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478期第4版
3 上一版   
·路通了,日子就活了
·青山水库 崇阳人民的骄傲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下一篇4
点击数:370  更新时间:2019/4/18 11:27:49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路通了,日子就活了

文/《半月谈》记者 王贤 伍欣 图/全媒体记者 汪淑琴

 

“这条路修得好,路通了,就看到 出路了。凭我们勤劳的双手,一定能 斩断穷根。”半月谈记者在幕阜山腹 地湖北省崇阳县走访,总能听到乡亲 们对着家门口沥青路发出由衷赞叹。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受交通不便 困扰、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的 崇阳县抢抓精准扶贫机遇,累计完成 交通扶贫建设投资约30亿元,12个乡 镇全部贯通二级以上沥青路,20户以 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全县农村 公路达 2799 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 90%,惠及成千上万的贫困人口。
公路是唯一的期盼
夜合山,一到夜晚就“合上”的 山。这是一个传说,也是真实和现 实,它让崇阳县高枧乡与江西省修水 县的省际公路成了断头路,阻断了山 里人脱贫致富的脚步。
 “开山修路,是老百姓世世代代 的梦想,也是几任县委县政府的夙 愿。”皮肤黑红、双手粗糙的高枧乡乡 长刘素兵说,如今梦想终于成了现 实。
全长 40.6 公里的崇阳铜钟至小 山界公路直通江西。崇阳县交通运 输局局长周国香说,这条路总投资3.8 亿元,既是“内循环”,又有“外通口”, 途经3个乡镇8个村,3万余人直接受 益,将高枧乡与县城的车程从 3 个小 时缩短至40分钟。
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崇阳县没 有铁路、机场,也没有港口,公路是人 们唯一的期盼。随着脱贫攻坚的深 入,天堑变通途的故事,在这里的崇 山峻岭间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白霓镇浪口村原来靠渡船出行, 到县城要2个小时,现在只需15分钟; 50年前,陆水水库修建后陆水河水位 抬高,将天城镇茅井村与县城隔离, 2018年,包括3座桥在内的15公里沥 青路修通,原来要坐两次船、花费两 三个小时才能到县城,现在只需一刻 钟……
脱贫的“金钥匙”有了
10多年来,茅井村养殖能手余达 鑫养过鸡、养过羊,却把自己养成了 贫困户。他说“: 几次失败不是技术不 到位,而是交通太闭塞,发洪水或冰 雪天气时,渡船就不开,养的鸡、羊没 东西吃,就饿死了。”路一修通,他在 山林里养起了土鸡,注册“茅井牧野” 商标,一年纯利4万多元。
路通了,原来藏在深山的美景成 了脱贫的“金钥匙”。这几年,崇阳县 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旅游”,先后投 入30多亿元规划建设总长500公里的 20 条生态绿道,沿线打造特色观光 园、采摘园和景区景点。
“路修好了,旅游热了,村里家家 户户都有了‘门路’,脱贫致富也就顺 理成章了。”金塘镇畈上村支书陈明 远说。
 如今,原来无人问津、最为偏远 的高枧乡建起了风力发电站、丝织 厂、轴承厂、肉联厂;茅井村出了一大 批个体老板,建起了蔬菜大棚,搞起 了药材和小龙虾基地;铜钟乡则吸引 客商建起万亩茶园,有机水果、药材 基地,近5年全乡协议投资额20亿元, 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
穷县修好路,靠什么
 崇阳是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7亿 多元的贫困县,哪来的钱修这么多高 标准的路“? 资金确实是最大的瓶颈, 光靠交通部门肯定不行,必须要有全 社会一起修路的大格局。”周国香说。
一方面,崇阳县采取“向上争取 一点、财政预算一点、工作队帮扶一 点、社会捐助一点、集体经济拿一点、 ‘一事一议’解决一点、群众自愿捐助 一点”措施,筹措建设资金;另一方面, 不断激发基层积极性,做好群众工 作,降低建设成本。
 这些天,沙坪镇东关村支书龚拥 军正为村里通往镇上公路的提档升 级四处奔波。他说:“一听说给自己 家修路,大家都很支持。经过大量协 调工作,修路占的田地、毁掉的青苗 都没有花什么成本。”
“农村修路成本有一定的弹性, 如果组织不力,成本就会大增。”湖北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姜友生说,在贫 困地区,农村路修得好不好,关键看 村支部强不强。
 崇阳县委书记杭莺表示,“公路 独大”的山区崇阳只有修路、没有退 路,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好。下一步 要巩固“四好农村路”成果,做好“农 村公路+”文章,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 坚战。
下一篇4 青山水库 崇阳人民的骄傲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