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周刊第十三期3版
3 上一版   下一版 4
·《崇阳民间故事选》出版发行
·民间文学有真情
·相关链接
·崇阳民间故事概述
·县名传说
·浪口温泉
·一钱诛史
报刊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崇阳周刊电子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点击数:3811  更新时间:2011/7/28 17:19:28 将正文字体扩大  将正文字体缩小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    
崇阳民间故事概述

  □杨景崇
  如果将历史倒转半个世纪,那时人们的文化生活是怎样的状况呢?没有图书阅览,没有舞厅、歌厅,没有酒吧、茶吧,没有电影、电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放落锄头只能抱枕头。可想而知,那时的文化生活是多么的贫乏和枯燥。每遇雨天、农闲天,或炎热的夏夜,人们最大的乐趣和消遣就是围坐一起,或听长者讲“古”,或听能者扯白。讲者津津乐道,听者怡神开心,劳累没有了,烦心事丢开了,日子悄悄地过去了。这,就是劳动人民最普遍的文化娱乐方式——讲故事,它是人们最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是人们的精神主食粮。几千年来,我国的劳动人民就是从这样的文化空间走过来的。直至今日,诸多文化形式司空见惯,然而,民间故事在群众文化方面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民间故事倍受群众的青睐和关爱,被专家称之为民间口头文学。
  崇阳的民间口头文学非常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崇阳县文化馆组织各乡镇文化站干部深入基层,搜集到民间故事约500余则、计四十余万字,经过去伪存真、去芜取精,整理印刷成《崇阳民间故事集》。2009年,在省、市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人力再次在全县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又搜集到一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在原有故事集的基础上,重新整理,重新分类,突出了泉的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部分,新增设了神话篇目,编印成《崇阳县民间故事选》。
  通读崇阳的民间故事,如果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可分为传说和故事两大类。如果从内容上分,传说又分人物传说、三国传说、忠孝传说、地方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6小类;故事可分历史人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和幽默故事5小类。
  传说部分,以人物传说和地方传说较为丰富,故事部分则以机智人物故事较为突出。人物传说以钟九为杰出代表,从英雄出世到就义,通篇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英雄的爱戴之情。虽然篇幅不多,但内容比较丰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当时清朝政府镇压农民起义的残酷性,至使钟九起义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却在民间传闻甚少。所搜集的15则故事,流传的范围并不广泛,传承人亦不多,只就白霓、天城一带上了年纪且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知道。而且,这些故事都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不可能是钟九的真实所为。究其原因,恐怕有二:一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解脱不了神的束缚,认为杰出的人物不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就是神的化身;二是由于清廷政府大量镇压农民起义,对钟九起义的事严查禁封,实行株连坐罪。象钟氏宗谱和地方志都没有直接记述此人此事,可想而知,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何等恶劣了。但是统治者越是这样惶恐害怕,群众便越视之神秘而暗地传播,众口一词,越传越神,渐渐地就把钟九神化了。这些传说,把钟九塑造成为一个多重性格的万能人物,如“笔箭添字”、“联对辞馆”中的钟九,是个满腹文章的秀才;在“神箭惊奸”和“智惩恶少”中,钟九极象一个惩恶助善的侠士;“钟九坐堂”、“钟九挂帅”中的钟九,却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才;在“观音显圣”和“智救蔡德章”中,钟九便是一个善于谋略的智囊。出现这种现象,恐怕是故事的创作者和传承人的身世、经历各不相同,在创作时,都将各自不同的想象和愿望集于钟九一身,从而塑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理想人物。
  人物故事分讼斗型和劳动机智型。讼斗型以黄廷煜为典型,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官府、劣绅的憎恨心理;机智型将智慧聚毛篾匠一身,反映了旧社会手艺人的不平等生活,讽刺了地主老财的剥削本性。黄廷煜是崇阳沙坪人,清朝辛已科举人,不久以事见废,后复试中举,已拣选知县,但他辞拒不就。他不满清廷,愤世疾俗,专打抱不平,一生做了很多惩恶助善的义举,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且趣闻轶事极多。本书选编了他的26则故事,多为诉讼案例,帮助弱势群体打赢官司,内容丰富,脍炙人口。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畏强暴,视权贵如愚。仔细回味,这些故事也不一定就是黄廷煜一人所为。像“怒改状词”,不可能是因为黄廷煜在状词上改了两个字,一个七品知县就触动得将个人功名不顾而敢于执法当朝的状元公。“易断家务事”,一个废去举人功名的外乡人,又怎能到益阳县大堂上去参与断案呢?“智斗麻鸭婆”中的黄廷煜,为争一床棉絮竟用卑微手段,难道一个生性豪爽、且具举人功名的人有如此低级趣味吗?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民间口头文学并不都像文献史料那样可考,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或有其人而无其事,或有其事而无其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劳动人民欲假借这些人和事,表现出对贪官污吏和地主老财的蔑视和仇恨,并渴望有一个像黄廷煜这样的人出来为他们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在故事部份,新增设了历史人物故事篇目。崇阳地灵人杰,在历史上出了很多知名人士,仅明清两朝,进士、举人就有数十人之多。官高至尚书,御史举不胜数,且多有轶事流传民间。近代更有一批杰出的革命志士和抗日英雄,其可歌可泣的事迹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但由于这些人和事距今并不久远,其事迹还没有形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表达语言并不像口头文学,多有文人雕凿之痕迹。例如,革命志士王佛炳的故事,赵国泰将军账饥的故事,都过份地忠实于史料,且文人润色比较明显,这次选编入书,是为了缅怀他们,也是试图创作一批新故事,传给后人,让他们在传承中再逐步完善,成为真正的口头文学。
  崇阳是一个山区县,山多,庙宇亦多。自古说,山不在高,有僧则名。崇阳的很多高山,悬崖飞瀑,奇峰曲径,本身就很奇特,再添上一座古刹寺庙,就更神秘莫测了。人们对这些奇山古刹产生各种猜测和想象,久而久之,便会生出许多传说和故事来。这些故事,有的是根据山形地势而讲述其名称的来历,有的则是依据历史上的某人某事而生发出来的趣闻。如“黄巢井”、“歇马山”,是因为黄巢起义,曾在这里屯兵歇马而得名。“鸡鸣峰”、“天门规”等传说,则完全是因为寺庙而编织成的。“棺材山”、“鸡冠潭”、“望夫石”等传说,那全是依山、石的形状而生出的想象。想象是民间文学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民间文学。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作出的故事,其情节曲折,生发自然,合情合理,真可谓是编织得天衣无缝了,让人听了、看了深信不疑。
  另外,本书所编录的传说和故事,有一部分并不是崇阳本地的“土特产”,或是表现内容不是崇阳的人和事,或是最初的创作者不是崇阳本地人。例如动植物传说和忠孝传说中的故事,在全国范围内都广为流传,其故事不仅仅发生在崇阳。民俗传说中的单龙戏虎、三龙破花、十三龙下海和做道场等故事,虽然发生的地域不是崇阳,但崇阳却有这种民俗存在。尤其是幻想故事,传奇色彩浓郁,情节曲折动人,它没有一个具体、真实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但在崇阳境内广为流传。这种现象,其实是民间文学的共性,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是随传承人的流动而流传。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民间文学的创作手法有关的。想象、借鉴、移植、改编,都是民间文学惯用的手法。例如单龙戏虎、十三龙下海等传说,创作者和传承人就根据崇阳单龙虎戏、十三龙下海等舞龙风俗,移植药王治病和柳毅传书等其它故事,同玩龙灯的风俗结合起来而编织成的。幻想故事蛇郎和茶花姐、盐小姐、米姑娘等,其故事内容极有可能是创作者从书本上得来的,经过传承人的代代相传,最终成为“似曾相识”的民间故事。它们在崇阳境内流传,有广泛的群众性,我们没有理由将它们拒之门外而不看重它们。它们同样是崇阳的民间口头文学!
  当我们读阅这些传说和故事,细细品味,认真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传说和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段劳动人民的辛酸史,它包含着人们或是战胜自然灾害,或是战胜邪恶势力的经历,表达了一个和谐、幸福、自由、平等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美好向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崇阳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总结,是对英雄人物的赞颂,是对山水的诗化,是对家乡的赞美,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对后代的一种传承教育,这不仅仅是一种口头文学,而是一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通俗教材。

上一篇4 相关链接
下一篇4 县名传说
©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 关于本报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