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雷博新
“好美啊!”几位从温泉来崇阳的外地客人被车窗外靓丽的景色迷住了!国道两旁一幢幢绵延的白色农家小楼,衬着黛青的远山、青翠的油菜、如涛涌动的蔬菜大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这就是过去以“烧石灰窑”出名的白霓镇石山村,现在是崇阳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初冬时节,我们走进了这个位于大山脚下的小山村,虽寒意料峭,却处处感觉到一波一波的发展热潮。
新产业:特色经济淌金银
新农村建设需要产业支撑。
石山因石而得名,山是那些树木稀疏的茅草山,田是人均0.5亩的薄土田。石山生产发展从哪里着手,生活富裕从哪里来?
石山人善于抢占先机。白霓镇委、镇政府引导农民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菇稻稻、油稻稻、薯稻稻”等种植模式,在秋天农闲季节推广大棚双孢菇、免耕覆盖冬季马铃薯、两用油菜,增加农民收入。石山村组织村民积极响应。11组农民刘朋祥、刘朋华两兄弟,前几年在深圳打工,有了一些积累。去年回到家里投资8000元种了4亩双孢菇,当年纯利2万多元,今年又种了6亩大棚双孢菇,预计纯收入达3万多元。在兄弟俩的带动下,今年全村发展秋季双孢菇200亩、秋季马铃薯160亩、两用油菜1000亩,预计全村人平增收600元。
田成了致富园,山也成了生态观光园。通过抓住土地流转和低丘岗地改造的机会,把原来一片片茅草山和荒坡平整成错落有致耕地。这就是石山村生态农业观光园,面积2000多亩,已被市农业局几名技术人员租赁下来,种植了生态有机茶和优质水果。(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