处理。劳动强度之大,工作环境之恶劣,超乎常人的想象。
  365天,他们同垃圾为伴
  同垃圾为伴,与蚊蝇与敌,天城环卫工人把他们美好的青春和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环卫事业。他们没有节假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人们沉浸在幸福欢乐之中时,正是他们最紧张的时候;当人们漫步街头欣赏天城美景时,正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当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喜庆活动带来的欢乐时,他们却在四处追寻飘散的纸屑及游人丢下的垃圾。多少个大年除夕之夜,万家灯火,鞭炮声声,当人们正在喜庆洋洋欢度佳节时,天城环卫工人却在与尘共舞,与风同歌,为新年的到来扮靓天城。他们只能在铁锹、路面、车轮的交响乐中度过节日良宵。
  这样的岁月周而复始,而天城环卫工人却无怨无悔。他们明白,选择了环卫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更多的付出和更多的奉献。在他们眼里,看到千千万万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民过得愉快和舒适,他们的心里就感到无限的欣慰。在美丽的隽水河畔,天城环卫工人用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和默默的奉献,演绎出一段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天城镇“三角洲”休闲区,保洁女工汤丽兰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吃甘蔗,而且在她扫过的地方边吃边吐。于是她上前礼貌地提醒:“同志请注意卫生!”
  “哼,到底是谁不讲卫生?”小青年看到站在面前的是一位衣服上沾满了污垢的女环卫工,眉头一皱,以示鄙视。
  对此,汤丽兰并未恶言相对。她一句话不说拿起扫帚跟在那位年轻人背后。年轻人边吃边丢,汤丽兰边走边扫,一直等他吃完甘蔗吐完最后一口渣子。看到这种情景,周围的游客无不为之动容,有的自觉回头捡起自己丢下的垃圾。那位青年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到羞愧难当。
  其实,环卫工人不被人理解甚至遭人白眼的现象在我们这个社会屡见不鲜。对此,汤丽兰早已习惯了。她总是这样想:人生一世要工作几十年,怎能一帆风顺,怎能没有委屈?就是一个小家庭夫妻间也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何况一个十几亿人的社会大家庭?每每想到这,汤丽兰总是原谅别人的过失。她认为世界上正因有人乱扔垃圾才有了环卫工人,这好比世界上如果没有病人,也就不需要医生一样。汤丽兰就是这样一位心胸宽广、善待他人、任劳任怨的环卫工。
  汤丽兰二十七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街道保洁第一线。同事们还清楚地记得,去年4月的一天单位对路面清扫工作进行突击检查,当检查到汤丽兰所清扫的路段时,大家看到她脸色苍白,步履踉跄,检查组领导急忙把她送往附近医院。经检查,汤丽兰高烧40多度,需住院治疗。可汤丽兰吃下几片药丸就跟着检查组往街上走。她说:“我不能因一点感冒而影响天城的清洁和形象。”汤丽兰就是这么一位对保洁工作忘我热爱的女职工,她是崇阳县天城镇136名环卫工人的一个缩影。
  一年四季,他们在臭气中出没
  人靠衣装,市靠人扮。如果说街道保洁工人是城市美容师,那么垃圾清运工人就是城市丑陋的排除者。
  无论在数九寒天的冬季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清运工人没有选择好坏天气的权利,因为每天160吨垃圾需要从城区的各个角落转移到来回上十公里的垃圾场。装车、运输、卸载,仅有十几名人手,工作量之大实在难以想象。雨雪交加的冬天,车子在泥泞的山路上爬行,随时都有滑下山坡的危险。遇到车子打滑时随车的清运工只得手推肩拱,车轮掀起的泥浆,将他们溅成“泥巴人”。烈日当空的夏天,他们冒着40多度的高温在臭味中出没,同嗡嗡乱飞的苍蝇作战,哪怕是头晕眼花也得坚持,没有怨声,没有退缩。
  说起清运工人宋森林,天城市民无不交口称赞。52岁的宋森林从事清运工作整整36年,由于长年累月劳碌奔波,现在已是疾病缠身,特别严重的痔病一直折磨着他。然而,宋森林十分看重这份职业,至今仍没有隐退的念头。环卫所长雷智时介绍说:“别看老宋一大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好,可他象年轻人一样,浑身是劲,从未耽搁一天工作。”
  去年春节,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特地回家同爸爸妈妈团聚,除夕之夜桌上的饭菜凉了,新年的钟声响了,可一直不见爸爸的踪影,直至凌晨4点老宋才带着一身污渍踏进家门。这些,儿女们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为他们知道再真切的语言也感动不了爸爸的犟脾气。老伴劝他趁着春节在家休息几天,治治痔病。老宋气愤地说:“我不能因一人缺岗让全城肮脏。”
  编后
  他们一天要扫烂一把扫帚,一月要铲溶一把铁锹,手上的血泡从未消失过,这就是天城环卫工人。他们的毅力是那么坚强,他们的心灵是那么纯洁。在周而复始的风雨岁月,当黑暗笼罩深邃的夜空,在寂静无声的大街小巷,他们总是在清清扫扫,寻寻觅觅,他们用扫帚和铁锹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天城“美容师”,你们的名字和业绩崇阳人民将永远高高擎起。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