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三十二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田野谱写丰收曲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点击数:655  更新时间:2011/8/9 9:20:48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田野谱写丰收曲

  文/宋金光图/张楚雄
  崇阳,到处涌动着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热浪。巧借党的惠农政策的东风,崇阳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不断引进新品种,普及新模式,推广新技术,完善新机制,推动农业的全面进步,在30余万亩沃土里谱写着一首首丰收曲。崇阳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湖北省农业厅定为全国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全省46个粮食主产县、全省优质稻基地县。
  引进新品种播种丰收子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引种优良品种是农业丰收的基础。崇阳县农业局耕云播雨,孜孜不倦地开展引种工作,播洒丰收,使万顷稻菽卷起千重浪。局长丁修钦介绍说:“我们一直做着农业保姆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引进优良品种,推广优良品种。”崇阳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本县登记品种有500份,征集品种达200份,涉及稻、麦、油菜、大豆、玉米、芝麻、荞麦、红苕、绿肥等九类农作物,属崇阳地方古老品种90份。1980年以来,加大了农作物引种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全县共计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30个,其中水稻品种151个,玉米品种14个,油菜品种14个,马铃薯品种2个,这些品种(组合)通过本县试种、示范、推广,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成为各类农作物各时期当家品种,农业丰产丰收的希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普通稻改优质稻,掀起了水稻生产新一轮革命。早稻以常规品种为主,搭配杂交组合,主要有赣早籼26号、舟优903、嘉育948、中鉴100、金优402、金优974等品种;中、晚稻以杂交组合为主,搭配常规品种,主要有金优77、金优207、汕优559、II优501、金优725、红莲优6号、中国香稻、湘晚籼系列品种。杂交组合威优64、汕优63、汕优7023、金优402、金优207等,由于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较好推广10年以上,种植面积分别占水稻当季作物面积的40~50%,威优64、金优207、汕优63等组合推广面积达70~80%。油菜品种:1986~1995年以中油821为主,以低芥酸油菜81001、81008、华杂2号为辅。1996~2003年以双低杂交组合华杂4号为当家品种。2003~2005年引进中双7号、中双9号、中双10号等优质常规品种。红薯品种:80~90年代,主要是徐薯18当家,进入21世纪,以丰产一号和红心王三号为主,薯皮薯心红、黄、白皆有,品种多样。玉米品种:上世纪80年代,恩单2号和华玉2号当家,上世纪90年代以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13号为主,进入21世纪,登海9号、正大188为当家品种。大豆品种:80年代主要品种为五月爆、六月爆、矮脚早、猴子毛、泰兴黑豆等。90年代后期,鄂豆4号、湘豆13号为当家品种。蔬菜品种:豇豆以长白杜豇、春秋红豇豆,西葫芦以早青一代,辣椒以华椒17和湘研系列,南瓜以黄狼南瓜和五月早,大白菜以鲁白6号,白萝卜以南畔洲和浙大长,小白菜以上海青,苔菜以十月红,莴笋以西宁莴笋和白尖叶当家。西瓜品种:有籽西瓜以新红宝、西农8号为主,无籽西瓜以洞庭1号、黑蜜2号当家。为破解冬闲田难题,自2008年通过引种马铃薯费乌瑞它新品种,全县面积发展到5万亩,单产突破2000公斤,亩平纯收入1500元,老百姓从冬闲田里刨出了“金娃娃”,实现了“引进一个新品种,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整体提升了崇阳农业新形象。同年,全省秋冬农业开发现场会在崇阳召开,与会代表、专家给予充分肯定。
  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加大了种子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净化了农资市场,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农业丰收提供了种子保障。
  普及新模式提高利用率
  崇阳地沃田丰,耕地面积34.4万亩,其中水田25万亩,旱地9.4万亩,这为普及新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提供了先决条件。由原来的一年一熟制,发展成一年两熟、三熟制新模式。首先是水田轮作制。一是一年一熟水稻制。地势低洼,长年积水排不出去的冬泡烂泥田,土壤潜育化,土温较低,不易发苗,常种植一季中稻或中稻再生。水田一熟制面积,1985年5.46万亩,1995年1.18万亩,2009年9.9万亩,分别占水田总面积的21.6%、4.7%、24.2%。二是一年两熟制。早晚稻连作,是一年两熟制的主要模式,约占全县水田面积的50%。水稻与其他作物的耕作复种,主要有早稻——荞麦、早稻——蔬菜、马铃薯——中稻、西瓜——晚稻、大豆——晚稻、地膜花生——晚稻、地膜玉米——晚稻、莲藕——晚稻、绿肥——稻、油菜——稻、蔬菜——稻等模式。三是一年三熟制。1980~1990年,三熟制主要形式为肥——稻——稻、油——稻——稻。自1991年后,水田蔬菜,水田西瓜、水田玉米、水田花生与优质杂交晚稻连作复种的形式应适而生,三熟制形式增加蔬菜——西瓜——稻、蔬菜——花生——稻、蔬菜——玉米——稻等水旱轮作、粮经配套,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是旱地轮作制。一年一熟制,就是山区陡坡地种植一季玉米或栽一季红薯。一年两熟制,就是大豆——红薯、油菜——红薯、大豆——玉米、西瓜——红薯、西瓜——蔬菜,全县种植面积约为3万亩。一年三熟制,就是大豆——玉米——红薯、小麦——玉米——红薯、小麦——大豆——红薯等,面积为2万亩。新的种植模式的推广,优化了农作物种植茬口,在同一块田地上收获成倍的农产品,拓展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空间。
  推广新技术成就新辉煌
  一项农业技术的推广,成就了农业新辉煌。全县建立了县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有农技服务中心、村有农民技术员的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利用科技大篷车、录制科教片、创办科技报、开展科技宣传,积极开展科技引进、科技示范、科技承包活动。每年出动宣传车10余次,利用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宣传咨询万余人次,赠送书籍光盘3万余份。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科技知识、推广新品种、发布病虫害公告、指导全县大面积病虫防治。县农业局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湖北省电视台、崇阳电视台联合录制《雷竹高产栽培技术》、《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等科技教育片,在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崇阳电视台》播放。先后开展了杂交水稻、低芥酸油菜、杂交玉米、优质花生、紫皮果蔗、无籽西瓜、红薯等新品种(组合)引进工作,上世纪80年代,崇阳县荣获省政府、省农牧厅颁发的杂交早稻推广奖、地区行署颁发的一等奖。2000年,崇阳县双低油菜繁育与高产保优栽培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
  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充分发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点和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点等项目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旱育抛秧、杂交油菜繁育制种、优质稻米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直播等10余项新技术,实施了油菜综合增产技术丰收计划、水稻丰收计划、商品粮生产基地等20余个项目,农技人员走出机关,上山下田开展科技承包与示范,创办了水稻高产示范、中杂再生稻示范、玉米高产示范、油菜高产示范、马铃薯高产示范等示范区,示范面积同此增产幅度达到20%以上。油菜综合增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1989~1990年,承担省农牧厅粮油处下达的农业部油菜综合增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要求全县油菜种植面积8万亩,单产比前三年平均单产提高15%。1990年实际完成面积9.03万亩,超计划1.03万亩,单产达到67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提高9公斤,增产15.5%。总产达到6044吨,比前三年平均新增总产2405吨,新增产值404.1万元,增加纯收入292.7万元,农户人平增收10元。水稻丰收计划项目:1990年,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水稻丰收计划项目。按项目要求,水稻平均单产达到373.5公斤,比前三年水稻平均单产增加8.5公斤。实施当年,全县水稻实际种植面积41.19万亩,平均单产387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22公斤,总产达到159249吨,比前三年平均总产增加7065吨,增长4.6%。新增产值494.55万元,新增纯收入395.64万元,超额完成了丰收计划规定的指标。油菜高产示范:1990~1991年,县委在华陂、吴城、雷骆、东山四个村开展了油菜高产千亩示范,平均单产达到125公斤,最高单产达到200公斤以上,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到崇阳参观后,高兴地说:“崇阳油菜不似广济,胜似广济”。2001年,县委小康点白霓镇油市村进行了杂交油菜华杂四号高产示范,面积300亩。经市农业局专家测产验收,平均单产达到160公斤,最高单产达到210公斤,达到全市油菜高产水平。2004年,县农技推广中心与桂花泉镇政府签订了优质油菜免耕直播高产示范合同,在东源村十一、十二组示范种植,面积205亩,经测产验收,平均单产达到140公斤,最高单产达到216.5公斤,获得成功。2009年,县农业局在肖岭乡大堰村创办1000亩水稻高产示范区,通过推广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等措施,示范区水稻取得全面丰收,亩平增产80斤以上。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5万亩),节本增效25%,年均增效2000万元。
  完善新机制唱响丰收曲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谋划农业,为全县农业的飞跃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描绘蓝图,科学制订优质稻、油菜、马铃薯等产业规划,每个产业设定一个工作专班,配备专人、专车、专项经费,从引种、栽培、管理、销售、培训等环节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并开通产业开发快捷通道。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倾斜农业开发,改造低产田地,开挖沟渠,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种植条件。依托省级投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共整合涉农资金3亿元,完成了5.2万亩基本农田整理、两座大中型和六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从而给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平台,给开发者提供了基地。
  优化环境,流转土地,筑巢引凤。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业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抓好秋冬农业开发的意见》、《关于加快十大产业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从市场准入、基地用地、项目扶持、税收政策、财政支持、配套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县优质稻、油菜、马铃薯等产业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后劲一个比一个足,效益一个比一个好。先后引进湖北开放农业集团、大润公司、成祥公司、森旺公司、公安民惠公司来崇阳开发冬种马铃薯、稻田地栽双孢菇。仅马铃薯面积发展到近5万亩,产值过亿元。北方农作物,南方结硕果,从而在开发冬闲田方面起到了石破天惊的效果。
  大办农业,办大农业。崇阳县重视和支持农业的新机制已经形成,共同谱写着农业丰收曲。
  崇阳县农业局局长丁修钦(右)在整顿农资市场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